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斩波方式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新方法,对电路的起动特性、功率因数、谐波以及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斩波方式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方法比基于三相交流调压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方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大功率异步电动机新型软起动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中对电网的冲击、消除传统降压起动设备的有级触点控制对异步电动机的冲击、改善异步电动机的起动特性,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对电动机软起动进行了研究。软起动装置是基于三相交流调压技术,通过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角以调节定子两端的电压来实现的。采用双闭环控制的三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了50k W异步电动机软起动装置。内环电流控制及外环电压控制采用PI控制,实现了自动调节电动机起动电流,不但限制了电流,又使端电压平稳上升,实现了交流异步电动机平稳软起动。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运行于负载率低的场合造成功率因数低和效率低的情况,论述了降压节能的基本原理,并研制了斩控式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节能控制器。该节能控制器可通过对功率因数的实时检测,采用PWM斩控调压的方式调节异步电动机的供电电压,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三相异步电动机软起动装置中晶闸管管压降信号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软起动结束后管压降信号难以检测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采用 80C1 96KC单片机和可编程逻辑器件GAL1 6V 8构成的触发电路 ,该电路可以确保异步电动机起动结束后晶闸管管压降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针对异步电动机的常规起动方法,在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技术不断成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软起动算法,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此算法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实现无级、平滑起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问题,给出了一种用单片机、步进电机、多圈电位器组成的软起动装置,分析了软起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及试验结果.这种软起动装置除了可以提高电动机起动时的功率因素,进一步减小起动电流及电网压降,还可以有效地消除常用软起动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并且可以方便地实现无级调压.特别适合于对调压精度、运行平稳性有较高要求的中小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方式,强调应将变频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软起动装置来应用。  相似文献   

8.
华骏 《电气时代》2011,(11):68-70
列表比较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传统起动方式与现代软起动器,重点分析了软起动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董纯 《电机技术》2009,(2):48-49
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几种软起动的方法,比较各种起动方法的特点,阐述变频器作为一种新型软起动装置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尧骏 《电机技术》2007,(4):44-45,47
通过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各种软起动方式,起动过程电流和电压的特性等参数,选择合适的软起动器。  相似文献   

11.
马磊 《华东电力》2005,33(11):99-101
针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启动,给出了一种用单片机、步进电机、多圈电位器组成的软启动装置,分析了软启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及试验结果。该装置除了可以提高电动机启动时的功率因素,进一步减小启动电流及电网压降,还可以有效地消除常用软启动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并且可以方便地实现无级调压。特别合适于对调压精度、运行平稳性有较高要求的中、小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高压直流电源。该电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交流斩波部分和12脉波整流部分。交流斩波器通过控制占空比方便地调节输出电压,而串联式的二极管12脉波整流器,则可得到高质量的高压直流。控制电路采样高压直流电压作为反馈,经PI调节器调节交流斩波器的占空比。仿真结果表明,该直流电源在输入及负载变化时,能够快速响应、输出稳定。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晶闸管三相交流调压光耦隔离驱动电路中的过触发现象,即以自然换相点为起点,当触发脉冲大于120°时,输出电压有效值可能骤然增加的现象。过触发现象可能造成异步电机失控,从而带来破坏性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及实验,分析了过触发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了避免过触发现象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详细分析了三相Buck型脉宽调制AC/AC交流斩波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策略。通过比较三相输入电压值的大小,并结合输出电压误差放大信号与三角载波的比较结果,可确定该斩波器各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本文以传统的单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策略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策略。分别采用两种控制策略,对三相Buck型脉宽调制AC/AC交流斩波器进行了仿真比较研究,并研制了一台原理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作条件下,该斩波器采用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比采用单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相非对称Cuk斩波器的感应电机软起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适用于感应电机软起动的新型非对称Cuk交流斩波电路.在分析非对称Cuk斩波电路工作原理基础上,构建了分析电路动态性能的PSPICE仿真模型,通过与传统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Buck斩波调压电路的输出谐波及转换效率对比分析,研制出基于AVR控制的15 kW/25 kHz的软起动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软起动器具有效率高.控制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可应用于中小功率感应电机的软起动,替代常规品闸管交流调压式软起动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绕线转子自起动永磁电机(WRLS-PMSM)PWM斩波调阻起动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调节转子绕组回路外串等效电阻,使起动平均转矩始终保持在最大值,改善起动性能。将定转子交流电量和阻抗关系折算到直流斩波控制环节,建立PWM斩波调阻准动态数学模型,推导出斩波占空比与转子等效外串电阻关系;总结输出最大合成异步转矩时的转子外串电阻与转速关系,进而得到斩波控制规律;搭建WRLS-PMSM起动性能实验平台,将WRLS-PMSM转子斩波调阻起动与转子自短路起动、鼠笼转子永磁电机直接起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实时最大异步转矩输出的转子斩波起动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永磁电机的起动转矩,抑制起动电流,提高牵入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恶劣环境中电网电压变化大的弊端和不同的用电设备对输入电压值的不同要求,设计出了一种宽范围输入和输出可调的特种三相交流稳压电源,同时,为消除各种瞬态突变对系统的影响,运用PID和重复控制的相关知识,设计出了防瞬态突变算法.该电源系统应用Sepic斩波电路把整流后的直流母线电压调节到满足逆变所需的电压值,进而通过防瞬态突变算法,控制逆变器实现稳压.当输出电压参考值变化时,改变直流母线输出的电压值,再根据控制算法使输出电压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输出电压范围宽且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18.
The operation of split-phase induction motors from pulse-width modulated (PWM) voltage source inverters is examined. Splitting the phase windings leads to reduced voltage ratings for the inverter switches. As compared with seven positions for the space phasor of voltage in three-phase machines, 48 different locations bounded by a 12-sided polygon are possible in the split-phase machine. Based on space phasor modulation, a three-phase inverter can give a maximum peak fundamental of 0.577 VDC. In comparison, the split-phase configuration can provide an equivalent three-phase maximum peak fundamental of 0.643 VDC with a DC bus voltage of 0.5 VDC/cos 15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离散变频技术调压凋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电动机失电残余电压的测速方法,推导出了转速计算公式,并进行了误差分析.最后,利用该测速方法对离散变频软起动频段切换,进行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全过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各频段切换平稳,满足了异步电动机高起动转矩软起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三相异步电动机Y-Δ降压启动电路中,当接触器和时间继电器额定电压不完全一致时,可能出现接触器振动吸合和时间继电器提前开始计时的另类故障现象,分析了故障产生原因,通过对控制电路进行修正,切断了导致故障产生的"提前通路",保证了Y-Δ转换功能正常。此方法对其他Y-Δ降压启动电路类似故障的解决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