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文将黄麻纤维、苎麻纤维、大麻纤维分别针刺成毯,采用驻波管法测试其吸声系数,得出黄麻是很好的吸声材料。综合考虑原料来源及成本等因素,选取黄麻纤维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索针刺深度与针刺频率对黄麻针刺毯吸声性能的影响;以针刺深度、针刺频率、步进量为影响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别得出在200~500Hz的低频噪音范围内和630~2000Hz中频噪音范围内,使黄麻纤维针刺汽车内饰毯吸声系数最大时的最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研究涤纶非织造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利用具有细度梯度的涤纶纤维制备了12种非织造吸声材料,测试分析了不同加固方式、纤维细度、针刺密度和材料厚度对涤纶纤维非织造吸声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制备的涤纶非织造吸声材料中,采用针刺加固工艺、较细的纤维细度、较小的针刺密度以及较大的材料厚度,可以获得更好的吸声效果。认为:涤纶纤维可以作为非织造吸声材料应用,其吸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拓宽纳米纤维在声学领域的应用,促进高性能纳米纤维吸声材料的发展,对目前国内外纳米纤维的吸声降噪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纤维的吸声原理及吸声优势,认为纳米纤维的高比表面积与高孔隙率促进了其对中低频段声波的吸收;其次对影响纳米纤维吸声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然后重点阐述了纳米纤维对天然纤维、合成纤维与泡沫等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认为在常规吸声材料表面复合纳米纤维后可显著提升自身中低频段的吸声性能;最后针对纳米纤维吸声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制备绿色高性能的纳米纤维吸声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文章概述了吸声降噪材料的吸声机理及柔性纺织类吸声材料的优势,纺织材料具有结构疏松、材料轻薄、加工性能好等特点,适用于吸声降噪产品的制备;从纺织材料的结构出发,从纤维种类、组织结构、吸声性能和应用特点等方面,分别介绍了机织物结构、针织物结构和非织造结构的吸声材料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非织造布吸声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晶  郭秉臣 《非织造布》2007,15(1):8-13,20
根据吸声结构理论基础以及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结合非织造布的结构特点,系统分析了非织造布的吸声原理.另外,从材料所用纤维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了现有的各种非织造布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并综述了非织造布吸声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现代家电》2012,(21):50-51
生活中噪音无处不在,使人心情烦躁。它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噪音不仅存在于室外,在家里也无法摆脱它们的困扰。尤其是家电产品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噪音污染。例如.吸油烟机在使用时有嗓音,电冰箱有噪音.空调有噪音.洗衣机有噪音,电磁炉有噪音等等。相比于这些噪音而言.可能燃气热水器的嗓音并不算最大的.但并不表示它不会让人心烦。  相似文献   

7.
姚明辉 《纺织学报》1989,10(5):26-28
垫絮类非织造布一般采用服装下脚等低级纺织原料制成,本文研究测试了该种布的导热和吸声性能以及其干、湿强力。找到了导热系数与试样平均温度的线性关系和试样对不同频率的噪声的吸声系数,指出利用废旧纤维制成的垫絮类非织造布用于汽车、家具、制鞋等作为保温、吸声材料能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8.
降低木材加工设备噪声的一个方法——引用吸声材料层结构.在通常情况下,作为圆锯防护罩吸声材料层,可采用毛毡、聚氨基甲酸酯类弹性纤维、亚麻布—铁丝织网等材料.不过,在任何情况下,吸声材料层同时需有专门的保护,以防机械事故或锯屑粘在声层上.为此目的,可以采用百叶窗式反射装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提出一种以硅溶胶和杉木纤维为原料、采用泡沫成形法快速制备硅溶胶/植物纤维吸声材料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泡沫成形可以实现高蓬松度植物纤维基吸声材料的制备。另外,硅溶胶能够显著改善硅溶胶/植物纤维吸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强度,与未添加硅溶胶的样品相比,当硅溶胶添加量为8%时,硅溶胶/植物纤维吸声材料的密度仅为20.21 kg/m3,而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分别从15.4 kPa和1.6 kPa提高到了86.2 kPa和4.4 kPa;硅溶胶/植物纤维吸声材料对5000 Hz以上声波的吸声系数达到了0.65。  相似文献   

10.
针刺非织造布是一种多孔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其生产工艺过程简单,原料来源丰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人们正积极寻求消除噪声的途径,吸声材料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针刺吸声材料的结构,并从厚度、面密度和组成纤维细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作为当今无形污染的噪音污染,是困扰着我们生活的污染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对工业企业的厂界噪声的测量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在测量工作中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家居隔音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不可避免的加剧了噪音污染的程度。尤其是交通噪音在城市噪音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0%。许多日夜与路相伴的城市居民对此自然“刻骨铭心”。 噪音的强度可用声级表示,单位为分贝(dB)。噪音级在30至40分贝是比较安静正常的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香蒲绒非织造材料的吸声性能,以香蒲绒纤维为原料,采用非织造加工工艺,制备了9种香蒲绒非织造吸声材料。对香蒲绒非织造吸声材料在中频500Hz~1 600Hz和高频2 000Hz~6 300Hz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纤维的组成、针刺密度、材料厚度以及加固方法等因素对材料吸声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认为:采用较小针刺密度制备的纯香蒲绒吸声材料具有更好的吸声效果,材料的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比较明显,针刺加固比热熔加固更有利于材料吸声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钛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兼具金属钛本身所固有的优势以及纤维材料的特性,因而具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文章简要介绍了钛纤维在吸声材料、增强材料以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使用吸声材料是控制噪声为人民生活营造良好声环境的主要途径。纺织材料因其本身所具有的轻质、多孔、阻尼等多种优良特性很早就被用作吸声材料使用。本文就纺织材料的吸声机理、特点及影响因素作了讨论,并简单介绍了纺织材料作为吸声材料所采用的主要结构、目前的研究状况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废弃纺织纤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采用共混-热压工艺,以废弃纤维为增强材料,以热塑性聚氨酯为基体材料,制备废弃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将废弃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加工成穿孔板,并与废弃涤纶织物贴合,构成吸声复合材料。重点研究吸声复合材料中穿孔直径、穿孔板厚度、穿孔率及废弃涤纶织物层数四种结构参数对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穿孔直径主要影响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峰值;穿孔板厚度、穿孔率和废弃涤纶织物的层数主要影响吸声材料的吸声频带范围。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农业部在新奥尔良的南部地方研究中心(SRRC),研究了连续化的一步纺纱法.它从原料到成纱全在一台机器上进行,中间不需人工操作,并解决了噪音、尘埃等操作环境问题.纺纱法具有以下特征: 1.从一个原料供应器有效地将纤维原料分配到各纺纱器; 2.纤维原料充分混和; 3.除去纤维原料中含有的夹杂物和微粒尘屑; 4.为了防止尘埃和飞花污染操作环境,在负压下生产; 5.生产过程大致由原料准备、纤维分配和成纱三个部分组成.如附图所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上技术装备的迅猛发展,必须努力创造一个能保证健康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解决噪音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据报导东德毛纺工业方面为解决噪音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按其国家标准规定:为避免工人在一个生产班内因长时间的噪音(5小时以上)而使耳受损,规定了噪音的极限值不能超过90分贝,1973年还规定孕妇等噪音不能超过80分贝。 在一些纺织厂中,为了给妇女和青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还专门设计和实施了降低和克服噪音的辅助措施。卡尔·马克思城一国营企业除了重新设计机器房和改变车间结构外,还使用隔音材料和无纺材…  相似文献   

19.
噪音是一种有害的声音,纺织厂工人一直受纺织机械运转中的噪音困扰。在纺织厂,特别是织造车间,噪音有时高达110分贝,导致工人听力永久损失,国外对噪音法定标准都进行了控制,如定期监测生产环境中的噪音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消除噪音污染,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据资料介绍:丹麦、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尤其是计算机、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高科技电子仪器入住了大众的家庭和各大企业,给我们的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带来方便。但是科学是把双刃剑,他可以造福人类,但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近几年的噪音污染也就随之产生了,尤其是在电子设备更为严重。当我们在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候,它也会产生声音的,吱吱呜呜的使人听到这种声音刺耳。当众多的电子声音混合在一起就会变成了噪音。让人们无法接受,这样就会严重的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其噪音产生的原理,并将其的危害降到最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