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全业务运营下的电信品牌管理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牌照发放为电信运营商带来新的希望,并促成全业务运营环境的形成.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各自的3G品牌并花大力气进行推广.本文将着眼于运营商品牌管理传播的所作所为,探讨全业务运营环境对运营商品牌传播管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运营商对于通信资费的宣传基本都演变成对套餐的宣传。在种类繁多的套餐面前,不同人群对套餐的需求和关注点是什么,运营商能否抓住不同人群对套餐的核心需求来突出套餐传播要点,这是以套餐为主题的传播首先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收集2012年三家运营商常见的15种移动套餐,分析不同人群对套餐的需求和关注点,并结合不同运营商在套餐传播实践上的优秀做法,给出针对不同细分人群的3G套餐卖点提炼和传播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国“品牌志异”从三大运营商差异化竞争看品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在品牌宣传上下足了功夫,使得“天翼”和“G3”得到了一定的用户认知。同时,中国联通也在精心酝酿3G品牌的策划和宣传。可以想见,品牌之争将成为未来三大运营商的主要战场之一。不过,三大运营商的经营条件各不相同,各自的战略重点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它们必须采取适合自己的品牌策略。本期圆桌讨论请到了两位业内专家,请他们就三家运营商各自的品牌发展策略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3G牌照发放后,三大运营商都在进行各自品牌的建设,重点阐述了中国电信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移动业务形象和标识,中国移动则需要保持在2G时代的优势地位,而中国联通需要用创新改变旧联通的形象,探讨了"天翼"、 "G3"、 "沃"三大品牌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品牌竞争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全球各国移动通信市场的调查数据,第三个运营商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后四年内可以获取15%~20%的市场份额,并导致原有运营商的ARPU减少20%~30%,而随后的第四个进入进入后四年内可以获取10%~12%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市场格局是双寡头(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垄断,但随着政府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样非常有实力的电信运营商会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各大运营商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获胜,都在寻找差异化的方法,很明显,大家都盯上了品牌这个实现差异化、赢得客户的利器。  相似文献   

6.
0.概述 近年来,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己开始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到成熟阶段,随着3G的临近,新的运营商将会参与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中国移动作为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运营商,如何处理现有GSM系统与3G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3G发展策略,以及顺利完成2G向3G过渡等,已成为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移动通信》2012,(22):97
征稿主要内容移动通信的产业发展状况综述与分析移动通信的标准化进展、技术发展趋势探讨移动通信的市场发展动态、策略解读有关移动通信的热点话题探讨移动通信企业的创新战略探讨移动终端的品牌建设、终端厂商与运营商的终端定制等合作策略研究移动终端的设计与测试、操作系统研究移动通信工程实施中的政策解读、项目管理分析运营商的品牌建设与营销模式分析运营商的业务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2012,36(24):2
征稿主要内容移动通信的产业发展状况综述与分析移动通信的标准化进展、技术发展趋势探讨移动通信的市场发展动态、策略解读有关移动通信的热点话题探讨移动通信企业的创新战略探讨移动终端的品牌建设、终端厂商与运营商的终端定制等合作策略研究移动终端的设计与测试、操作系统研究移动通信工程实施中的政策解读、项目管理分析运营商的品牌建设与营销模式分析运营商的业务与支撑研究  相似文献   

9.
罗茜文 《移动通信》2009,33(19):67-69
全球移动通信网络从2008年起全面向3G网络过渡,2009年3G演进网络HSPA+、CDMAEV—DO、LTE的商用步伐开始加快。在中国,虽然三大运营商是从2009年年初才开始正式部署3G网络,但三家运营商的3G网络目前都已经进入HSPA/EV—DO阶段。带宽的增加、速率的提高,为三大运营商提供了全业务运营的基础,全业务的开展又必然会促进3G移动通信网络的进一步演进。三大运营商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和移动通信演进策略。为未来LTE和HSPA+/CDMAEV—DoB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广电运营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在此前提下结合广电自身产品优势,以陕西广电网络e+TV品牌建设为例,依次阐述了品牌名称设计及定位策划、品牌个性识别、品牌形象识别、品牌整合传播的各步骤应对策略与案例研究,并针对品牌建设的后续演进思路提出了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11.
潘勇 《通信世界》2013,(7):29-30
移动通信步入3G时代后,用户趋于饱和,"三足鼎立"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未来十年移动通信运营商将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过去十年是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10421.5万户,几乎达到人手一部。移动通信步入3G时代后,用户趋于饱和,"三足鼎立"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未来十年各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将机遇和挑战并存,正确认识面临的困难,准确把握市场机会,积极准备、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12.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将越演越烈。广告作为一种重要营销传播工具,将在移动通信3G市场竞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通过 Dorfman-Steiner 模型分析了广告对于移动通信3G市场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按照广告两种不同的经济作用,分别研究了运营商对3G信息类广告的智猪博弈和对3G产品功能类广告的竞争博弈,从而进一步给出了各运营商对于3G广告投入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传播模型是移动通信小区规划的基础。对于3G系统,传播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运营商是否能以比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满足用户的需求。每一个模型都只是反映了特定地区的电波传播特性,事实上由于各个地区地物地貌有差异很大,必须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改,也就是需要进行模型校正。对3G传播模型校正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为下一阶段的网络建设及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建网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业务类型,分析了我国3G时代电信市场进行营销创新的必要性,提出基于营销数据库系统的3G时代电信市场互动式整合营销传播模型,阐述了数据采集、营销数据库建设、客户细分、制定互动式整合营销传播计划、实施营销传播以及客户反馈等互动式整合营销具体实施步骤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电信企业商务通信市场品牌的现状,着重分析品牌传播的基本观点和目前中国电信企业商务通信市场品牌的传播管理的困惑。最后文中提出了电信企业需要合理制定品牌传播的策略.充分整合各种品牌传播方法,建立具有自身企业文化的品牌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移动通信》2012,(20):2
征稿主要内容移动通信的产业发展状况综述与分析移动通信的标准化进展、技术发展趋势探讨移动通信的市场发展动态、策略解读有关移动通信的热点话题探讨移动通信企业的创新战略探讨移动终端的品牌建设、终端厂商与运营商的终端定制等合作策略研究移动终端的设计与测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移动通信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和数据业务传输速率较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第3代(3G)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被提上日程。根据国内各运营商的现状,综合考虑升级成本、演进的复杂程度,以及后续发展等因素,在充分利用现有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针对3种不同的3G标准,提出了各自的演进策略:由GSM向WCDMA的演进,由GSM向TD SCDMA的演进以及由IS 95CDMA向CD MA2000演进策略。最后分别得出适合不同运营商的3G演进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各运营商的3G定位、策略将随着3G建网以及营销的逐步推进而逐渐明晰,三家运营商的伊始竞争格局也初现端倪。在网络建设方面,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制定各自的3G建设计划,强调3G与2G融合建网,这不仅契合节省成本的要求,也符合网络平滑过渡的需要,更是确保存量用户、争夺增量用户的必须。  相似文献   

19.
肖峰 《通信世界》2006,(26):25-27
从1999年全球发放第一张3G移动通信运营许可证,至今已过去6年多的时间。2001年10月,日本NTT DoCoMo率先提供3G移动通信服务,从而揭开3G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序幕。欧盟日韩3G运营商已从初期高投入、低回报、用户增长极度缓慢的重重困难中走出来,各项主要业务逐步增长,新业务层出不穷,运营步入稳健发展之路。虽然这些国家的运营商经营状况各不相同,运营环境差异较大,但经过分析研究可见它们开展3G业务采取的营销策略有几点相似之处,由此本文总结归纳为以下5点,希望对即将开展3G业务的中国运营商有所启示。一、推广强势品牌欧盟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及我国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现状进行了介绍,从营业厅体系、代理体系、服务模式、增值合作商体系、服务提供商渠道、直复营销渠道、人际网络传播渠道方面,提出了我国电信运营商3G营销渠道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