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付森  白欣 《科普研究》2011,6(3):94-96
2010年是中国科普研究所成立30周年。中国科普研究所是在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的积极倡导下,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是直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30年来为我国的科学普及事业的  相似文献   

2.
“草根科普”与“科普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志 《科普研究》2011,6(2):94-96
对"草根科普",有人认为:"大概是与政府行为的各种科普活动相对而言。从建国伊始,我国的科普工作就被纳入政府工作之中,文化部科普局、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中国科协先后承担全国科学普及组织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研究所陆续成立,一大批专门从事科普创作的专业人士聚集一堂,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让  相似文献   

3.
高文娟  任秀华 《科普研究》2021,16(6):9-17,24
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基于对科普专业方向的教育场域和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收集首批试点高校2013—2019级科普硕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从课程学习、学位论文与科研经历、实习与就业等方面实证分析科普硕士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的建议:区分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两个主要培养方向,依托教育或社科相关院系设置面向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专业,依托理工科院系设置特色专业的科学普及专业,对不同培养方向的课程做进一步区别和细化,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突出课程内容和毕业设计的专业实践性,同时打造数字化科普作品的管理平台,依托院校建设特色科普中心,从而多方位地保障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市突发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因科学普及宣传教育不及时,公众科学意识薄弱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工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各部门密切配合,联合行动,包括预案管理、组织协调、科普宣传、资源保障、日常教育等一整套内部运作机制的快速反应应急科普机制。  相似文献   

5.
钟琦  王艳丽 《科普研究》2016,11(6):40-47
在海量信息时代,开展科普工作需要具有针对性,了解网络科普舆情特点可以让科普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本文从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和新华网共同开展的“科普中国实时探针”舆情监测系统数据入手,分别从不同 媒介载体舆情热度对比、同类媒介载体舆情热度对比、科普专题舆情热度对比、舆情热度趋势图规律分析(日、 周、月) 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对网络科普舆情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力求为科普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滕艳霞 《科普研究》2011,6(7):82-85
发展科学普及事业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措施,由于数字科普相对于传统科普形式而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生动、互动性强等特点,因此更能有效地吸引受众。近年来数字科普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仍需不断提高,要对受众进行认真分析,正确把握科普知识的需求,以免造成科普资源的浪费。数字科普更要关注弱势群体,尤其要肩负起社会老龄化赋予的历史使命。发展数字科普是数字时代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形式,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我国发展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而科学普及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创新创造能力.从时代发展视角,分析当前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在此基础上探讨科普人才的内涵与范围,总结科普人才的胜任特征和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最后对如何建设新时代科普人才队伍进行思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普评估是科普管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促进我国科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建立健全科普评估制度,切实推进科普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我国发展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而科学普及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创新创造能力.从时代发展视角,分析当前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在此基础上探讨科普人才的内涵与范围,总结科普人才的胜任特征和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最后对如何建设新时代科普人才队伍进行思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罗子欣 《科普研究》2016,11(1):93-95
一般认为,中国社会在近现代才有科学普及活动,科普创作也不会早于此时。因此,1804 年刊行的《医学三字经》无“科普作品”之名,但据现代科普作品定义,结合《医学三字经》的创作目的、内容特点、受众对象和流通范围,及其推动中医学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效果,我们认为《医学三字经》有“科普作品”之实,挖掘其科普 内涵,有助于今人管窥历史上的中医科普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