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爽  谷亨达  封禄田 《应用化工》2005,34(7):419-421
采用微波加热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法将天然钙蒙脱土转变为镍基蒙脱土。三聚氰胺单体与镍基蒙脱土层间镍离子的络合后,加入甲醛经插层原位聚合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显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蒙脱土复合物试样的d_(001)值由1.41nm增至1.84nm,说明蒙脱土的硅酸盐片层被撑开。粘接剪切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加入提高材料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插层和单体插层两种方法制备聚氨酯(PUR)/有机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溶液插层法和单体插层法制备的PUR/有机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PUR分别提高了6.4%和41.7%,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9%和95.7%。单体插层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优于溶液插层法。  相似文献   

3.
高党鸽  马建中  李运  吕斌 《硅酸盐学报》2008,36(12):1791-1796
以单体转化率、聚合物的特性黏度和复合材料旋转黏度为指标,对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olymer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acryhmide,PDM-AM)/纳米插层复合蒙脱石(montmorillonite,MMT)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乙二醛(glyoxal,GL)(PDM-AM-OL)/纳米插层复合MMT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Fourier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分析和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检测.将PDM-AM/纳米插层复合MMT和PDM-AM-GL/纳米插层复合MMT分别应用于皮革预鞣,再用质量分数为2%的标准铬粉鞣制.FTIR结果表明:单体在蒙脱石的存在下成功聚合,通过离心处理能够将聚合物与蒙脱石成功分离.XRD结果表明:PDM-AM/纳米插层复合MMT和PDM-AM-GL,纳米插层复合MMT中蒙脱石的层间距的变化规律相一致.PDM-AM/纳米插层复合MMT与GL的反应使得蒙脱石的层间距有所增加.应用结果表明:采用PDM-AM/纳米插层复合MMT预鞣不利于2%铬粉鞣制;然而当引入醛基之后,采用PDM-AM-GL/纳米插层复合MMT预鞣后,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填充性均优于单独采用2%铬粉鞣制的坯革.  相似文献   

4.
彭人勇  张英杰 《塑料工业》2005,33(Z1):70-72
以钠质蒙脱石和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溶液插层-流延成膜法制备不同蒙脱石质量分数的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分子成功进入蒙脱石的层间,实现了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蒙脱石质量分数高于7 5%形成插层型的纳米复合材料,低于7 .5%的形成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比纯聚乙烯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有机插层剂对海泡石进行了有机化处理,该有机化海泡石粒子在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中很容易地均匀分散并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对分散有海泡石的苯乙烯和丙烯腈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丙烯腈/海泡石纳米复合材料,并对聚苯乙烯-丙烯腈/海泡石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苯乙烯-丙烯腈的大分子链插入到海泡石片层间,形成了部分插层部分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用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DM)、丙烯酰胺(acrylamide, AM)在不同用量的蒙脱石(montmorillonite, MMT)中插层环化聚合,制备出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olymer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acrylamide, PDM-AM)/纳米插层复合MMT;进而与乙二醛(glyoxal, GL)反应,制备了系列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乙二醛(polymer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acrylamide-glyoxal, PDM-AM-GL)/纳米插层复合MMT.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MMT的存在下,单体成功发生聚合.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MMT的质量分数(下同)为4%时,PDM-AM-GL/纳米插层复合MMT中MMT的层间距达到最大值,为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PDM-AM-GL/纳米插层复合MMT经预鞣、再用2%铬粉鞣制后的结果表明: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填充性、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均优于单独采用2%铬粉鞣制的坯革.  相似文献   

7.
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溶液插层 流延成膜法,以聚乙烯醇和钠质蒙脱石为原料,制备出了不同蒙脱石含量的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和力学性能测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分子成功进入蒙脱石的层间,实现了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蒙脱石含量高于7 5wt%形成插层型的纳米复合材料,低于7 5wt%形成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在SEM图片上还观察到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和直角撕裂强度均比纯聚乙烯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溶液插层-流延成膜法制备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中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了TEM表征,结果表明:蒙脱石片层均匀的剥离分散在PVA基体中,蒙脱石含量不高于7.5wt%时,形成了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高于10wt%时,形成了剥离型和插层型共存的纳米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9.
将反应单体与蒙托土预先浸润,使单体嵌入到蒙托土晶层间,加入催化剂引发聚合,制备了热固性酚醛树脂/蒙托土纳米复合材料。XRD,TEM,TG的分析结果表明,酚醛树脂与蒙托土实现了插层聚合,蒙托土在树脂中呈纳米级分散,树脂的耐热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配位插层聚合法制备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用单体配位插层聚合法制备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特点、操作过程及研究现状.该方法是采用微波加热技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将天然蒙脱土层间交换上过渡金属离子,利用单体与过渡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将单体引入蒙脱土层间,然后进行原位聚合制备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陆峻 《热固性树脂》2009,24(4):40-42
采用苯酚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进行改性,研究了3种原料(苯酚、三聚氰胺和甲醛)不同配比下的合成产物的模塑料性能,优选出低酚摩尔分数(8%)的用于模塑料加工的苯酚改性蜜胺树脂(PMF)。该树脂中甲醛与三聚氰胺的物质的量比(F1/M)为1.75∶1,甲醛与苯酚的物质的量比(F2/P)为1.7∶1,甲醛和苯酚的物质的量之和与三聚氰胺物质的量比((F1+F2+P)/M)为2.5∶1。该树脂可提高模塑料的加工性能,降低加工能量损耗,改善制品的模塑性和耐冲击性。  相似文献   

12.
发泡剂对三聚氰胺甲醛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聚甲醛代替部分甲醛溶液,与三聚氰胺在pH值为8.5~9.5、温度在85℃条件下发生羟甲基化反应,制备固含量≥65%的树脂,加入固化剂和乳化剂,用发泡剂进行发泡,讨论了不同种类的发泡剂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发泡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孔"是开孔结构,MD I发泡剂能提高树脂的强度,NaH-CO3发泡剂可以提高树脂的阻燃性能,AIBN发泡剂能制备出高发泡材料。  相似文献   

13.
陈昌炽 《中国涂料》2012,(11):66-68
试验选用异丁醇醚化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分别与醇酸树脂、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进行复配制漆,对这3类氨基涂料综合性能进行了考察。试验表明,当与醇酸树脂复配时树脂配比为1∶3、溶剂用量在6%~10%时涂膜性能较好;与环氧树脂复配时树脂配比为3∶1时涂膜性能最佳,添加萘酸钙催干效果较好;与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复配时树脂配比为1∶3时涂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并用它对所合成的磷钼酸铵(AMP)进行包覆。粒径分布、SEM结果表明,在n(蜜胺)∶n(甲醛)=1.0∶2.5,pH=2.5,温度为70℃的条件下反应3 h后,再将pH升至6.0,所得微胶囊包覆磷钼酸铵(MCAMP)粒径为7.709μm,胶囊壁呈葡萄串形结构且分散性良好;按w(MCAMP)=5%将MCAMP添加到不饱和聚酯树脂(UPR)中,结果证实,UPR氧指数(LO I)从纯树脂的20.0%上升至25.2%,UL94达V-2级,烟密度等级(SDR)从75.25降至65.11,最大烟密度(MSD)从95.73下降至89.24,烟密度等级满足国家对B1级电器类热固性塑料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三聚氰胺(M)、甲醛(F)和乙二醇(EG)为主要原料,三乙醇胺为催化剂,己内酰胺、H2O2为甲醛吸收剂,采用低n(F)∶n(M)比例、乙二醇醚化M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分次加料和添加甲醛吸收剂等手段,制备MF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当n(F)∶n(M)=2.5∶1、n(EG)∶n(M)=2.0∶1、pH值为8~9、反应温度为80℃、三聚氰胺分次加料量为50∶40∶10(质量比)和n(己内酰胺)∶n(H2O2)∶n(甲醛)=10∶5∶100时,制成的MF树脂具有相对较低的游离甲醛含量(0.13%)和相对较长的储存稳定期(>120 d)。  相似文献   

16.
Two unmodified commercial 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s were reacted with N-diethyl-trimethylsilylamine and separated by 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 NMR and IR-spectra of fractions thus obtained, showed that in resins prepared by condensation in alkaline aqueous solutions oligomers are formed containing melamine units bonded by methylene-ether links. The treatment of a 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 with aqueous ammonia effected a degradation of methylolmelamine and methylolated oligomers as well. The presence of methylene-ether links in the oligomers was shown by IR-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17.
摘 要:以石蜡为芯材,蜜胺树脂(MF)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蜡相变微胶囊。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微胶囊的性能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讨论了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F/M)对微胶囊性能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M摩尔比大于4时,微胶囊之间发生粘结,出现了团聚现象;微胶囊的相变温度略高于芯材石蜡,随着F/M摩尔比增加,微胶囊的相变潜热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了三聚氰胺的发展现状和方向。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两种重要中间体的合成为例,分析阐述了三聚氰胺改性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三聚氰胺添加方式对MUF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聚氰胺作为脲醛树脂(UF)的共聚改性剂制备MU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粘剂。探讨了三聚氰胺的添加方式对MUF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固化特性、分子结构和耐热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聚氰胺2次投料法可有效降低MUF胶粘剂的甲醛释放量,但其胶接强度也随之下降;同时,该MUF固化体系的外推固化温度、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均有所增加,耐热性降低;另外,2次投料体系使MUF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