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建筑的地域性是建筑师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厦门同安文化中心项目的总结,从建筑形体构思、建筑细部和材料、建筑环境和内部空间等方面对现代文化中心类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进行阐述,目的是在文化中心类型的建筑设计中既表达鲜明的文化性,又适当地体现建筑的地域性,从而将现代的建筑空间与功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相结合,在满足现代文化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体现地域传统文化。并对地域性的现代文化中心类建筑创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阿卡汉建筑奖置于批判地域主义的理论视野下,从分析获奖案例入手,探讨其体现出的批判地域主义的多重表现;文中讨论了在全球化、现代化带来的外部范式改变下,建筑如何寻求传统的连续性,以形成当代的地域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4.
从对马里奥·博塔个人作品特点的分析结合批判地域主义理论的阐述,对繁荣了相当长时间的批判地域主义作了一个初步了解,可以简短的理解批判地域主义为强调建筑和地域有各种微妙关系的,从当今普世文化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5.
臧玥 《山西建筑》2008,34(6):37-38
从什么时候的地域主义和哪里的地域主义两个角度入手,提出了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在实践中对“当代”的特定地方文化的忽视和建筑师的地域文化、个人风格凌驾于建筑所在地的地方文化两种现象的质疑,以提高人们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宏  刘扬 《建筑知识》2014,(6):161-162
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是本土建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建筑的文化如何表达对传统呼应与延续的问题,本文从批判的地域主义角度出发,提出两种“分解”文化的方法,同时以石林彝族地区地域性设计作为切入点验证了两种方法对设计的作用,找出影响石林地区地域性建筑的因子与其地域建筑形式的关系,总结了石林地区地域性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对马里奥·博塔个人作品特点的分析结合批判地域主义理论的阐述,对繁荣了相当长时间的批判地域主义作了一个初步了解,可以简短的理解批判地域主义为强调建筑和地域有各种微妙关系的,从当今普世文化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文化的“趋同”与地域文化符号化、表皮化的大背景下,以批判的地域主义为理论基础,重新审视该理论对我国少数民族直过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的适应性发展。通过干一它村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改造实践,提出回归本土居民的批判性思考,更多地关注民居建筑物理环境的舒适性、空间组织的地域适应性和地方依恋的地域载体,以弥补当下批判的地域主义实践在系统性考虑本土居民的需求上的缺失,探索传统民居建筑改造如何在传承中创新。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闽南传统民居文化及装饰元素构成的特点,结合海西艺术文化中心地下广场装修工程,采用红砖形状墙手法、形象柱子基础、红色清水陶制砖雕、砌铺形式等闽南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进行装修。突出地域文化元素是融入,提高海西艺术文化中心地下广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地域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宾 《山西建筑》2008,34(8):53-54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批判地域主义及乡土建筑理论的阅读研究,总结了批判的地域主义及乡土建筑各自的特点,并对如何批判地面对世界文化和地域文化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巴别塔是西方宗教中的一个建筑假想体,因为宗教思想的传播和几个世纪以来画家的描绘,巴别塔逐渐被众多建筑师和民众所接受,也试图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实体。现今城市中呈现的“巴别塔”景象与中国城市景观特质诸多不合。文章试图从《圣经》中巴别塔的神话人手,探讨其从绘画到建筑的演变形式,并着重深入的解析城市景观中“巴别塔”与城市传统景观特质之间该如何协调统一,以避免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破坏和流逝。  相似文献   

12.
王炎松  张莹 《华中建筑》2012,(12):53-56
该文通过对以“建筑与文化”为主题的建筑学三年级乡土民俗展览馆设计过程的解析,明确了文化主题、基地环境、形体空间、功能流线等因素在设计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及各个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通过解析学生的设计实践过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协调各个因素使其形成共同的节奏,从而使设计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由建筑形体空间所谱写的美妙乐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园林艺术本质内涵和文化出发,以西溪湿地的传统园林横山草堂和高庄为实例,以明代计成在《园冶》"相地篇"中对园林的分类手法为工具,通过对这两处园林的异同做分析对比,明确了隐逸文化对于传统文人园林建筑营造的作用和意义,为今后该类园林建筑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经被大量使用于现代的现代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之中,尤其是其在操作便捷以及可视化程度上有较大优势。本文通过对传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及新兴计算机语言辅助生成软件"城市引擎",在较大规模的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对城市引擎软件(CityEngine)的"生成"思想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又不失为“现代性”,这是困扰中国建筑师及关心中国建筑设计的人的一个“沉重”的课题。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研究了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张婧 《中外建筑》2010,(8):111-113
历史村镇的旅游规划设计可以运用文化空间的相关理论进行指导,即从地域文化的研究开始,继而进行与之适应的物质空间设计。本文以湖北麻城古孝感乡都旅游规划设计为例,详细阐述这种设计方法的开展,以达到文化与物质空间统一与交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生茂林  徐进 《山西建筑》2010,36(18):32-33
探讨了在新技术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室内空间,并归纳了"表层优化""变异生成"和"隐性关联"的设计观念与方法,从而使室内设计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河北省清河县"三馆一场一校"规划设计方案,以"舞动的清河、儒雅的书院"为线索,对用地布局、空间组织、景观绿化、道路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化进程中小城市文化体育中心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越来越多对现代建筑的批评声中,人们再一次认识到尊重自然和发扬传统地域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由此引发重新思索如何在建筑创作中正确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由于地区差异和居住理念的不同,乡土建筑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本文以胶东半岛地区传统民居为例探索传统建筑的当代置换问题。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经引起外语教学界的关注。通过调查和测试发现:理工科大学的学生汉语能力不够,对母语文化还没有准确、深刻的把握;英语能力偏低,缺乏表达母语文化所必需的英文词汇。探讨了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提出必须加强大学英语教材的建设,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教授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并将中国文化内容纳入考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