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宏钧 《金属学报》2015,20(1):86-90
目的: 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临床治疗结果。方法: 将228例HER-2阳性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乳腺癌病例随机分到曲妥珠单抗辅助疗法+化疗组或单纯化疗组。其中115例接受曲妥珠单抗+化疗,113例单纯接受化疗,经过10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中临床和病理的完全缓解人数及符合手术要求的人数。结果: 数据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曲妥珠单抗+化疗组病例对治疗的临床完全缓解病例(cCR)(化疗+曲妥珠单抗组89%,单纯化疗组77%)、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病例(两组分别为43%和23%)以及乳房和腋下淋巴结完全缓解(tpCR)病例(分别为39%和20%)比例更高,同时可以使更多的患者获得手术和保留乳房的机会。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晚期乳癌并延长生存时间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为临床肿瘤化疗个体化提供依据。方法: 用改进的MTT 法测定 98 例胃癌组织的化疗药物敏感性, 并依药敏结果选择化疗方案, 观察临床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 结果: 98 例胃癌组织对 8 种化疗药物的敏感顺序为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鬼臼乙甙、5-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长春新碱、氨甲喋呤, 与临床实践证明的对胃癌有效的单药基本一致。 体外敏感性与临床近期疗效的总符合率为 81.8%(18/22), 药敏试验组的 3 年生存率及 Ⅱ、Ⅲ期胃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 62.5%、52.8 %, 明显高于按经验给药组(P<0.05)。 结论: 按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指导化疗可提高胃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Uu) 和人型支原体(Mh) 感染及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472 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结果 472 例中阳性153 例, 感染率为32.42 %。其中Uu 阳性112 例(23.73 %), Mh 阳性11 例(2.33 %), 混合感染30 例(6.36 %), 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χ2=4.157, P<0.05)。支原体敏感性最高的是强力霉素、美满霉素(96.1 %、94.8 %), 耐药率最高的是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69.3 %、60.1 %)。 结论 支原体在体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 治疗宜首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或交沙霉素。  相似文献   

4.
谢刚  安昌勇  张才全  唐华 《金属学报》2013,18(4):433-437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口服肠道抗生素行肠道准备对大肠杆菌耐药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要求的10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口服肠道抗生素 1 d,对照组口服肠道抗生素 3 d,于术中采集每例病员结肠黏膜附着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两组大肠杆菌培养阳性率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1 d 组和 3 d 组结肠黏膜附着物大肠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6%和40%, 3 d 组大肠杆菌较 1 d 组对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增加(P<0.05);两组均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及哌拉西/他唑巴坦全部敏感。结论: 肠道抗生素用于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 3 d 方案致大肠杆菌对部分药物耐药性增加,术前肠道准备宜尽量减少服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 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运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 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 13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 72.6%,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为 61.5%~1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 34.8%,其次是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 54.1%。其中有22株检出ESBL占 16.3%;46株检出碳青霉烯酶占 34.1%。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临床经验用药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可能与产ESBL和碳青霉烯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晚期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组(治疗组,n=30)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n=30)。两组均采用相同化疗方案分别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或静脉化疗,按WHO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及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近期有效率显著增加(P<0.01),且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动脉化疗联合栓塞治疗可以提高晚期贲门癌患者近期疗效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作为晚期贲门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祖峰  张帮慧  程静 《金属学报》2004,9(9):1065-1068
目的: 为了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局部射频透热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 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全身化疗后采用胸腔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闭式引流排胸液。随机分成2 组, 热化疗组和化疗组。采用胸腔灌注顺铂60 mg, 2 周1 次, 其中热化疗组于灌注顺铂30 min 内进行胸部射频透热治疗60 ~ 90 min 次, 每周2 次, 热疗8 ~ 10 次。结果: 化疗组有效率67 %, 热化疗组有效率90 %, 显著高于化疗组(P<0. 05)。热化疗组生活质量评分(KPS)高于化疗组(P<0. 01)。不良反应基本相似。结论: 射频透热联合双途径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有效、可行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患者解脲支原体(UU) 对7 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体外药物敏感性, 对培养阳性的150 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 UU 对 7 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交沙霉素(96 6.7 %) 、强力霉素(90.67 %) 、美满霉素(88.67 %) 、司巴沙星(58.67 %) 、 罗 红 霉 素 (39.33 %) 、 氧 氟 沙 星(18.00 %) 和阿奇霉素(8.00 %) 。UU 耐药率最高的为氧氟沙星(31.33 %), 其次为司巴沙星(18.67 %)和罗红霉素(18.00 %) 。结论: UU 存在多重耐药, 对UU 进行药敏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止耐药株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华蟾素联合光动力学疗法(PDT)对荷H22肝癌小鼠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脂化叶绿素(MECD)光敏剂联合华蟾素治疗移植性H22肝癌小鼠,测定其抑瘤率及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 PDT联合华蟾素组、华蟾素组、PD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51.69%、33.49%、26.50%, PDT治疗后可以使胃动素、胃泌素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并减轻化疗引起的呕吐、恶心等消化道反应。结论: 华蟾素联合光动力学疗法可增强H22肝癌小鼠的杀伤效应,同时能明显改善小鼠整体情况,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具有可行意义,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经动脉向恶性肿瘤组织局部灌注碳酸氢钠和维拉帕米, 观察对IL-2、IFN-α和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 介入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 92 个病人随机分组为单纯动脉介入化疗药物组(A 组);碳酸氢钠联合化疗药物动脉介入组(B 组);碳酸氢钠联合IL-2、IFN-α、化疗药物介入组(C 组);碳酸氢钠、维拉帕米联合IL-2、IFN-α化疗药物介入组(D组) 4 个组, A、B、C、D 4 个组介入2 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 B 组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A 组, D 组部分缓解率均高于其它3 组。结论 向恶性肿瘤组织灌注碳酸氢钠、维拉帕米可提高IL-2、IFN-α、ADM、MMC 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干扰素α-1b( 干扰素) 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 例, 随机分成干扰素+苦参素组45 例, 给予干扰素治疗, 第1 ~ 4 wk 30 μg·d-1, im, 以后改为隔日30 μg, im, 疗程为3 mon, 同时加苦参素注射液600 mg·d-1, im, 疗程为3 mon 。干扰素组42 例, 单用干扰素治疗,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在疗程结束时, 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 HBVM) 标志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的复常率分别为88. 9 %和60 %,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HBeAg 阴转率分别为55. 6 %和35. 7 %, HBV-DNA 阴转率分别为57. 8 %和42. 9 %,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5),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功效,两者联合应用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法齐明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6、18个月末痰结核菌阴转率、胸部X线病灶和空洞变化情况等。结果: 治疗6个月末试验组的涂阳阴转率、培阳阴转率、病灶显吸率分别为 81.3%、84.4%、37.5%,均高于对照组的 57.5%、6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结果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联合氯法齐明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特别是在强化期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郭维  崔景荣 《金属学报》2004,9(7):744-746
目的: 观察低剂量顺铂(DDP)和环磷酰胺(DTX)联合用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及其对免疫器官的毒性。方法: 采用小鼠肉瘤S180进行体内实验,观察两药单独及联合使用对小鼠S180 及胸腺和脾脏的影响。结果: DDP组和不同剂量的DTX 配伍应用与DDP组相比抑瘤率分别提高13.6%~29.6%,与相应剂量DTX 组相比抑瘤率分别提高33.5 % ~34.3 %,其中DDP+DTX 0.75 +7.5mg·kg-1组与DDP及相应剂量DTX 组相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0.001);DDP组及两药联合应用各剂量组使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剂量DDP与DTX 联合使用加强了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与DDP组相比,联合应用引起的免疫器官的萎缩与DDP组无差别。  相似文献   

14.
郝吉庆  马强  刘彭坤 《金属学报》2012,17(5):554-558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或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加洛铂组(GL组)和吉西他滨加顺铂组(GP组)。至少治疗2个周期后分别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GL组和GP组缓解率分别为 43.33%和 38.71%; GL、GP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 6.29 个月和 5.59 个月(P>0.05)。GL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GP组多见,而GP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GL组多见,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L和GP方案均为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两组缓解率及中位肿瘤进展时间相近。但GL组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较GP组多见,而GP组的胃肠道反应较GL组多见。这两种方案可能适合不同人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物被膜(BF)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肺炎克雷伯杆菌BF模型,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Is)及AmpC酶。结果: 浮游肺炎克雷伯杆菌单产AmpC酶,单产ESBLs酶及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分别为2.5%(1/40)、20.0%(8/40)、2.5%(1/40);BF肺炎克雷伯杆菌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ESBIs和AmpC酶的菌株分别为20.0%(8/40)、45.0%(18/40)、22.5%(9/40)。对浮游组和BF组的检出率两两分别进行x2检验,BF组各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浮游组各酶的检出率(P<0.05)。产酶BF肺炎克雷伯杆菌对8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外)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BF的形成和产生ESBL及AmpC酶的协同作用是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赵萍 《金属学报》2002,7(5):456-457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肝素联合治疗左心衰的疗效。 方法 选择患者100例, 分为联合治疗组50 例, 常规治疗组50 例, 疗程7~ 10 d, 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缓解左心衰竭疗效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 常规治疗组为15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 结论 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肝素联合应用, 有明显改善左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霉素(adrimycin, ADM) 热化疗诱导人肺腺癌A549 细胞凋亡及对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 的影响。 方法 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549 细胞, 42.5 ℃ 作用30 min 后, 37 ℃继续培养, 在不同时间内检测。用电镜、MTT 法、流式细胞仪检测。 结果 阿霉素热化疗明显增强对A549 细胞的抑制作用, 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显著高于化疗组(P < 0.01);阿霉素浓度为1.0,2.0 mg·L-1时, 热化组与化疗组比较, 凋亡率增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 <0.01)。 结论 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可能是ADM 热化疗诱导A549 细胞凋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 盐酸表柔比星和奥沙利铂单独及联合给药用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凋亡情况,用DNA ladder检测DNA的裂解情况。结果: 人肝癌HepG2细胞经奥沙利铂、盐酸表柔比星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后,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均能出现细胞抑制作用,并且均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明显增高,q值大部分为 0.85~1.15,呈现明显的相加作用,在(35+5) μg/mL 组作用 24 h,(20+2) μg/mL 组作用48、72 h 时两组实验组q值<0.85,出现拮抗作用。(25+3) μg/mL 组作用 24 h 为最佳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结论: 奥沙利铂及盐酸表柔比星对肝癌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两药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文  汪琳  徐文科 《金属学报》2015,20(4):420-42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内分泌科收治的139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例,按临床药师实施医嘱审核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情况。结果: 尿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较常见。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试验组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革兰阳性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的病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未予尿培养、未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疗程不足以及无指征联合用药的病例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促进了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选择插管不同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大咯血患者45 例, 分为明胶海绵组(9 例) 、聚乙烯醇+明胶组(13 例) 、聚乙烯醇+丝线+明胶组(23 例),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 ~ 2 年。结果:三组病例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8.9 %、100 %、100 %, 且三种方法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中期有效率三者分别为77.8 %、100 %、100 %;远期有效率分别为57.1 %、100 %、100 %;中、远期有效率比较三种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聚乙烯醇+明胶海绵、聚乙烯醇+丝线+明胶海绵栓塞术是治疗急症大咯血的有效治疗手段, 后者疗效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