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属壳体粘接结构件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钢铅金属两层壳体粘接结构的脱粘缺陷检测,研究了超声纵波多次反射法和超声透射法。分析了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采用两种方法对钢铅两层粘接试样进行了检测试验,并对试样进行了解剖对比。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检测出钢铅金属两层粘接结构中的脱粘缺陷。  相似文献   

2.
李剑  ;刘松平 《无损检测》2009,(7):525-527
针对胶接结构中脱粘缺陷的定量检测问题,探讨了一种基于Lamb波幅值的-3dB法。对钢/橡胶结构中圆形脱粘缺陷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Lamb波信号在粘好区幅值较小,在脱粘区幅值较大。采用-3dB法可以较好地对试样中的脱粘缺陷进行定量和定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5 MHz和10 MHz的聚焦探头对胶接铝板进行超声水浸特征成像检测,以及对扫查数据进行Hilbert(希尔伯特)变换后的特征成像,测量了变换前后的人工脱粘缺陷尺寸,并比较了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表明:10 MHz探头检测结果比5 MHz探头的检测结果更好;对粘接层下界面成像与底波成像以及粘接层上界面成像进行对比,脱粘缺陷的检出率更高;10 MHz扫查特征成像经Hilbert变换可得到更好的成像结果,人工缺陷尺寸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相比实际缺陷尺寸的误差不大于5%。超声特征成像对铝板胶接层有很好的检出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06240不同光学方法对蜂窝结构中脱粘缺陷检测/李慧娟…,/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0,47(11):89~94蜂窝夹层结构以其比强度高及比刚度高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些结构在胶接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粘接不良、脱粘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固体导弹发动机壳体多层界面胶结结构的超声检测信号,应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提取特征参数的方法,用奇异性指数(Lip指数)表征脱粘缺陷信号的特征,进行发动机壳体层间缺陷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固体导弹发动机壳体多层界面胶结结构缺陷的分析与识别,并对其它多层胶接结构质量的缺陷定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理解工件内脱粘状态与检测回波信号间的关联,使用有限元模拟技术对超声脉冲反射法检测粘接缺陷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对超声检测时的激励信号进行了定量描述,经采样后将其作为位移载荷加载于探头区域内。首先对良好粘接工件,计算了探头接收到的检测回波信号;然后使用窄脉宽信号进行再次分析;最后,对工件中存在不同尺寸的脱粘情况进行了计算,将检测回波信号进行了对照分析。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使用脉冲反射法对钢铅两层金属间较薄的粘接层进行检测时,需要有效提高探头的分辨力,以识别出钢层一次与二次回波间的粘接层回波信号,使用此信号幅值可定量反映脱粘大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SRM复合材料壳体粘接结构脱粘缺陷定量检测问题,建立了基于导波能量泄漏的脱粘检测模型,并利用定距发送/接收超声检测系统对制作的复合材料壳体/绝热层试件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导波能量泄漏的脱粘检测模型能有效地对复合材料粘接结构脱粘缺陷进行定量检测,由"能量-位置"曲线("E-x"曲线)的凸区间范围可以判断脱粘的大小与区域。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测钢板和多层橡胶材料粘接而成的复合材料中的脱粘缺陷,采用了成熟的超声检测技术。对已有的超声波探伤仪进行了改造、并利用高速采集卡和LabVIEW开发环境,搭建了一套超声信号计算机采集分析系统。编程实现了对回波信号的采集,并在LabVIEW中调用Mat-lab脚本节点对信号进行了db7小波分解和重构。对第一层橡胶下有无脱粘缺陷的试件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脱粘区和粘好区的信号重构后有显著差异,表明该小波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第一层橡胶下的脱粘缺陷。  相似文献   

9.
艾春安  吴安法 《无损探伤》2007,31(6):5-7,13
对发动机壳体的钢/绝热层层间脱粘缺陷,采用常规超声检测技术检测这种高声阻抗材料下有多层低声阻抗材料的脱粘缺陷有相当大的困难。通过对兰姆波传播特性的分析,并以相应的试验方法,验证了兰姆波在发动机壳体层间脱粘缺陷检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合材料层压结构层间界面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估,通过分析超声波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传播规律,研究入射声波在复合材料中的反射特性,利用入射声波在复合材料层间界面产生的反射信息,通过超声(B,T)扫描成像方法揭示复合材料层间界面缺陷及其三维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短波长脉冲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再现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压结构中层间界面缺陷三维分布特征以及层间界面、铺层方向、纤维束取向等信息,为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层间界面结构表征和缺陷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CCD在塞曼效应中的应用及最佳灰度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CD观测系统取代传统的塞曼效应实验仪观测系统。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并确定图像的最佳灰度值。不但提高了实验精度,而且缩短了实验时间。该实验方法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开发计算机的应用起到了一定作用,值得在其他实验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不同含磷电解液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变电解液的组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铝镁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处理,用SEM/EDS手段观察氧化膜的形貌及对其成分分析并测量微弧氧化膜的厚度,根据锉刀试验评价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磷元素的大化学计量比可以提高微弧氧化成膜速度,降低氧化膜的孔隙率,提高其致密性,增强与基体的结合力。并改变了氧化膜的组成;同时,分子的聚合状态也影响其成膜速度和氧化膜的孔隙率,链状聚合物可提高氧化膜成膜速度及氧化膜的致密性,降低其孔隙率,而环状聚合物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任建民  周世旭 《轧钢》1998,(5):51-54
通过多次技术改造,发现了生产热轧带肋钢筋套用传统的孔型设计参数存在的问题,因而对连铸方坯在箱形孔型、方轧件在平椭圆孔型中宽展系数的选取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在连铸坯一火成材改造中,通过改进孔型系统改善了咬入状态,使轧制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将测量金属氧化膜内应力的单面弯曲法和检测氧化膜破裂的声发射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金属氧化膜开裂临界应力的测试装置。即从声发射信号判定氧化膜第一次开裂的时间,并由相应的氧化偏转曲线求得氧化膜开裂临界立力。纯 Ta 试样的测量结果表明,在500℃、550℃、600℃1atm O_2中,Ta 氧化膜开裂的临界应力分别为:23.3、38.5、18.4×10~6kgf/m~2。不论Ta 遵循直线型还是抛物线型氧化规律,只要时间足够长,恒温氧化中膜都会破裂;且破裂的临界应力和膜的疏密程度及开裂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许多大型回转窑在运转过程中窑体存在着轴向运动。托轮与滚圈间摩擦系数变化对窑体轴向运动起着重要作用。而托轮与滚圈间摩擦系数变化规律是研究回转窑轴向运动及进行轴向运动调控的首要问题,本论文对托轮与滚圈间摩擦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孙明君 《硬质合金》1996,13(2):108-110
合金模坯镶套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缺陷,是影响合金模坯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模套与模坯之间的接触面,使模套的预加应力很有效地传递到模坯上,从而达到或抵消模坯所承受的工作应力。通过实践证明,模套与模坯之间有良好的接触面,模坯的抗张力和抗冲周力增强,从而减少和消除硬质合金模坯在使用过程中的破碎率,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龚润生  陈军 《硬质合金》1995,12(2):65-69
该文采用动态热模拟技术研究了稀土对硬质合金性能与粘结相结为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以非氧化物方式加入稀土元素能改善合金性能,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了粘结相向h.c.p结构的马氏体转变,且在长期热循环效应下保持稳定。而以氧化物方式加入稀土元素,抑制粘结相向h.c.p结构的马氏体转变能力差,在一定的热循环效应下不稳定,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h.c.p结构相含量增加,区改善合金性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Electrodeposition ofalloys is w 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new m aterials possessing specificchem ical,physicalproperties,such asnanocrystalline m agnetic thin film sand functionalm ultilayers[1-5].In com parison to otherdeposition tec…  相似文献   

19.
万纾民 《金属学报》1959,4(3):195-205
本文用有限汉克尔变换计算了炉底衬料的导热性及其厚度、冷却情况以及缸温等对炉底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的结果均用曲线来表明。这些结果指出:在多层结构的炉底中,最内层衬料的导热性愈小,而愈靠外层的导热性愈人,则炉底的温度梯度愈陡,热损失也愈小;冷却情况的好坏及缸温的高低对炉底温度场的好坏均有很大的影响。所得结果对炉缸、炉底的合理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文内指出应该进一步研究炉底1150℃的位置与炉缸内外径及各层衬料厚度的关系;死铁层的深度对炉底温度场,尤其是1150℃的位置以及炉底底部中心处的温度等的影响也应进一步研究。 作者认为:当用导热性较大的衬料(如碳砖)作最内层衬料时,其厚度很可能有一临界值。所谓“临界厚度”,意即当小于此厚度时,则遵守“最内层衬料的导热性愈小,炉底的温度则愈低”的原则;超过此厚度后,则反之。 在多层结构(如双层结构)的炉底中,下部的导热性较大的衬料层具有“过渡的”冷却作用,而且有一个有效厚度,此厚度很可能是下层衬料与上层衬料导热性之比的递减函数。  相似文献   

20.
O点阵模型及其在界面位错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文征 《金属学报》2002,38(8):785-794
介绍了描述O点阵特征的基本参量:主O点陈基矢,主O点阵面和O胞壁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提供了一般界面上周期位错结构的矩阵方法和计算特殊界面位错结构的简易矢量方法:还分析了O点阵描述界面位错的条件和局限,讨论了一般界面和大错配界面上位错结构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