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简洁的汉语句子译成复杂的英语句子,往往需要使用一些增补手段。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而需要的增补主要有:增加冠词、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连词、介词、助动词等;为了保证意思清晰完整而需要的增补主要有:增加名词、代词、副词、分词短语等。  相似文献   

2.
英语介词主要由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成语介词、分词介词和特殊介词构成。由介词与名词或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词、从句所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表语、宾(主)语补足语、主语和承接词语。介词短语的替代功能与表动功能更应赋予高度重视。介词与副词、代词、不定式的区别也是在英语学习中需要仔细留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有机生物基本的生理性别差异通过诸多形式在语言中有所体现,首先,语言本身包含一些阳性名词,代词和阴性名词.代词以示人类男女之别和动、植物的雌雄;其次,由于心理、社会或化方面的原因.男女在使用语言时存在着发音、音调、词汇、语法、话题等方面的差异;此外,鉴于男优女劣的偏见,某些语言中的部分词汇或用法隐含着性别歧视,上述即是语言中常见的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人称代词宾格作动名词的逻辑主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使用场合上,有其常用场合、偶用场合和必用场合。列举了必须使用人称代词宾格作动名词的逻辑主语,而不能使用物主代词的5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英语代词既有狭义的用法,又有广义的用法。英语代词在英语传统语法中有相对固定的分类和用法。但是,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英语代词可以在固定用法的基础上获得广义用法,而且与固定用法共存于英语代词语用之中。  相似文献   

6.
人称指代作为一种语篇衔接的手段,主要由人称代词来体现。文章通过利用统计和语料库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学习者语料库中人称指代的使用情况,发现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人称指代的使用与本族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过多使用衔接能力很弱的第一、二人称代词而过少使用衔接能力很强的第三入称代词。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文化的差异、母语的影响和缺乏文体意识等。最后讨论了基于本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英语短语动词名词化是现代英语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重要的英语构词手段,在当代英语中广为使用。本文论述了这种英语名词化短语动词的形态、特点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it"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汉语中的"它"的频率。It可以作为指示代词、虚代词、定指代词和非定指代词等使用。但在特定的语篇中,it的使用频率、意义与功能和文风的不同有所差异。对语料选篇的分析发现,根据不同的文风和信息的突显度,it的使用在意义和功能上都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红楼梦》汉英翻译语料库及英语原创文学语料库的对比分析,考察两英译本中的人称代词使用的特征。发现两译本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原文,呈现出指代关系外显化的趋势;与原创文本相比,第一和第三人称代词频次呈现减少趋势,人称代词显化不明显;两译本相比,杨译本中的人称代词频率大都高于霍译本,其中差距最明显的是第三人称代词,这反映出杨译本的衔接度更高。研究表明,汉译英时,人称代词的明显增加并没有带来译本显化度的提高,这一方面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形式化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体现了翻译规范对显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布朗语料库和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分别对"can"与"could"在标准英语中和中国大学生写作中的使用特点以及异同点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标准英语中"can"与"could"相比更常与第一、二人称代词搭配,否定形式更为正式;在中国大学生写作中,虽然"can"与"could"的区别并不明显,但"could"在否定形式上更为正式;与标准英语相比,中国大学生在这两者的使用上存在着过度使用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否定形式以及句法结构简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名词短语接受还是拒绝数量词的限定,能直接反映人对外界认知的机制.对于英汉语数量词对名词短语有无标记的对比研究表明人们易把在认知上凸显的事物看作有界个体事物,在语法结构上以"显眼形式"即用数量词标记,在该层面上英汉两种语言有同质性;在认知结构上不很凸现的事物易被看作无界事物,可用"不显眼形式",但两种语言在透明度上存在异质性--汉语用无标记的光杆名词来表达,透明度大;英语则依据语境而定,隐晦度大.  相似文献   

12.
运用衔接理论,探讨了英汉语篇中代词下指照应现象,指出两者在代词下指照应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英汉语篇中指示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都可以用来预指下文的名词,并和下文所指对象构成一种下指照应关系,因此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同时,在英汉广告、新闻导语和文学作品等文体中,指示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下指有聚焦信息和营造悬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英汉翻译中,经常用定语、定语从句转译为状语的修辞手法。其中,前置定语具有状语意义,修饰抽象名词、普通名词,行为或带有某种特性的人等。有些定语从句形式上虽然是定语,但在作用和意义上则是状语,可表示原因、让步、目的、条件以及时间等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的搭配失误进行检索,重点探讨英语专业低年级(ST5)与高年级学习者(ST6)的名词与名词搭配失误,并对这些搭配失误进行分类探讨,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使用这几类方法,如迁移、规避、重复、替代、阐释性翻译等。通过分析,认为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容易将需要传达的汉语意义通过内省式"翻译"成英语进行表达,因而很容易受"源语透过效应"的影响。研究还指出其他导致搭配失误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英汉委婉语都有否定、人称代词、省略等相同的语法构成手段;英语特定的语法形式如时态、语态、语气等经常用来表达委婉,汉语则在用词及词序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委婉表达功能。本文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英汉委婉语在语法构成手段上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英国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的公示语。研究发现,公示语实施的言语行为从多到少依次为告示、请求、禁止、警示和提示。用于实施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从多到少依次为"缓和语"、"对象中心化"、"对象转换"和"对象大众化"。用于实施言语行为的话语结构从多到少依次为"祈使句"、"陈述句"和"名词/词组"。各言语行为对礼貌策略和话语结构有不同的倾向性。这些发现为我国英语公示语撰写和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英语在描述各种事物的量时,常需借助于表量结构“Num N1 of N2”。N1是表份的单位名词(unit noun),作为计量单位和数词、介词”of”一起构成数量语块对N2进行量的描述。英语表量结构还常常隐含着比喻。文章根据现代隐喻理论区分两种类型的隐喻表达,并讨论其认知基础、功能作用和修辞特点等。  相似文献   

18.
名词词组是指以一个名词为核心词(Head Noun)为中心,在其前面或后面加上修饰词而组成的名词性词组。其中以多重前置修饰语结构的名词词组(multi-pre-modification noun phrase,简称MP-NP)最为难理解。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从"概念化",范畴化",识解过程"等方面对MP-NP语序进行解释,揭示出MP-NP结构的人类体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