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充足的矿井供风量及合理的有效风量分配是确保矿井通风安全及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的关键。在目前车集煤矿井下巷道布局及通风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旨在探讨通过采取全方位降阻调节方式,从而达到减少通风设施投入量,优化通风系统,降低矿井一翼通风阻力,提高矿井一翼及主要用风地点的供风量的目的。通过此降阻方式进行风量调节的典型应用,为矿井今后在通风系统优化及风量调控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国恩 《陕西煤炭》2012,31(6):96-97
乌兰木伦煤矿通风巷道较长、阻力较大,辅运平硐内风速达到了7.58 m/s,经过论证,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在北风井广场施工进风立井直接为1-2煤供风,增加了矿井总进风量,降低了矿井通风阻力,缩短了1-2煤供风距离,提高了矿井通风质量,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龙王庄煤矿建设初期巷道设计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巷道失修严重造成矿井初期通风阻力大导致的矿井出现局部用风地点风量不足、局部通风机一度出现循环风、埋藏深的地区温度偏高等问题,采取优化巷道设计方案、合理利用串联通风、完善通风系统、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等措施进行优化改造,通风阻力大幅度降低,供风量得到提高,局部通风机循环风问题得到解决,高温地区温度降低,满足了安全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八一煤矿转入深部开采存在的通风阻力大,供风量不足和采掘工作面温度高等问题,开展了矿井通风技术测定.结果表明矿井实际供风量为62 m3/s,低于需风量100 m3/s,供风严重不足,且通风总阻力为2 712 Pa已接近矿井通风阻力上限.通风系统中进风段、用风段和回风段阻力比例为2∶1∶11.8,阻力分布不合理.根据矿井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的生产部署和配风情况,提出2方面的技术措施:一方面通过启用并联风巷、降低矿井漏风率和扩刷巷道断面等措施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降低矿井风阻;另一方面更换现有风机,提升通风动力.通过对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降低矿井风阻后,运用计算机对各时期进行解算分析,最终确定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型号.  相似文献   

5.
周刚  郭杰 《煤》2014,(12):20-23
针对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通风系统复杂,东、西风井主通风机能力不足,局部巷道通风阻力大,采掘地点供风困难等问题,制定了矿井多区域通风系统优化方案。通过更换东风井主通风机、改造东风井风硐、维修西风井主通风机、巷道降阻工程等措施,使矿井总进风量由10 386 m3/min增大到14 413 m3/min,总阻力由1 823.9 Pa降低为1 417 Pa,有效改善了矿井通风状况,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红透山矿井下通风系统建设多年,作业面多,需风量大,但线路长阻力大供风量小,按照传统的通风系统优化技术难以实现提高通风系统总供风量的目的。针对红透山矿井下的实际情况,根据其-407 m中段以上基本不作业的现状,利用矿体开采后遗留的采空区、溜井、通风行人井等过风通道进行回风,达到了降低回风端阻力,增加井下通风系统总供风量,节约主扇开启台数及运转总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乌兰木伦煤矿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基础数据测定,提出了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方案,经过实施,提高了矿井的总风量,满足了扩大生产规模后矿井的供风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陕煤集团黄陵建庄煤矿复杂的通风系统,对其矿井通风和瓦斯涌出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更换主通风机以及对井下回风巷道进行改造,主通风机具备高效、节能、稳定、叶片角度可调节等优点,提高了矿井供风量,降低了通风阻力,改善了空气质量,保证了各用风地点的风量需求。  相似文献   

9.
祥达煤矿针对矿井通风能力低而制约矿井产量提高的现状,通过对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设计并成功安装应用,增大了矿井总供风量,通过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满足了矿井生产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规程、规范对矿井通风设计的相关要求的分析以及矿井通风设计阶段对矿井总风量的计算过程、矿井风量分配方法的研究,在矿井通风设计实例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矿井风量计算时确定的内部漏风量的分配方法,提出了回风井防爆门、安全出口以及井下短距离且设置风门的巷道在矿井通风设计时可以不配风的理由,提出了井下风门实际存在的漏风量的弥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某大型露转井矿山通风系统实际风量远低于设计风量,并且崩落法开采塌陷区处漏风量达到90.69 m3/s,占全矿总风量的25.33%。为解决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利用多级机站技术对全矿通风系统进行合理分析和优化,增设西5回风井作为西采区回风路,将2#回风井地表2台风机更换为250 kW风机,在增加西采区回风量的同时加大矿井总风量;并对全矿范围内的塌陷区漏风点进行全面排查,利用通风构筑物封闭0 m水平管缆井、回采巷道和副井石门等多处漏风点,解决塌陷区漏风问题,有效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通过落实优化措施,矿井总风量提高至513.64 m3/s,矿井漏风率降低至5%以下的合理范围,有效提高了矿井通风能耗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平煤八矿在水平过渡期间通风系统复杂,矿井总风量不足,水平及采区风量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的论证、实施,解决了矿井供风量不足的问题,通风系统达到了合理、稳定,保证了矿井水平过渡期间的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Fluent的掘进工作面通风热环境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和矿井通风理论,建立掘进工作面通风的k-ε紊流模型,导出描述掘进工作面风流紊流流动和温度分布的微分方程。通过分析掘进巷道模型的边界条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压入式通风的风流与巷道围岩和机械设备散热的热湿交换过程,采用TECPLOT软件进行后处理,显示不同供风量下的速度矢量图和风流温度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增大供风量可以降低巷道温度,但供风量过大,降温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仅依靠通风方式无法改变高温现状。  相似文献   

14.
针对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矿井采煤工作面持续推进,矿井需风量不断增大,但通风阻力也越来越大,供风量已不能满足矿井通风需求的现状,提出了煤矿通风系统的六种优化改造方案,并从改造后的风量、阻力、改造成本以及与生产规划的匹配情况等多方面着手,综合对比分析了这六种改造方案,最终确定出可通过更换通风机,巷道起底0.5m,拆除现有调节风窗的改造方案,来优化改造通风系统,改造后的通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通风阻力更低,供风量更大,能很好地满足矿井通风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改造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巷道布局,通过施工钻孔将两条巷道进行连通,利用矿井负压形成全风压通风,使巷道风量满足规程需求,不再使用局部通风机供风。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伸,巷道压力逐步增大,使之通风巷道维修频繁,不仅增加了吨煤成本,而且给矿井生产造成了影响。伴随着通风线路的不断延长,矿井通风阻力随之变大,负压增高,矿井抗灾能力减弱。为此,应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缩短矿井通风线路,减小通风阻力,提高矿井有效风量,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张宏建 《山西煤炭》2011,31(2):63-64,68
沙坪煤矿通过对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备用面需风量的计算、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硐室需风量的计算、其它巷道需风量的计算,得出矿井总风量通风:通风容易时期为8100m~3/min,通风困难时期为9780m~3/min,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于伟 《建井技术》2016,(5):14-17
为解决甘庄煤矿随着开拓延深及需风量的增大,通风系统存在的通风阻力大、矿井有效风量不足及回风大巷风速超限等问题,进行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通过对实测数据的整理、分析,查明了问题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修、刷扩巷道,打并联回风巷道,建后期回风井等优化改造措施。通风系统前期改造方案实施后,通风阻力大大降低,矿井通风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刘剑  郭欣  邓立军  蒋清华  高科  赵丹 《煤炭学报》2018,43(1):143-149
将矿井发生巷道冒落变形、风门开关或者破损、风机性能下降、巷道延伸及报废、矿车运行、罐笼提升、煤仓放空等变化引起通风系统风量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为阻变型故障,根据风量传感器感知的风量变化确定通风系统发生阻变型故障的网络拓扑位置及其等效风阻,对矿井通风安全智能化管理,提高通风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意义重大。通风网络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及鲁棒性,利用矿井通风仿真系统MVSS生成训练样本,分别构建了基于SVM的分类器和回归器对故障位置和等效风阻进行诊断。仅以风量为特征的通风系统SVM分类与回归问题是一个不适定问题,研究表明诊断的准确性与传感器的个数及布置位置的分散程度有关,与传感器所在巷道的网络拓扑灵敏度以及巷道风量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柴油铲运机设备的采用,分中段同时作业的主要回采作业集中在一个中段;生产中段逐步下移,深矿井和高温矿井日益增多,使矿井风量大幅度地增加,矿井通风总阻力急剧上升,有效风量率降低,能耗增大。为了充分利用各中段进、回风巷的通风能力,使处于生产低峰期中段的进、回风巷道亦能满足负荷通风,为处于生产高峰期中段分担部分风量,使各中段通风巷道不必按生产高峰期需风量要求设计大断面,仅按平均生产需风量来确定小断面,从而大大节省工程量。因而须将各中段的进、回风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