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4 株从临床分离产超广谱内β 内酰胺酶(ESBLs) 及AmpC 酶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 分析其中整合子的存在, 对整合子的特性进行研究, 探讨整合子基因盒表达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新诺明等15 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PCR 技术检测整合子基因, DNA 测序研究整合子插入耐药基因盒情况。结果:这4 株菌对多种抗菌素耐药。其中1 株存在整合子(扩增片段2 000 bp 左右), 携有dhfrXII 和aadA2 基因。结论:4 株菌中仅1 株存在整合子结构, 尽管产ESBLs和AmpC 酶基因未位于整合子的基因盒上, 但整合子参与多重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杨会志  荚恒敏  张莉莉 《金属学报》2012,17(12):1338-134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人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12年1~6月份医院分离出的所有病原菌,采用VITEK-2对其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791株,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分别占 18.99%、15.84%、11.03%、8.53%、7.45%;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最严重。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逐年增加,为控制多重耐药菌的蔓延,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 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运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 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 13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 72.6%,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为 61.5%~1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 34.8%,其次是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 54.1%。其中有22株检出ESBL占 16.3%;46株检出碳青霉烯酶占 34.1%。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临床经验用药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可能与产ESBL和碳青霉烯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合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克坦(SBT)前后头孢哌酮(CPZ)对4种致病菌抗生素后效应(PAE)的变化。方法 采用特异性 β一内酰胺酶鉴定试剂Nitrocefin挑选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的产酶菌株,用比浊法测定受试菌株在不同CPZ浓度时的PAE值。结果 合用 SBT后,CPZ对产酶菌株的PAE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低浓度时(1/2,1倍MIC)PAE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合并CPZ和SBT的给药方案对治疗产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感染有利,尤其在体内药物浓度较低时,合并用药可以更长时间地抑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和合成小分子抑制剂的方法,研究siHybrids分子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临床分离的4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药敏实验,初步筛选并收集了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菌株;进一步利用PCR检测,筛选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的耐药株。利用siHybrids技术,针对kpc-2设计合成siHybrids 杂合分子,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进行特异性沉默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siHybrids沉默靶基因kpc-2的体外表达水平,并通过联合抑菌实验验证siHybrids分子提高抗生素抗菌活性乃至逆转细菌耐药性的效果。结果: 合成的小分子siHybrids可以使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kpc-2基因的表达下调,并且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分别联合使用,可使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由耐药转为敏感。结论: siHybrids可以特异地抑制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kpc-2基因的表达,通过干扰产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造成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逆转。  相似文献   

6.
张宜文  史清明 《金属学报》2001,6(2):167-168
目的 了解复治结核病患者结核菌的耐药现状, 探讨结核菌发生耐药与化疗时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化疗提供依据, 为防止耐药产生提供方法。方法 选择322 例复治患者的菌株, 进行药敏试验, 并统计耐药的现况及不同化疗时间情况。结果和结论 SH(SM +INH)、SHR(SM +INH +RFP)、SHRE(SM +INH +RFP +EMB)的耐药分别为63.04 %、35.40 %、9.94 %。联合药敏与实际化疗时间、延续化疗时间的延长相关。复治组和慢排组的差别主要表现在SHRE 的联合药敏试验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GN)、奈替米星(NTL)和阿米卡星(AMK)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 应用AVANTAG全能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用光密度测定法测定GN、NTL和AMK对4种共20株受试菌的PAE。结果 3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受试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明显的PAE,亚抑菌浓度(1/2 MIC)时也存在PAE, PAE值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0.05),表现出强的浓度依赖性,不同菌株产生不同的PAE。结论 PAE 的存在提示设计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给药方案时可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用药间歇,维持药物疗效,从而减轻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取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53株,检测其对临床常用的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观察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标准菌株的直接作用。在确定白花丹醌以及羰基氰化氯苯腙(CCCP)的工作浓度以后,观察对比白花丹醌与阳性药CCCP的外排抑制试验结果。结果: 临床分离的5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中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西丁耐药率最高,分别为100%、100%、98.1%、98.1%。其余药物耐药率也均在50%以上。白花丹醌对标准质控菌的直接抗菌作用较弱。而白花丹醌与CCCP均显示了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米诺环素和氯霉素的增敏作用,其外排阳性率分别达 11.3%和 18.9%,3.8%和 7.5%,13.2%和 17.0%,28.3%和 20.8%,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耐药情况严重,而白花丹醌作为一种中药单体可能具有一定的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 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对2000—2012 年本院呼吸科104份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50 例痰标本分离出致病菌107 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 87 株, 占81%, 排在前 3 位的致病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 35%),肺炎克雷伯菌( 14% ),鲍曼不动杆菌(11%)。革兰氏阳性球菌8株(7%),真菌12株(11%)。药敏实验显示所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第 3、4 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 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经验治疗时建议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三代、四代或碳青霉烯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患者解脲支原体(UU) 对7 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体外药物敏感性, 对培养阳性的150 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 UU 对 7 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交沙霉素(96 6.7 %) 、强力霉素(90.67 %) 、美满霉素(88.67 %) 、司巴沙星(58.67 %) 、 罗 红 霉 素 (39.33 %) 、 氧 氟 沙 星(18.00 %) 和阿奇霉素(8.00 %) 。UU 耐药率最高的为氧氟沙星(31.33 %), 其次为司巴沙星(18.67 %)和罗红霉素(18.00 %) 。结论: UU 存在多重耐药, 对UU 进行药敏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止耐药株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肾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肾脏内科患者送检标本培养阳性病原菌数据。结果:共培养出286株细菌,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占比89.51%,革兰阳性菌占比10.49%。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检出前三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非发酵阴性菌检出前二位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检出率为32.8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氨曲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83.8%和100%;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检出率为6.29%。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89%。结论:在本院肾脏内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2.
李小宁  余潇  黄晨蕾  曹若楠  李婕  朱国萍 《金属学报》2021,26(10):1103-1110
目的:研究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旨在为临床提供拮抗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和治疗的新策略。方法:收集不同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各15株,将其分为敏感组(野生菌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组,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进行生物被膜半定量检测,再从各组中选取3株生物被膜产量相近的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氨溴索和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氨溴索对左氧氟沙星MIC的影响以及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断联合效果和选择最佳协同浓度;采用结晶紫法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研究不同浓度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试验和清除试验。结果:3组细菌生物被膜均在第5天达到成熟,两两比较发现敏感组较ESBLs组和CRKP组更易形成且产量更多(F=3.725,P=0.032);棋盘稀释法显示,随着氨溴索浓度的增加,3组细菌左氧氟沙星MIC值的几何均数均明显下降,呈显著的负相关,且联合药敏结果显示,两药组合均呈现协同作用;在生物被膜形成抑制试验中,随着氨溴索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率均达到了75%以上,但其生物被膜清除率却未达到70%。 结论: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临床早期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指导意义,且其最佳协同浓度为0.49 mg/mL氨溴索+4 μg/mL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3.
张志永  谢彬  虞雪融  黄宇光 《金属学报》2012,17(9):1052-1056
目的 研究麻黄碱联合丙泊酚对芬太尼咳嗽反射(fentanyl-induced cough,FIC)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320例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随机进入4组:Ⅰ组(对照组)静脉注射 2 mL 生理盐水;Ⅱ组(麻黄碱组)静脉注射 6 mg 麻黄碱;Ⅲ组(丙泊酚组)静脉注射 0.8 mg/kg 丙泊酚;Ⅳ组(丙泊酚联合麻黄碱组)静脉注射 0.8 mg/kg 丙泊酚加 6 mg 麻黄碱。给予治疗药物 2 min 后,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射 2 μg/kg 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并由一位医师按照盲法观察注射芬太尼后 1 min 内是否出现咳嗽,记录咳嗽发生的次数,并且根据咳嗽发生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Ⅱ组、Ⅲ组和Ⅳ组患者的FIC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Ⅰ组明显降低,而且Ⅳ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结论 麻醉诱导时联合应用麻黄碱和丙泊酚对FIC的抑制效果更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是临床上一个简单、有效的防治FIC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陈东  朱碧君 《金属学报》2002,7(6):555-556
目的 建立了一种HPLC 方法用于硝苯地平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ODS 柱,以甲醇-水(60 ∶40)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35nm 。结果 硝苯地平的线性范围为0.020 ~ 0.200 g·L-1;高、中、低3 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8.9%,100.4%;RSD 分别为0.42%,0.54%,0.35%(n=5)。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5.
邹丽宜  吴铁  崔燎 《金属学报》2004,9(5):581-584
目的 探讨长期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大鼠所致的脑损害特点, 并观察丹芪水提液对其防治作用。 方法 SD 大鼠予泼尼松2.7 mg·kg-1灌胃, 每日1 次, 连续12 周, 同时用丹芪水提液高、中、低3种剂量(2.5, 5.0, 10.0 g·kg-1 ·d-1) 进行治疗。测试大鼠迷宫记忆力, 检测脑匀浆与神经活动有关的酶含量并对脑组织的形态进行计量学分析。 结果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 大鼠迷宫正确率明显下降;脑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含量降低而单胺氧化酶(MAO) 含量增高(P <0.05);海马神经元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 皮层结构紊乱;丹芪水提液3 组均可有效预防泼尼松所致的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明显减少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所造成的不良反应。 结论 长期应用泼尼松可对大鼠造成脑损害, 丹芪水提液对其有较好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赖人旭  郭惠学  麦蕾 《金属学报》2008,13(6):707-710
目的: 探讨联合普萘洛尔和奥美拉唑维持治疗对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疗效。方法: 8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42例:普萘洛尔,Ⅱ组43例:联合普萘洛尔和奥美拉唑。维持治疗6个月并随访1年。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出血的复发率及胃黏膜的改善情况。结果: Ⅰ组和Ⅱ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加重程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2组再出血的复发率分别为35.0%和15.0%,Ⅱ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内镜下胃黏膜恢复总有效率Ⅱ组为92.5%,Ⅰ组为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普萘洛尔联合奥美拉唑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  相似文献   

17.
谢刚  安昌勇  张才全  唐华 《金属学报》2013,18(4):433-437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口服肠道抗生素行肠道准备对大肠杆菌耐药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要求的10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口服肠道抗生素 1 d,对照组口服肠道抗生素 3 d,于术中采集每例病员结肠黏膜附着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两组大肠杆菌培养阳性率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1 d 组和 3 d 组结肠黏膜附着物大肠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6%和40%, 3 d 组大肠杆菌较 1 d 组对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增加(P<0.05);两组均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及哌拉西/他唑巴坦全部敏感。结论: 肠道抗生素用于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 3 d 方案致大肠杆菌对部分药物耐药性增加,术前肠道准备宜尽量减少服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