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在国家新基建战略以及双碳目标背景下,契合新工科理念,本文提出电气类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新要求:立德树人、学科交叉、科研服务产业。文章阐述了通过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践,科研服务产业发展, 形成了“521”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个培养阶段; 2类教育贯穿始终;1套管理制度),构建了校企无缝对接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效机制,取得了持续有效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文章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提出职业规划理念下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对学生本科4年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姝  屠立 《电子与电脑》2014,(2):15-17,21
本文在分析制造企业工艺技术与工艺人员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工艺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技能人才OAA教育模式,建立了学生、技术、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型,阐述了基于工艺实施过程和职业标准融通的教学改革内容,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工艺实施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校企协同发展的模式对于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效果也具有重要价值。市政、环境类专业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必须坚持校企协同发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结合“互联网+”推进相关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市政、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在“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论述了“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方案,做到从市政、环境类专业教学角度出发,坚持理论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创新创业训练环境、加强实习设计等,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化产教融合,该文提出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由厚基础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三大模块构成,分别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学校和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协同育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该模式独特之处在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诸多元素全面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6.
冯薇 《电子世界》2013,(22):251-25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科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成园,并且围绕CDIO理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多课堂教学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开放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为推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因素,从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立足高等院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线索,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不足和研究意义,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探索了从人才选拔到人才培养帮扶机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推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持续竞争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复合型新工科卓越人才。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卓越工程师班,针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层次的“3-3-3-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模式。明确三项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三级层次实验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结合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自动控制实验室的全开放预约管理,建立教学反馈机制,采用多方位的科学全面的考核方式。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培养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深入研究认知规律,明确学习者外部学习条件与内部学习条件的辩证关系,提出从基础知识中探“新”、以想象力求“新”和靠勇于实践创“新”等有关教学设计的一系列关键点,并以“现代通信网络”课程为依托尝试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当代社会创新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首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并以我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为例,对基于CDIO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和阶段成果进行了总结,最终说明了该培养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对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开展了“自动化系统集成综合设计与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系列化工程项目为载体,创建了产教融合的协作式工程实践环境、“四阶段+五维度”逐层递进式实训模式,构建了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表明,通过对传统实践教学的突破和创新,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促进了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李福  董静  张苑农  宫鑫 《数字通信》2012,39(6):90-91
为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进行了数字电路的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这三大环节的改革进行探讨,经过2年教改的经验证明,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创新能力,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授课内容和学校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了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线下课堂知识点传授与现代线上多媒体、多平台的信息共享、在线视频会议等相互融合,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云计算技术可将复杂庞大的教育管理、课程教研等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创新发展路径,针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创新教育信息资源采集能力低、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较差、学生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差、教学模式的弊端、培养目标和时代需求不同等问题,研究了"云计算"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路径,培养新形势下的综合性人才。对云计算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云计算环境下数据挖掘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构建云计算理论下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创新教育实践,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助"云计算",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教学模式的选择关系到了教学效果的实现。本文立足对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分析,由此基于实验中心的实际特点,阐述新教学模式的构想,并由此分析了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效果。从本质上看,实验教学是对学生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全方位培育,如何与时俱进地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等三大维度分析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中心教学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在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占有重要作用。现代产业学院必须突破传统教育理念,以产业需求主导人才培养方向,将劳动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南通大学通科微电子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结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创新,论述了劳动教育在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作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大类培养改革背景下,基于“电工学实验”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现状进行了“电工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建立了“微课”资源并通过新型教学平台进行推送,确立了完备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机制并在部分专业进行了试点,通过分析试点调查数据得出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优势,是落实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创新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它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得以实现。而创新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创新人才意义重大。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营造创新文化、树立科学精神、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核心要素。本文结合《最优化与最优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新方向下,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的思考与实践。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搭建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创新实践平台网站,支持特定权限下远程启动仿真软件进行课题开发,一体化集成关联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案例、教学科研成果等,提供信息共享与交互平台。构建“专业基础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递进式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习者学习动力与兴趣的前提下,实施产教研融合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