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通过复杂的调节,构成了一个智能的生物网络.本文借鉴系统突现的自组织、自聚集和自协作特性及复杂的双向调节机制,提出了Web服务突现的研究方法.基于移动Agent设计具有免疫行为的生物实体并代理Web服务,服务请求是由突现形成的生物实体网络提供,生物实体通过自组织协作完成服务的动态合成和自主管理管理等一系列工作.Web服务突现模型由Java开发的功能模块和平台组成,并利用Linear Logic设计了实体的协商.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物免疫系统中的互联耦合免疫网络学说,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网络突现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生物网络结构中的生物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超级实体,或进一步形成超级实体网络,来实现生物网络中的服务突现。在生物网络仿真平台上,通过设计和实现生物实体、超级实体和超级实体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验证了基于互联耦合免疫网络计算模型的突现服务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物网络的e service自进化组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生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自进化突现机制,基于生物网络的平台提出了e-service突现的组合方法。生物实体(具有免疫行为的移动agent)代理e-service,构成为一个带有条件米兰机单元,e-service组合可以转换为米兰机演化过程。生物实体通过消息匹配和条件约束形成网络,e-service组合是由突现形成的生物实体网络提供;服务突现可以动态调整其中的服务,自组织完成服务的动态组合和管理等工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对动态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Win32 API的通用串口通信组件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Win32 API的通用串行通信组件的开发.采用OVERLAPPED串口操作方式,通过一种多缓冲区、多线程协同工作方式,实现了可用于各种Windows平台下串口通信编程的通用组件,并提供了手动模式及消息模式两种接口方式.分析了目前串口通信组件的不足和工业领域串口通信组件的需求;在归纳了Win32串口相关API的基础上提出了组件设计框架,对组件实现过程中的缓冲区设计、线程同步、信号系统、回调函数接口、读写线程流程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文末给出了串口通信组件的两个应用实例,其运行效果证明了串口通信组件的设计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该文讨论了一种面向网络突现计算的生态网络模型中的能量管理服务。阐述了能量在生态网络模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给出了能量对生物实体各种行为的控制机制及生态网络平台中能量管理服务的功能,最后探讨了能量安全性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延时容忍网络(Delay-tolerant Network)是一种实用的受限网络模型,它具有延迟长、网络分割、节点能力受限等特点.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拓扑不断变化,节点间端到端的通信路径并不存在,传统的路由协议无法有效的运作.针对延时容忍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信息传播机制.在该机制中,每个节点根据相遇历史信息决定是否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发.实验结果表明,该信息传播机制在通信延迟和信息开销方面,较传统OCBD协议和Epidemic协议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线mesh网络现有的密钥生成机制中,无法实现双向认证、会话密钥协商以及过度消耗节点资源的问题,结合基于椭圆曲线的密码体制和基于自验证公钥的密钥生成方法,提出一种可用于无线mesh网络的密钥生成机制.这种机制避免了密钥托管,可实现通信双方身份认证和会话密钥协商,具有抵抗常见攻击的安全属性.实验及分析表明,相比同类协议,具有更低的计算和通信代价.  相似文献   

8.
侯颖  孟小锁 《微机发展》2007,17(4):222-224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技术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提供了跨越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甚至网络来访问组件对象的通用途径。通常,客户与组件之间的通信过程是单向的,客户创建组件对象,然后调用对象所提供的功能,这往往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对于一个全面的交互过程来说,组件对象也要主动与客户进行通信,可连接对象的通信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对实际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组件协作式网络安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提出了一种集网络安全评估分析、防护、检测和响应技术为一体的多组件动态协作式网络安全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组件动态协作模型设计,主要包括防火墙、网络探测器、主机代理、扫描器、管理控制台等多种安全组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能动态地密切协作,共同维护网络安全。文中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多组件协作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现,以及用于支持协作的基于PKI的身份认证及保密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现行匿名通信系统主要针对具体应用构建,由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实现方式不同,各种匿名通信技术存在着功能上重复、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差等不足,该文分析了基于转发机制下的匿名通信系统的实现,提出了基于转发机制的通用匿名通信系统的结构,该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机制,划分了7个可重用的功能组件。该文对各功能组件进行了可重用性设计,并描述了建立连接、数据转发等可重用组件的实现算法。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主动网络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主动网络(activenetwork,以下简称AN)是一种可编程的网络,用户可以向网络结点插入定制的程序,这个全新的概念,使传统网络从被动的传送字节流向更一般的网络计算引进转变,因此,对传统网络的互操作性、安全性、可伸缩性提出了挑战.主动网络潜在的优点是快速动态定制、配置新的服务,实验新的网络体系结构,新的协议,可以加速网络服务的革新步伐,提高网络的性能,使网络系统更具灵活性、可扩展性.文中综述主动网络产生背景、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及研究问题、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管理是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其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建立通用的网络管理框架。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系统将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有根本区别。但到目前为止,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通用管理框架的研究还较少。总结和分析了相关研究内容,并确定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管理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由Markov网到Bayesian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arkov网(马尔可夫网)是类似于Bayesian网(贝叶斯网)的另一种进行不确定性揄的有力工具,Markov网是一个无向图,而Bayesian网是一个有向无环图,发现Markov网不需要发现边的方向,因此要比发现Bayesian网容易得多,提出了一种通过发现Markov网得到等价的Bayesian网的方法,首先利用信息论中验证信息独立的一个重要结论,提出了一个基于依赖分析的边删除算法发现Markov网,该算法需O(n^2)次CI(条件独立)测试,CI测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由样本数据得到的联合概率函数表的大小,经证明,假如由样本数据得到的联合概率函数严格为正,则该算法发现的Markov网一定是样本的最小L图,由发现Markov网,根据表示的联合概率函数相等,得到与其等价的Bayesian网。  相似文献   

14.
李喆  王光兴 《计算机学报》1999,22(8):894-896,F003
着重研究了一种无线网与ATM网接口模型,提出并分析了接口作为中心了点管理无线网各分节点的访问控制以及作为ATM网的一个节点的缓存处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学习时存在早期特征记忆效果差、难以充分挖掘整个网络流量特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预测方法,以提高网络流量预测的准确性。对网络流量序列进行双向学习,避免单向学习导致较早学习部分特征提取和记忆效果差的问题。同时双向学习可以充分挖掘网络流量天与天之间双向的特征,完整地学习到网络流量的整体特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相比原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转录调控、转录翻译和信号传导网络等生化网络分别刻画不同的生物过程,描述细胞的不同生命活动。对这些生化网络进行计算机建模与分析,不仅可以获得细胞生长各阶段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对药物靶点的确定和代谢工程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约束的重构和分析方法COBRA是一套完整的对生化网络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框架。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全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的研究中,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发展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近年来,COBRA框架也被陆续应用到其它生化网络中。主要介绍COBRA框架在转录调控、转录翻译和信号传导网络中的建模和分析方面的应用,并且简要评述COBRA框架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将一套物理网络抽象成多套相互独立的虚拟网络提供给租户。在多租户网络环境中,需要保证租户网络的安全隔离,确保租户数据不会遭到来自其他租户以及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相比传统物理网络的边界,虚拟网络的边界定义更加模糊,需要更细粒度的网络隔离;当前以OpenStack为代表的主流开源云平台采用集中式部署网络边界节点的方式实现虚拟网络的隔离,虚拟机流量大多集中到单一物理节点上,存在单点故障的隐患。提出分布式实现虚拟网络隔离的方式,把原本集中的虚拟网络边界分布到各台物理服务器,从而将原本集中于同一节点的网络流量分摊到各物理服务器,降低单点故障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最后经过实验证实了分布式部署的有效性,同时能够降低虚拟机通信的网络延迟。  相似文献   

18.
主动网络是一种新的网络体系结构,它能够提高网络的灵活性,满足网络市场迅速发展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CORBA技术实现IP网向主动网络转化的方法,讨论了如何用CORBA技术设计一个主动引擎,以形成主动节点。  相似文献   

19.
网络系统日益庞大,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网络攻击的规模化、复杂化和间接化的趋势,以及中小型企业和机构在网络系统安全方面意识或者能力不足,企业和机构正蒙受巨大的损失。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自防御体系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攻击阈值的判定机制和攻击事件分而治之的思想,并给出一种实现架构方案。通过从系统中获得各种所需数据,按照判定机制的规则求得攻击指数,并与攻击阈值比较,进而感知攻击事件的发生。实验验证了自防御体系的判定机制的可行性、简便性。  相似文献   

20.
局部扭立方体网络LTQ_n(Locally Twisted Cube)作为超立方体网络Q_n(Hypercube)的优化变种网络,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依据局部扭立方体网络的性质及图嵌入的理论提出二项树、交换超立方体网络和超立方体网络嵌入到局部扭立方体网络的方案,并严格证明了这几种嵌入映射的扩张率、拥塞度及负载等都是最小的,这说明了局部扭立方体网络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