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降低天津南1 000kV变电站的厂界噪声,对荆门交流1 000kV变电站噪声源强和主变压器与高压电抗器的噪声源频谱特性进行调研,运用计算机噪声模拟软件SoundPLAN对天津南交流1 000kV变电站的噪声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噪声控制措施,并说明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压电器》2017,(6):13-18
为了掌握特高压交流GIS变电站的噪声特性,以1 000 kV特高压芜湖变电站为研究对象,对站内主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以及站界噪声声压级进行了测量,分析了站内主要噪声源的频谱分布、噪声水平以及噪声传播与衰减特性。结果表明,主变压器噪声与高压并联电抗器噪声较为接近且以中低频为主,均在70 dB(A)左右。冷却风扇噪声对主变压器噪声影响较大。主变压器与高压并联电抗器噪声传播过程中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干涉现象,其中以100、200 Hz噪声干涉最为显著。站界噪声受站内声源位置的影响较大,距离噪声源越近,站界噪声越明显。分析结果对于典型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噪声预测及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对特高压变电站的噪声进行综合治理,对变电站内主设备噪声进行了测量。采用相干和非相干声波理论,建立了并联电抗器周围声场分布模型,并计算了电抗器周围的声场。结果表明,并联电抗器噪声频谱中100 Hz的声功率级占整个1/3倍频带A计权声功率级的91.2%,该频率声波发生干涉,进而导致并联电抗器周围的声场分布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交替出现的现象;由于干涉声场的影响范围较大,因此在预测和评估特高压变电站的噪声时,不能将并联电抗器视为简单的非相干噪声源,而应采用相干声波理论来计算声场。  相似文献   

4.
《广东电力》2021,34(1)
变压器为变电站内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变压器远场噪声预测对于新建变电站的噪声控制和在运超标变电站的噪声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近场噪声值建立远场噪声的四点源预测模型以及五点源预测模型,再根据水平距离采用不同的预测模型计算出变压器的远场噪声值。该预测方法充分考虑不同预测距离处的噪声衰减影响,无需复杂的参数检测及计算过程,可实现快速、有效的远场噪声预测。该方法简单、速度快且预测结果准确,在降噪工程应用中,可单独预测变压器噪声影响,也可综合声屏障计算公式预测采取降噪措施后变压器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压电器》2017,(2):32-38
为准确计算高电压等级变电站噪声分布情况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变电站噪声特点的基础上对变电站主噪声源设备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冷却风扇的运行和结构的不对称使得变压器和电抗器不同位置辐射噪声分布相差较大。为此,文中基于声强法提出了一种分部等效建模计算方法,将变压器和电抗器每个面进行分块并分别建立声源模型,通过研究面声源与点声源等效算法建立了变压器和电抗器多点声源模型并结合点噪声衰减理论及环境特点建立了变电站噪声衰减预测模型。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显示该模型和算法能准确预测变电站内任意点处噪声大小,相比面声源模型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超/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噪声特性对于其噪声预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750 k V交流变电站为研究对象,对变电站内变压器、高压电抗器、带电架构以及站界噪声水平、频谱分布以及衰减特性进行了系统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750 k V变电站噪声水平较高,变电站各主要噪声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变压器500 Hz以下的中低频噪声水平较高,冷却系统对变压器频谱分布具有较大影响,电抗器噪声最高可达80.3 d B(A),带电架构噪声最低为61.2 d B(A),站界噪声分布与变电站内各主要声源的布置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交流变电站内不同电压等级变压器、电抗器、变电架构以及冷却风机噪声特性进行现场测量,分析各主要噪声源设备时域波形、声压级以及频谱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电压等级变压器噪声基本位于600 Hz范围内,高压电抗器噪声以100 Hz频率成分为主,电晕噪声具有短时脉冲性的特点且6 kHz范围内噪声能量较高,风机噪声频带较宽,其频谱中转动频率分量幅值最高。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变电站噪声预测与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压电器》2021,57(2)
为评估和分析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隔声罩降噪效果,对特高压并联电抗器周围声场进行测试,明确100 Hz是电抗器噪声能量的主要成份,在比较分析隔声性能的3个指标后,依据相关标准,对并联电抗器隔声罩进行插入损失和噪声衰减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加,200 Hz及以上频率的损失值明显大于100 Hz的损失值,同时加装隔声罩后的噪声源强衰减量在14~18 dB(A)之间,且隔声罩与电抗器本体的振动频率特性一致,这说明对并联电抗器加装隔声罩只是降低了周围声场的声压值,并没有消除隔声罩外因100 Hz噪声产生的干涉现象,建议在工程中采用针对100 Hz频率的吸声材料布置在隔声罩内,以在源强处削弱声场分布中100 Hz频率的能量,由此减小因干涉而造成的"达标扰民"现象。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南部电网输变电工程可听噪声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河北省南部电网实际情况,选取16座变电站作为输变电工程可听噪声测量的调查对象,对变电站的变压器、高压电抗器、带电构架、站界及噪声敏感点的可听噪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源为变压器,变电站内声源的主频段噪声大多为低频噪声,并分析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噪声特点,为噪声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换流站和输电线路噪声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国内外关于变电站主要噪声源变压器、输电线路和换流站的噪声特点及其治理情况.阐述降低变压器本体噪声及辅助冷却装置噪声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变压器有源消声法、在导线表面采取缠绕扰流线或直接使用低噪音导线以降低导线噪声的方法等.针对换流站主要噪声源设备 (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滤波器组等),介绍了相应的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特高压并联电抗器振动与噪声问题,对某特高压变电站三台并联电抗器振动与噪声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振动与噪声的频谱特性,提出了优化现场运行电抗器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压并联电抗器是特高压变电站内主要的设备噪声源之一,成为特高压变电站噪声控制的重点。在尽可能降低设备本体噪声的前提下,采用高抗隔声罩是较有效的降噪辅助措施。在深入分析1 000 kV高抗噪声水平及频谱特性的基础上,对高抗隔声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高抗隔声罩已在晋东南变电站成功应用,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迟峰  李莉华 《上海电力》2007,20(6):580-586
随着对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的重视,噪声影响及其治理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介绍了变电站主要噪声源变压器、输电线路和换流站噪声及其治理的国外情况,主要对国内外降低变压器本体噪声及辅助冷却装置噪声采取的技术措施、变压器有源消声法、在导线表面采取缠绕扰流线或直接使用低噪声导线以降低导线噪声的方法、换流站主要噪声源设备(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滤波器组等设备)降噪研究和措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某变电站噪声排放未达标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测试,通过频谱分析以及声强声源定位的功能确认存在外部噪声源干扰,并进一步分析了电抗器声级水平出厂值与现场运行声级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使变电站实际噪声水平达到2类功能区要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变电站主变压器、电抗器及散热风机等主要噪声源的发声特性及其传播属性,通过CATT-Acoustic及Cadna/A进行变电站声学模拟仿真噪声预测,综合考虑降噪效果与经济指标,提出针对规范中2类声环境区和1类声环境区噪声排放限制的达标设计方案,并提出在设计阶段优先考虑合理的平面布局、在设备购置时充分考虑低噪声的性能、设备室的吸声处理与隔声处理、通风散热通道的消声处理、门窗的隔声处理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噪声是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源之一,文中从干式空心电抗器的结构出发,分析其产生噪声的原因主要为导线在通过工频或倍频电流时产生振动。文中通过研发一种注胶电磁线,用绝缘胶代替导线间的空气间隙,可给导线之间的振动提供一个缓冲,从源头降低电抗器运行时的噪声。文中介绍了注胶电磁线的结构与填充胶的性能指标,并用该注胶电磁线制作了一台干式空心电抗器样机,对其进行了噪声测试,验证了此种导线对降低电抗器噪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变电站噪声产生原理及超标原因,分析了变电站噪声主要治理措施。结合拟规划建设的一座500 k V变电站项目,探讨了变电站远期4组主变压器和2组高压电抗器正常运行时的厂界噪声及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噪声治理措施,可为类似变电站噪声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测量分析高压变电站同时存在的线路电晕噪声、电器(变压器、电抗器等)本体噪声和周边环境准平稳噪声,根据变电站噪声源的时频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梳状滤波器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高压变电站噪声分离算法。首先根据本体噪声的线谱特性,利用通带梳状滤波器滤波实现本体噪声的估计;其次利用高频小波系数构造电晕噪声检测信号实现电晕噪声与准平稳态噪声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噪声分离算法能有效估计出电晕噪声、本体噪声以及准平稳态噪声,噪声声压级以及A计权声压级估计误差1 d B;不同区域的噪声组成差别较大,靠近电抗区区域电晕噪声、本体噪声、准平稳态噪声是变电站噪声的主要来源,而在变电器附近主要为本体噪声与准平稳态噪声,电晕噪声衰减较大。  相似文献   

19.
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噪声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兵  裴春明  倪园  张建功 《高电压技术》2013,39(6):1447-1453
为掌握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厂界噪声水平,测量了站内变压器与电抗器的噪声水平及其频谱特性、衰减特性以及与功率负荷之间的关系。测量试验在正常运行及大负荷调试期间的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变电站进行,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变压器噪声以中低频噪声为主,受冷却风扇影响较大,且与功率负荷近似正相关。电抗器噪声能量集中在中心频率为100Hz的1/3倍频带上,与功率负荷关系较小。变压器和电抗器噪声随距离增加而较慢衰减,因此变压器和电抗器应远离声环境敏感区域。另外,通过该研究,确定了正常负荷下特高压变压器和电抗器的A计权声功率级分别约为103dB和97dB,并获得了声源的1/3倍频带声功率级参数,为变电站噪声预测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孙宇晗  莫娟  曹枚根  张霞 《电力建设》2013,34(12):18-23
目前变电站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愈发明显,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基于上述原因,针对变电站规划设计阶段,提出一种变电站噪声控制的技术方法,通过优化变电站平面布置来降低噪声排放。该方法首先依据变电站的规划设计方案,建立变电站噪声预估数值模型,并对站界噪声进行预测,结合预测结果及噪声排放标准,整体分析变电站布置形式,对变电站平面布置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调整变电站平面布局降低站界噪声。通过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到变电站合理布置形式。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对变电站站界噪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