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考察了PdCl2/H2O2催化体系催化乙苯乙烯液相氧化的动力学行为,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一些配位能力较强的螯合配体如EDTA联砒啶,邻苯二胺和邻氨基苯酚,苯乙酮的选择性显著下降,一些酚类自由基抑制剂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对苯二酚可使苯二甲选择的显著下降,表明该反应中主产物苯乙酮的生成可能遵循络合催化氧化机理,副产物甲醛的生成可能遵循自由基自动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2.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除污染技术机理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印证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工艺的机理,对比不同反应体系硝基苯的降解.使用ESR、GC/MS和IC检测体系中HO.的引发和氧化产物.结果证实单独臭氧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对硝基苯的降解均遵循HO.氧化机理;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产生较高质量浓度的HO.,引起TOC去除效果的明显升高;2个体系对硝基苯的降解都生成了中间产物.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硝基苯的中间产物主要含有硝基苯酚、硝基苯多酚和小分子有机酸,初步提出HO.氧化硝基苯的可能降解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机氧化合成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氧化方法,在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以N2O作羟基化剂,直接蒋苯气相氧化为苯酚;钛硅分子筛催化剂一步催化内烯与H2O2反应生成环氧丙烷;以分子氧化为氧源,在水/有机两个体系,催化四氢萘的自动氧化,α-四氢蔡酮的选择性为68%,利用水在阳极产生的活性氧直接使丙烯环氧化化生成环卖丙烷,实现了以电子代替H2O2催化丙烯环氧化。新方法毒或文化馆性的反应物和产生大量废弃物的  相似文献   

4.
清洁氧化苯甲醛制苯甲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十六烷基三甲基钨磷杂多酸铵为催化剂,催化氧化苯甲醛制苯甲酸.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30%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时间对苯甲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醛10.1 mL,30%过氧化氢11.5 mL,催化剂0.16 g,在90℃下反应6 h,苯甲酸的产率可达到75.5%.添加四氯化碳,苯甲酸产率显著降低,说明该氧化反应为自由基型反应.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氧气气氛下,活化前后分别用H2处理0.5h对Mo/HZSM-5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后用H2和处理后催化活性显著降低,甲烷添加O2、CO2后,于700℃时进行氧化反应,无苯生成;750℃时甲烷与O2反应在进行氧化反应的同时,有偶联反应发生,反应温度的提高使甲烷转化率与苯的选择性均有提高,但催化剂稳定性下降,可能归结为积炭增加和钼组分的挥发流失。  相似文献   

6.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过程中苯甲醛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醛生产工艺。在一内径为48m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模拟工业反应器的操作条件,研究了温度、通气量、催化剂用量、苯甲酸初始添加量以及苯和水的初始含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苯甲醛的浓度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可认为是一串级反应,165℃时中间体苯甲醛的氧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约为0.08min^-1。供氧充足的情况下,反应20min后苯甲醛浓度接近其最大值。在20-100min内,苯甲醛的浓度和收率几乎不随反应时间变化。反应100min后,其浓度逐渐降低,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反应体系中存在过量的水、不加入催化剂Co盐或引发剂苯甲酸时,反应受到抑制而使苯甲醛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苯甲醛的选择性也相对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首次提出了3,4-二羟基苯甲醛-H2O2-HRP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新体系,并用于HRP的测定。该方法是将HRP催化H2O2氧化3,4-二羟基苯甲醛的酶催化反应与3,4-二羟基苯甲醛的氧化产物的电极还原反应相偶合,在-1.03V(SCE)附近产生一灵敏的示波极谱波,测定HRP的检测限为1.0×10-10g/mL,线性范围为1.0×10-10~9.0×10-9g/mL。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甲醇氧化酯化反应合成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由于MoO3与Sb2O4的复合化,增大了生成甲酸甲酯的活性,因此,反应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初期,部分氧化的选择性较低,随着反应的进行,提高了甲酸甲酯的选择性.在Mo-Sb-O体系中,已知存在着3种相态,其中,Sb2Mo10O31相(Y相),对生成甲酸甲酯呈现高活性.Sb2MO10O31对于其他醇类的氧化酯化没有什么效果.可以认为,甲醇氧化酯化反应经过了甲醛中间体,然后进行二阶段反应.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氢/甲酸/硫酸体系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中的硫化物可以用有机酸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法脱除,脱硫效率与体系酸性强弱有关。强酸性的硫酸能调节反应体系的酸性,提高脱硫效率。在苯并噻吩/正辛烷配成的模拟柴油中,以过氧化氢/甲酸/硫酸作氧化脱硫体系,考察了硫酸的催化性能以及反应条件对氧化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甲酸、硫酸、苯并噻吩物质的量比为6.04:2.12:1.50:1.0的条件下,脱硫率可达95%以上;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微量的硫酸,一方面可以显著增加体系酸性,催化过氧甲酸生成,另一方面硫酸本身参与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过二硫酸,从而显著提高体系的反应速率和氧化脱硫率,提高幅度达10%~29%;硫酸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脱硫率均有影响;过多的硫酸使过氧化氢不稳定,无效分解增加,脱硫率反而下降,硫酸与苯并噻吩最合适的物质的量比在0.30~2.10。  相似文献   

10.
抗坏血酸—过氧化氢新型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无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聚合引发体系-抗坏血酸-过氧化氢体系,通过对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中体系酸度,氧化还原剂配比及氧含量等影响因素的实验与分析,研究了作为还原剂的ASA存在的分子状态对聚合的影响及H^+在ASA-H2O2反应过程的催化作用。由此推导了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并通过实验和分析证明了该反应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以聚甲基氢硅氧烷为硅源,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刺备了新型疏水性催化剂Me/PMHS(Me为Co,Mn,Cu和Fe)。该催化剂在催化乙苯选择氧化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活性:在393K,1.0MPa氧气,以Co/PMHS为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反应10h,转化率达52.0%,苯乙酮选择性达84.8%。本研究采用红外光谱、质谱、接触角测定仪对催化剂的结构、表面状态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疏水性有利于反应物乙苯的吸附和产物的脱附,从而提高催化剂催化乙苯选择氧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拓展酵母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领域,考察了多种酵母在水相及有机相中对苯甲醛加氢
生成苯甲醇的催化活性,通过海藻酸钙固定化面包酵母,进一步研究了有机溶剂种类、底物初始浓度、
酵母量、酵母活化处理等因素对酵母催化苯甲醛加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假丝酵母1#和面包酵母催化
苯甲醛加氢能力较强,活化处理的酵母、较大lg P值的溶剂对催化苯甲醛加氢有较好的反应活性.本研究
为开发酵母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酮和邻羟基苯甲醛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2-羟基查尔酮。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原料物质的量的比、反应时间、催化剂质量分数及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碱性催化合成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原料物质的量的比n(苯乙酮)∶n(邻羟基苯甲醛)=1.0∶1.4,反应时间为6.0h,催化剂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20%(用量为40mL)。优化工艺条件下的产品收率可达77.4%。最后产品经IR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及熔点测定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载钯的锆基催化剂上甲醇丁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丙基酮和二乙基酮的反应.由ZrOCl2.8H2O等制备的Pd-ZrO2/MnOx/ZnO催化剂对甲醇丁酮一步反应合成甲基异丙基酮和二乙基酮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重点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钯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影响较大;锆基载体中添加MnOx和ZnO作为助剂是必要的,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负载少量钾可以有效降低重组分的生成.结合反应机理分析,反应经脱氢-缩合-加氢三个步骤,催化剂中加氢脱氢活性中心和酸性活性中心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上氢溢流的能力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稀土氧化物催化剂对气相法甲苯选择性制备苯甲醛的反应活性,研究了添加的其它元素的化学作用,结果表明加入钼、钒、银和磷等对催化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当Ce/P/Mo为10/1/5时,得到甲苯转化率为37.8%,苯甲醛选择性42.4%;当Ce/P/Mo为5/1/5时,甲苯转化率为40.7%,苯甲醛选择性38.8%。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甲苯氯化得到苄叉二氯和氯化苄混合物,然后经催化酸解氧化制备苯甲醛,并探讨了氯化催化酸解及氧化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液相接触反应生成TiB2颗粒机制时,发现反应块表面存在一些TiAl3^8昌须。本文用SEM分析了反应温度对TiAl3晶须形貌的影响,讨论了TiAl3晶须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TiAl3晶须的长径比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减少;TiAl3的晶须的生长机理为VLS机制,但在晶须生长过程中触媒液滴里的Ti参与了反应,这与一般的晶须生长VLS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Fe-Mo-O/Al2O3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催化甲苯气相氧化制苯甲醛的反应条件。并利用BET、XRD、H2-TPR等测试技术,考察了负载型催化剂的有关物化性能。结果表明:浸渍顺序对催化剂性能有较大影响。当活性组分负荷量为9.6%(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460℃,空气流量为160mL/min,空时为17.5g·h·mol-1时,甲苯的转化率,苯甲醛选择性及收率分别为52.9%,13.0%和6.88%。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Sonolyticdegradationofpollutantshasrecentlyattractedintensiveattention ,includingdegradationofaromaticcompounds[1] ,halogen compounds[2 ] ,treatmentofwastewater[3] ,combinationwithothertechniques[4 ] ,andreactordesign[5] .Extremetem peratureand pressureexistingwithinthecollapsinggasbubbles[6 ] ,leadtothermolyticreactionsandfor mationoffreeradicalspecies[7] .Watermoleculessplittoformhydroxylfreeradicalandhydrogenatom .Hydroxylfreeradicalandtheself combinationproduct ,hydroge…  相似文献   

20.
实现了铑催化无水茚三酮和炔烃的脱羰环加成反应一步合成茚酮衍生物。[Rh(COD)Cl]2和双膦配体rac-BINAP相结合是该C-C键活化反应有效的催化体系,CuCl2作为添加剂能增加茚酮产物的选择性,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能得到茚酮化合物的产率为87%。多种炔烃适合此类反应,得到较高产率的茚酮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