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糠醛加盐复合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苯和正庚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糠醛加盐复合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苯和正庚烷,考察了盐的种类及含量、萃取剂与原料液的体积比(溶剂比)、超声波等因素对正庚烷与苯相对挥发度(αH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Al(NO3)3,CaCl2,KSCN,NaNO2,KI5种盐中,KSCN对提高αHB的效果较好;当溶剂比为2.0时,采用糠醛-KSCN复合萃取剂(KSCN质量分数13%),可使αHB达到4.24;超声波处理可提高αHB,当溶剂比为2.0时,对于苯-正庚烷-糠醛物系αHB可提高到3.14,对于苯-正庚烷-糠醛-KSCN物系αHB可达5.16。  相似文献   

2.
含盐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萃取精馏分离苯-正庚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含盐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为萃取剂,利用加盐萃取精馏方法对苯-正庚烷的分离进行研究。实验考察了盐的类型、盐的含量、萃取剂与原料体积比、溶剂的滴加方式等因素对釜液中正庚烷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料液中正庚烷体积分数为10%、快速滴加萃取剂、V(萃取剂)∶V(原料)=1.2、KSCN的质量分数为12%的条件下,塔顶馏出物中正庚烷的质量分数可达95%,塔釜液中正庚烷的质量分数可降至0.8%。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隔壁萃取精馏塔,研究了一塔式分离苯-环己烷体系。选用环丁砜作为萃取剂,通过加入助溶剂邻二甲苯获得合适的塔釜温度,有效防止环丁砜受热分解。考察了萃取剂/进料质量比、两侧回流比、萃取剂进料温度、助溶剂含量等因素对该分离装置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主塔回流比为1、苯精馏侧回流比为2.5、萃取剂/进料质量比为6.8、溶剂进料温度为75℃时,环己烷产品中环己烷质量分数为97.15%、苯产品中苯质量分数为96.23%。获得的分隔壁萃取精馏塔的相关参数为进一步改进装置提供了依据。由于采用一塔式分离苯-环己烷,降低了设备投资;与常规萃取精馏相比,节能13.4%。  相似文献   

4.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原料(剂油比,质量比,下同)对催化裂化汽油含苯体积分数及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重时空速为4 h-1,剂油比为4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由520℃提高到600℃,汽油中苯体积分数增加了164%,总芳烃体积分数增加了34%;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9和C10芳烃体积分数先增加后降低,C11芳烃体积分数单调下降。另外,在温度为560℃,重时空速为4 h-1的条件下,随剂油比增加,汽油中含苯体积分数、总芳烃体积分数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油田采出液温度对油水分离旋流分离器(简称旋流器)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旋流器分离流场内的流动参数、油相分布、油水分离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出液温度升高,分离流场中油水混合物的切向速度、压力、湍动能以及油滴粒子的径向沉降速度均增大,旋流器的分离性能提高;随着采出液温度升高,旋流器轴心处油水混合物中油相体积分数提高13.97百分点,油相体积分布非均匀度降至80%以下,油芯平均直径减小0.16 mm,轴心处的油相富集程度提高,分布均匀;当采出液温度高于70 ℃时,旋流器分离效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6.
高含硫天然气CCJ脱硫脱碳复合溶剂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质量分数为45%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为基础组分,根据天然气中酸气组成,按一定比例加入多种活性剂、消泡剂和缓蚀剂,配制成CCJ脱硫脱碳复合溶剂。采用天然气脱硫脱碳中试装置,以净化气中H_2S、CO_2、有机硫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了CCJ复合溶剂对高含硫天然气的净化能力及溶剂的抗发泡性能。结果表明,当吸收温度为50℃、气液比为500m~3/m~3、再生温度为108℃时,复合溶剂的净化能力最佳;在原料气中酸气组成为H_2S体积分数7.12%、CO_2体积分数4.57%、有机硫质量浓度413.77mg/m~3、吸收压力6.0 MPa的条件下,CCJ复合溶剂完全可以使净化气中H_2S质量浓度≤6mg/m~3、CO_2体积分数≤0.5%、有机硫质量浓度≤16mg/m~3,且复合溶剂具有良好的抗发泡性能。  相似文献   

7.
《江西石油化工》2005,17(2):45-45
以含盐二甲基酰胺溶剂为萃取剂,利用加盐萃取精馏方法对苯-正庚烷的分离进行研究。实验考察了盐的类型、盐的含量、萃取剂与原料体积比、溶剂的滴加方式等因素对釜液中正庚烷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料液中正庚烷的质量分数为10%、快速滴加萃取剂、V(萃取剂):  相似文献   

8.
Y-β复合分子筛的环己烷加氢开环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己烷为探针分子,考察了Y-β复合分子筛负载贵金属Pt的加氢开环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Pt/HY-β比Pt/HY具有更大的孔体积和孔径,但其总酸量比Pt/HY的总酸量小.随着环己烷加氢开环反应温度的升高,环己烷在催化剂Pt/HY-β和Pt/HY上的转化率不断增大;环己烷在催化剂Pt/HY-β上的开环率在340℃时达到最大值,此时催化剂Pt/HY-β上环己烷的开环率是Pt/HY上的2.2倍.  相似文献   

9.
NFM-COS复合溶剂萃取精馏分离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 -甲酰吗啉 (NFM )添加一种助溶剂 (COS)构成复合溶剂作萃取精馏溶剂 ,从裂解加氢汽油苯馏分中回收高纯苯。研究了助溶剂含量、溶剂比等因素对萃取精馏效果的影响 ,适宜的助溶剂质量分数为 5 %~ 2 0 % ,溶剂比为 4 5~ 6 0。采用复合溶剂 ,苯产品收率达到 99 8% ,溶剂回收温度降至 190℃以下 ,与NFM单溶剂萃取精馏工艺相比 ,具有产品质量好、苯收率高、操作苛刻度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隔壁精馏塔实验室小试装置对苯、甲苯、二甲苯三组分芳烃混合物的分离进行了初步探索,考察了进料组成、进料速度、回流比、分配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隔壁精馏塔进料中甲苯的体积分数为60%、苯和二甲苯的含量相当、进料速度为1.1mL/min、分配比为1:2、回流比为6:1时,分离效果最佳,此时塔顶采出苯的质量分数达到94.9%,侧线采出甲苯的质量分数为96.4%,塔釜中不含轻组分。  相似文献   

11.
以文献中的相平衡数据为基础,利用Aspen Plus 软件,建立N-甲酰基吗啉(NFM)芳烃萃取精馏工艺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装置的实际操作状况。考察剂油比、贫溶剂进料温度以及贫溶剂中苯含量等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获得N-甲酰基吗啉芳烃萃取精馏工艺的最佳操作参数为:剂油质量比4.66,贫溶剂进料温度112 ℃,贫溶剂中苯质量分数在1%左右。优化工况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苯收率和苯纯度明显提高,其中苯收率提高0.6百分点,苯纯度提高0.06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浸渍法引入晶种,通过二次生长在α-Al2O3陶瓷管的外表面上合成了NaY沸石膜。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沸石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膜为NaY沸石膜,膜表面平整、均匀,晶体处于挛生状态,膜厚为10~15μm。将NaY沸石膜用于渗透汽化分离苯-环己烷,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Y沸石膜对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于苯质量分数为50%的苯-环己烷物系,操作温度为70℃时,分离因子可达13,渗透通量为0.082kg/(m2.h)。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芳烃抽提工艺,需要使用1.0~3.5 MPa的高温(180~240 ℃)蒸汽,存在能耗高和高温导致溶剂性能加速恶化的弊端。采用常压低温液-液萃取法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脱除多环芳烃试验,对萃取脱芳烃 (萃取溶剂为环丁砜,A 剂)、芳烃回收(回收溶剂为B剂)、反萃取(反萃取溶剂为C剂)和溶剂再生等操作单元进行操作条件评选,结果表明:在评选出的最佳萃取脱芳烃条件(A剂/催化裂化柴油体积比1.5、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5 min、相分离时间5 min)和芳烃回收条件[B剂/(A剂+芳烃)体积比0.2、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4 min、相分离时间3 min]下,混合芳烃产品收率29.29%,混合芳烃质量分数为93.71%;在最佳反萃取条件[C剂/(A剂+B剂)体积比0.2、反萃取温度40 ℃、反萃取时间3 min、相分离时间3 min]和78 ℃减压蒸馏条件下,对溶剂进行再生,再生溶剂与新鲜溶剂的萃取效果基本保持不变。最后提出了催化裂化柴油液-液萃取脱芳烃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催化裂化柴油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的问题,采用溶剂抽提降芳烃技术改善柴油质量,同时对抽出的芳烃进行分离和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在130~150 ℃、剂油体积比1.5~6.0的条件下进行溶剂抽提,抽余油的芳烃质量分数降至38.4%~63.3%,十六烷值大于45,较原料提高了20个单位以上;所抽出的芳烃混合组分中单环芳烃(烷基苯)含量高,可以作为芳烃溶剂油。  相似文献   

15.
加盐NMP法萃取精馏分离裂解碳五馏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以含NaSCN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萃取剂,对加盐NMP法萃取精馏分离裂解碳五馏分(C5)的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考察了萃取剂中盐含量、萃取剂进塔温度、回流比及萃取剂与C5进料的质量比(溶剂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萃取剂中NaSCN质量分数为2.17%、萃取剂进塔温度为40℃时,第一萃取精馏塔需要的理论塔板数由未加盐时的80块减少到60块,溶剂比由3.45降到1.77;当第二萃取精馏塔在回流比为2,需要的理论板数由未加盐时的120块减少到92块,溶剂比由7.90降到7.76;采用加盐NMP法萃取精馏分离C5,异戊二烯、双环戊二烯和间戊二烯的纯度分别为99.90%,98.90%,90.30%,收率分别为98.86%,94.99%,98.93%,比传统的二甲基甲酰胺法和NMP法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he separation of aromatics from light naphtha by using extrac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naphtha. It is indicated that, using a mixture of propylene carbonate-diethylene glycol as the solvent,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cover: a volume fraction of propylene carbonate in the mixed solvent of 0.3, a solvent to feed ratio of 8, and a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308 K. Through the extraction process, the aromatics mass fraction increases from 10.05% in naphtha to 27.74% in extract oil. It is found that the aromatics yield of extract oil, R_A, reaches 92.11%. As a result, in comparison with naphtha, the potential aromatics content of extract oil increases impressively by 18.03%. Meanwhile, the aromatics content of raffinate oil decreases to 1.33%, and the normal paraffin yield of raffinate oil, Rp, is 76.61%. Accordingly, higher total olefins yields can be obtained when using raffinate oil as the raw material for steam cracking. The pres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naphtha is improved through extra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