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化工》2021,49(8)
复合材料学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核心课程。文章首先阐述了目前复合材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了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优势,然后结合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优势、复合材料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需求对复合材料学课程的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的尝试,以期为相关专业复合材料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新荔  罗卫华  陈建山 《广东化工》2012,39(7):216+227-216,227
《聚合反应工程》是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文根据《聚合反应工程》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目前的课程教学现状,从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专业实验等方面来实施教学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程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性能学”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作者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复合材料性能学”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整理、教学平台构建和评价方法优化4个方面阐述了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方法。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的实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以致用的理念,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项目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州化工》2021,49(14)
《复合材料原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复合材料原理》课程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难度较大。本文从多元化化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日常生活案例、实验教学与课程教学结合同步、基于信息网络的翻转课堂及考核指标的多元化等方面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广州化工》2021,49(4)
《材料化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本科生基础理论课程。本文分析了《材料化学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基于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组织引导和答疑解惑以及课后学生知识内化过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这种改革能增加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俊珩  张道洪  李琳  张爱清 《广州化工》2014,(23):210-211,228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工程》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以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的,针对改课程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和研究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改革,并探讨了改革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学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和《药用植物学》的特点,通过互动教学、一体化教学和整体联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行探索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具备学习、创新、实践、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提高了《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明 《广州化工》2014,(5):172-173
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复合材料及制备》课程特点,结合本科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改革,我校的复合材料及制备课程的教学较好的满足了本科的教学要求,有效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仪器分析》课程是在药学类及中药学类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目前主要以传统"面对面"教学为主。我们尝试将线上教学模式引入到《仪器分析》的课堂,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体现出线上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较灵活,较受学生欢迎,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单纯的线上教学也存在问题和不足,线上教学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内教学+网络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下需要推广和有效利用的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广州化工》2021,49(16)
《染料化学》是轻化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然而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且以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互动和参与度少,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通过《染料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的知识体系综合性较强,开展《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课程的交叉教学和课堂教学实践化,将加快实现教学过程实施的最优化,从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综合设计,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专利申请》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专利意识,让学生掌握专利的基础知识和专利的写作技巧,并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训练。本文以我校应用型本科教学为出发点,将课程思政和科研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从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上探讨了《专利申请》本科教学实践的实现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专利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工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核心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根据《电化学工程》这门课的内容,对《电化学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例如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同时将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实验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对前沿科学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相似文献   

14.
《塑料包装材料》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新型实用性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塑料包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相关应用的科学,又是在复合材料、造纸等材料学科和包装工程基础上发展的新型交叉学科。针对本课程作为选修课的特点存在内容较多、专业应用具体实例广等问题,我们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并辅以板书,理论结合实践,同时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教学,以寻求获得对学生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染料化学与工艺学》是精细化工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掌握染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点。总结了课程的教学经验,分析了目前教学模式的利弊,对教学和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实践要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新工科机械类专业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开展教育教学反思.以机械类专业材料基础课程《工程材料》为例,探索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的学习,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训练.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周凯红  李淑 《广州化工》2012,40(24):165-166
现代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机械类《工程力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完成后续专业课学习对于力学知识的要求,难以在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中发挥基础作用。提出以现代工程力学的最新成果更新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内容,以计算机数值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通过课程教学实践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设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得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变现阶段该课程遇到的教学瓶颈,本文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出发,以本校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为施教主体,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方法上对"教"和"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实现了"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即时互动教学模式,把被动学习的学生变为主动学习的客体,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塑造和培养,充分实现了当前个性化、多样化、移动化学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本科院校金属材料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工程思维。为此,在《铸造工艺学》课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项目汇报、评价,均由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结果表明,项目式教学在课程《铸造工艺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及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分析了《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方案实施及可行性等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培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保证了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和机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