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即将被商用的HSDPA(高速下行分局接入技术)的演进技术——HSOPA(高速OFDM分组接入技术)、HSOPA技术特点及HSOPA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HSOPA技术向后3G及4G的过渡情况。  相似文献   

2.
李岩  陈贤亮 《通信技术》2008,41(5):61-63
文中根据3GPP R5,R6版本协议的技术声明以及现在通信技术的需求,介绍了即将被商用的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的演进技术--HSOPA(高速OFDM分组接入技术).文中从3G技术的发展谈起,引出所要讨论的HSOPA技术,随后简单介绍了HSOPA的技术特点,并着重介绍了HSOPA的关键技术(OFDM及MIMO技术等),最后展望了HSOPA技术向后3G及4G的过渡情况,提出所讨论的HSOPA技术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3GPP R5,R6版本协议的技术声明以及现在通信技术的需求,介绍了即将被商用的HSDPA(高速下行分局接入技术)的演进技术——HSOPA(高速OFDM分组接入)的技术特点,关键技术(OFDM及MIM0技术等),展望了HSOPA技术向后3G及4G的过渡情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入多出(MIMO)的高速OFDM分组接入(HSOP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网络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的下一代演进技术。通过利用OFDM和MIMO技术,HSOPA可以提高频谱效率,支持更多的用户数目和更高的QoS保证,降低每兆字节的传输成本,从而大大提高运营商的商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多入多出(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高速OFDM分组接入(HSOPA,High-Speed OFDM Packet Access)是UMTS网络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的下一步演进技术。通过利用OFDM,MIMO技术,HSOPA可以提高频谱效率,支持更多的用户数目和更高的QoS保证,降低每兆字节的传输成本,从而大大的提高运营商的商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赵绍刚 《移动通信》2006,30(8):37-39
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入多出(MIMO)的高速OFDM分组接入(HSOPA)技术。详细阐述了其优点所在,最后对HSOPA的频谱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绍刚 《世界电信》2006,19(5):51-53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入多出(MIMO)的高速OFDM分组接入(HSOPA)是UMTS网络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的下一步演进技术.通过利用OFDM及MIMO技术,HSOPA可以提高频谱效率,支持更多的用户数目和更高的QoS保证,降低每兆字节的传输成本,从而大大提高运营商的商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3G关键技术     
介绍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3项3G关键技术及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人多出天线(MIMO)、扩频编码技术、时域技术、联合检测5项3G候选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3G(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与TD-sCDMA(时分同步码多分址)系统的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以及CDMA2000系统的1x EV-DO和1xEV-DV技术原理,展示了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关键技术,分析了自适应调制技术、快速功率控制等在高速分组接入中的应用,并对这些分组接入技术进行了对比,展望了3G分组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高速分组接入技术向超3G发展演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赵绍刚 《电信技术》2006,(10):24-26
基于OFDM和MIMO的HSOPA是UMTS网络中HSDPA的下一步演进技术。通过利用OFDM、MIMO技术,HSOPA可以提高频谱效率,支持更多的用户数目和更高的QoS保证,降低每兆字节的传输成本,大大提高了运营商的商业竞争力。本文分别介绍了这两种技术,并对HSOPA的频谱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LTE技术简介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FDMA)的长期演进(LTE)链路多址接入方案,阐述了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OFDM技术的优势,从而引出OFDMA多址方案,并简要介绍3GPP建议的其他下行多址接入方案。下行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B3G系统需要支持高容量、高质量和高移动性的数据传输要求,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由于非常适合于高速数据传输而成为B3G系统的热点候选传输技术。然而在高速移动环境中,OFDM系统的子载波间干扰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使OFDM技术更好地应用于B3G系统,对高速移动环境中OFDM系统的接收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EM算法的联合信道估计与检测技术的迭代接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接收机算法可以大大降低子载波干扰。  相似文献   

14.
无线接入技术的争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介绍在二三百米之内的近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特别是Wi-Fi(IEEEE802.11,WLAN)的发展极为迅速,成为与2.5G(GPRS)、3G、4G、WAP、Bluetooth、红外等接入技术的强大竞争对手;在最后一英里的争战中,宽带无线接入WiMax(IEEE802.16,WWAN)成为有线宽带副载波(DSL)接入和光纤接入的强大竞争对手;而无线超宽带(UWB)技术已成为目前无线接入技术发展的热点,它将为用户高速多媒体接入提供新的更方便途径。文章结合有关标准介绍这三方面的发展,并且讨论有关信息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白木  子荫 《有线电视技术》2003,10(18):57-61
OFDM的英文全称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文含义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所代表的技术应该划分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范畴,它比第三代移动通信(3G)支持更大容量和更高带宽的信息传输。目前,在固定无线接入(FWA)领域,OFDM被产品提供商和运营商一致看好其未来的发展。OFDM面向的是宽带无线网络的应用,在超高带宽无线通信领域,目前还没有出现与其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6.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用来解决各种无线和有线通信系统中因信道色散引起的符号间干扰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FDM在光纤通信方面也极有前途,可以用于超大容量的长距离光纤传输、可变带宽光交换和100Gbit/s高速光接入。本讲座将分3期对该技术进行介绍:第1期讲述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在光传输方面的应用;第2期将介绍基于光正交频分复用的高速光接入;第3期将介绍利用光正交频分复用实现的可变带宽光交换。  相似文献   

17.
LTE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官微  段红光 《电子测试》2009,(5):22-25,57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的出现,接入移动化、宽带化的业务需求越来越旺盛,用户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速率要求越来越高,为此,3GPP在2004年底经过认真的讨论,决定采用B3G或4G的技术来使用3G频段,以便占有宽带无线接入市场,并制定了长期演进计划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及MIMO技术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本文介绍了LTE的技术需求目标,对物理层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LTE的技术优势,最后展望了LTE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LTE技术必将成为B3G一个最有利的候选方案并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翀  王锋  芦群 《信息技术》2004,28(3):26-28
通过分析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的原理和系统实现方法,详细讨论了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三种基于OFDM的高速无线传输技术:VOFDM,WOFDM和flash-OFDM,并比较了它们的性能特点,指出了在高速无线传输领域中OFDM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应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3GPP LTE系统的切换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3GPP LTE是基于OFDM和MIMO技术对当前3G系统的中长期演进,对现有的3G系统的网络结构和无线接入方式都有较大的改进.文章详细分析了3GPP LTE所规范的切换过程,并对各大厂商提出的移动终端接入目标基站的几种方法(同步和非同步)做了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OFDM技术是一种在无线环境下能够高速传输数据的技术,其有着提升频谱利用率、抗干扰等优点,适用于高速宽带的移动通信.本文简要介绍了OFDM技术,并分析了基于OFDM的多址接入技术,最后研究了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