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改变皮肤的性状, 观察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 以性状不同的兔皮作为屏障, 使用薄荷醇作为促透剂, 测定甲硝唑的吸光度, 并计算出其渗透系数。结果: 当去除角质层后, 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作用发生明显变化, 与不含促透剂的完整皮肤组相比透皮作用非常显著, 但与本身不含促透剂组相比透皮作用不明显;同时薄荷醇和氮酮均能增加在完整皮肤中甲硝唑的贮库效应, 对去角质层皮肤中甲硝唑的贮库效应无影响。结果还表明在两种不同性状的皮肤中, 薄荷醇和氮酮对甲硝唑的透皮作用和贮库效应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薄荷醇能促进甲硝唑的透皮吸收, 作用主要在角质层, 角质层具有贮库效应。  相似文献   

2.
刘焕龙  冯小龙  王新宇 《金属学报》2004,9(11):1253-1255
目的: 研究透皮促进剂氮酮和薄荷醇对外用抗真菌药联苯苄唑体外经皮渗透性影响。方法: 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和贮库效应的研究,采用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消除皮肤浸出物的吸收干扰。结果: 1%氮酮明显促进联苯苄唑经皮渗透作用,并可明显缩短时滞而增加贮库效应。结论: 氮酮对亲脂性极强的药物联苯苄唑的促透皮吸收作用较强,而薄荷醇无明显的促透作用,但可增加贮库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 对薄荷醇和氮酮的促透特性进行比较, 并探讨两种促透剂合用时的促透效果。方法: 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试验, 由浓度计算累计透过量、透皮速率、稳态流量、滞后时间等指标。结果: 用促透剂后, 吲哚美辛的透皮速率均极显著增加, 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21、4.91 和 6.92 倍; 当两种促透剂联合应用时, 透皮速率比单独应用时显著增加(P <0.01)。促透剂可使吲哚美辛透皮吸收的时滞均明显缩短;薄荷醇组对时滞的缩短作用比薄荷醇和氮酮联用组更为显著(P <0.01)。对吲哚美辛透皮吸收稳态流量的影响,氮酮单独应用不明显, 而薄荷醇则表现为降低作用;但当两种促透剂联合应用时,则表现为明显的增强效应, 比单独应用时分别增加 2.78 和 1.38 倍。 结论: 薄荷醇和氮酮对吲哚美辛的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联用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薄荷醇和氮酮单独使用及合用时对水杨酸的促透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鼠皮作透皮吸收试验。结果 薄荷醇对水杨酸的促透作用强于氮酮,而两药合用时的促透作用并不比分别使用时的促透效果好,在合用浓度较高时,甚至表现促透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5.
王晖  薛漫清 《金属学报》2000,5(1):59-60
目的 探讨呋塞米的鼻腔吸收及薄荷醇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鼻重循环方法,研究呋塞米鼻腔吸收的量效关系及薄荷醇对其鼻腔吸收的影响。结果 循环液中呋塞米的浓度在(4.66±0.33) 、(9.76±0.45) 、(18.83±1.89)μg·ml-1时,鼻腔的吸收速率常数(min-1) 分别为0.0067±0.0011、0.0134±0.0024、0.0163±0.0037,尿液出现时间则分别为(73.33±1.53) 、(52.67±7.02) 和(47.00±4.58) min;但随着薄荷醇浓度的增加,呋塞米的吸收速率常数反而减少。结论 呋塞米可通过鼻腔吸收及薄荷醇对其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1 %盐酸特比萘芬溶液经皮肤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性和蓄积性。方法: 6 只新西兰大白兔, 每兔皮肤单次涂药液8 ml·d-1, 收集24 h 内药时血样。随后连续涂药液7 d, 收集每日峰、谷浓度血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测定兔血清特比萘芬血药浓度。结果: 药物透皮吸收3 h Cmax 8. 3 ±3. 7 μg·L-1, 随着血药浓度下降维持一个较低水平。连续7 d, 药峰浓度在d 3 达10. 5 ± 3. 0 μg·L-1, 随后数日峰浓度维持于一平台水平, 谷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1 %盐酸特比萘芬溶液没有体内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7.
盛平  张瑞涛  王晖  黄钊  傅晓华 《金属学报》2013,18(5):487-490
目的: 考察地西泮与薄荷醇配伍鼻腔给药的鼻黏膜毒性,探讨地西泮鼻腔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以家兔鼻黏膜为研究对象,考察地西泮单用、地西泮与薄荷醇伍用给药1周和停药1周后,对家兔鼻黏膜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恢复情况。结果: 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地西泮单用组和地西泮与薄荷醇伍用组鼻腔给药1周后,大鼠鼻黏膜细胞上皮层厚度无明显改变。停药1周后,光学显微镜观察鼻黏膜损伤的情况有所恢复。结论: 地西泮单独鼻腔给药、薄荷醇单独鼻腔给药、地西泮和薄荷醇配伍鼻腔给药后,对黏膜的毒性轻微且毒性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8.
段小春  王晋明  王芳  李恒  秦晋梅 《金属学报》2004,9(10):1137-1141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和WKY大鼠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的浓度和表达及缬沙坦与螺内酯对SHRIGF-1 的影响, 探讨IGF-1 与心肌肥厚的病理机制。方法: 将18 只6 周龄SHR 随机分成3 组, 每组6 只。其中2 组分别灌胃缬沙坦30 mg·kg-1·d-1和螺内酯20 mg·kg-1·d-1, SHR 阳性对照组给正常饮水, 并与雄性同周龄WKY 大鼠比较。实验期为13 周, 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IGF-1 的浓度, 免疫组化法检测4 组大鼠心肌IGF-1 的表达。结果: SHR 对照组IGF-1 表达和浓度均明显高于WKY 组(P<0. 01),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IGF-1 较SHR 对照组下降(P<0. 01), 而且缬沙坦组比螺内酯组下降的更明显(P<0. 05), 两组血压、LVM/BW 均显著低于SHR 组(P<0. 01) 。结论: IGF-1 在肥厚心肌中表达明显增加, 而缬沙坦和螺内酯在降压的同时可以抑制IGF-1 的表达, 提示IGF-1 在心肌肥厚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对大鼠乙酸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乙酸性结肠炎模型,分别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GSPE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天给药1次,共7d。于给药d8时进行大鼠病变结肠大体及组织学评分;用邻联茴香胺法检测结肠组织中MPO活性以考察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实验1周时,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结肠湿重明显增加,和模型对照组比较,GSPE低、中剂量组体重下降程度减轻(P<0.05),GSPE高剂量组体重呈增加趋势(P<0.01)。GSPE各剂量组结肠湿重增加幅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大体观察,模型对照组结肠粘膜大面积溃疡、坏死,和模型对照组比较,GSPE各剂量组结肠粘膜溃疡面积缩小,粘膜修复明显。光镜下观察,模型对照组结肠粘膜组织内可见大量炎性渗出物和组织坏死;GSPE各剂量组溃疡面可见多量再生上皮和新生腺体。模型对照组结肠粘膜组织内MP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GSPE各剂量组MPO活性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GSPE对大鼠乙酸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羟基脲(Hydroxyurea, HU) 对雄性大鼠Sertoli-germ 细胞共培养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在Sertoli-germ 细胞共培养模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HU(0、 10-3、 10-2、 10-1 mol/L) 后, 孵育96 h; 以及加入10-2 mol/L HU 后分别孵育24、 48、 72、 96 h 。结果:在各给药组, 96 h 时HU 导致germ细胞从Sertoli 细胞层的脱落增加, 呈现量效关系。在10-3 mol/L 以上浓度组, 细胞活性逐渐下降, 细胞脱落增加。同样, 随着给药时间的增加, germ细胞脱落率和乳酸脱氢酶(LDH) 的漏出逐渐增加, 细胞活性逐渐下降。结论:HU 对雄性大鼠睾丸Sertoli-germ 细胞共培养模型的germ 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秀红  马张庆  桂常青  宋建国 《金属学报》2008,13(12):1344-1349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丙磺舒联用对头孢克罗肠道吸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 药代动力学试验:头孢克罗(100 mg/kg) 对大鼠静脉给药, 分别与不同剂量丙磺舒(0 、300 、600 、900 mg/kg) 联用, HPLC 监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 DAS 软件计算头孢克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2) 肠道吸收试验:头孢克罗(30μg/mL) 分别与不同剂量丙磺舒(0 、90 、180 、270μg/mL) 联用, 对大鼠在体肠回流给药, 给药后不同时间采样,HPLC 测定灌流液中头孢克罗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 (1) 头孢克罗静脉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 随丙磺舒联用剂量增大, 头孢克罗的血药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增高;AUC 与丙磺舒联用剂量呈正相关(r=0.997), 而Cl 、Vd 及V1 与丙磺舒联用剂量呈负相关(r=-0.837,-0.817 及-0.888)。(2) 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表明, 不同剂量丙磺舒联用对头孢克罗肠道吸收影响的程度不同, 当丙磺舒联用剂量达270μg/mL 水平时, 灌流液内头孢克罗的留存率明显增高。结论 与适量丙磺舒联用,头孢克罗分布容积及血浆清除率降低, 血药浓度增高;而与大剂量丙磺舒联用则明显延缓或抑制头孢克罗的肠吸收, 使头孢克罗血药浓度降低, 该现象可能与大剂量丙磺舒抑制头孢克罗的肠道吸收有关,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准确、灵敏、可靠的Rg1 HPLC MS测定方法, 研究Rg1 是否存在分肠段吸收的差异并考察小肠上皮组织上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 对人参皂苷Rg1 吸收的影响。 方法 在不同肠段(回肠和空肠) 的肠管外翻模型中加入20 μg·ml-1 Rg1Krebs 液, 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并测定囊内药物浓度,比较两个小肠段对Rg1 通透能力的差异, 同时观察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Rg1 吸收的影响。 结果 不同肠段(回肠和空肠) 的体外模型试验结果表明, Rg1 在不同肠段的吸收良好, 且无明显差异。维拉帕米对Rg1 的吸收未见显著影响。 结论 Rg1 在大鼠的各个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 Rg1 可能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13.
陈新梅  李心沁 《金属学报》2008,13(9):981-984
目的:研究伊文思蓝鼻腔给药壳聚糖载体的促吸收作用及其对鼻腔黏膜的毒性。方法:小鼠鼻腔给伊文思蓝的壳聚糖溶液后,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脑部伊文思蓝的分布;紫外法测定小鼠脑部其含量;通过鼻腔黏膜切片考察壳聚糖对大鼠鼻腔黏膜毒性。结果:壳聚糖对伊文思蓝经鼻吸收入脑具有促进作用, 伊文思蓝在脑前、中、后部均有分布;壳聚糖载体对大鼠鼻黏膜毒性较小。结论:壳聚糖是水溶性药物经鼻吸收入脑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14.
梁绪国  潘其兴 《金属学报》2002,7(2):159-161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合用对冠心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免法测定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sICAM-1、sVCAM-1、TNF-α和TGF-β 的变化。结果: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托普利和氯沙坦的病人在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 sICAM-1、TNF-α明显降低,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sVCAM-1 有降低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TGF-β 水平则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合用对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许卫华  王晖  许卫铭 《金属学报》2002,7(5):434-436
目的 探讨川芎嗪的鼻腔吸收及冰片的促进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鼻腔重循环法, 研究川芎嗪鼻腔吸收的量效关系及冰片对其鼻腔吸收的影响。 结果 循环液中川芎嗪的浓度在0.25, 0.75,1.25 g·L-1时, 鼻腔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95、0.0227、0.0241 min-1;但当药液浓度为2.5, 5.0g·L-1时, 鼻粘膜吸收速率常数随川芎嗪浓度的增加反而减少。 结论 川芎嗪可通过鼻腔吸收, 冰片对其鼻腔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