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透射电镜对8例肌性斜颈患者病侧胸锁乳突肌外观基本正常部分的肌肉进行了观察,发现其肌纤维有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对肌原纤维的异常改变作者已有报道,本文着重讨论线粒体与肌质网的异常改变。线粒体的变化表现为:(1)不同程度的肿胀,可呈不对称性肿胀,其附近的肌原纤维常伴有Z线稀疏甚至完全消失,肌丝纵向劈裂,断裂或溶解消失;(2)数量减少、位置异常,线粒体单个稀疏出现于界限不清的肌原纤维Z线附近,有的与Z线平行排列,形成假Z线;(3)线粒体凝集。(4)出现髓样改变。肌质网异常改变表现为囊状扩张、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醇中毒性肌病是长期肌营养不良所致的骨骼肌退行性变性为主的一种肌病,国内未见有关报道。本文观察的2例患者临床均有10年以上饮酒史,近几年内日均饮白酒0.25~0.75kg,有典型的肌无力、双下肢麻木,不能行走,尿潴留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肌肉活检符合本病。光镜见肌纤维萎缩,透明变性、横纹消失、胞浆呈平板样改变,肌纤维溶解,竖毛肌(平滑肌)萎缩。透射电镜见肌原纤维“S”形变,Z线呈“蛇”形或“竹节”状,A带内肌丝微溶灶形成,线粒体减少,体积缩小、基质密度增加伴有高密度圆形颗粒沉积,T管扩张,肌浆网扩张不明显,糖原颗粒减少,脂滴及环层小体增多。  相似文献   

3.
代谢性肌病中的脂质沉积性肌病( 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LSM等代谢性肌病的诊断,更多依赖临床表现、生化检查、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检查等。如果临床取材方法恰当、取材位点准确,通过骨骼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可进一步证实肌纤维内是否存在脂质沉积、线粒体结构异常等病变,对线粒体肌病、LSM等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如果取材不当,则可能导致漏诊,甚至误诊。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肌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疼痛、无力。有关本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已有广泛研究,但超微结构观察资料不多。我们在1988~1992年遇到7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7~55岁,平均28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1年。入院时均有肢体肌肉无力、肌肉疼痛或触压痛,4例有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查示肌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有关鱼类骨骼肌超微结构及其病理变化,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导。多种疾病能引起骨骼肌的损伤,影响鱼的发育甚至死亡,造成减产。为此,我们对患痘疮病的鲤鱼轴上肌与其同位正常肌肉进行了比较研究。取天津地区养鱼池中正常与患痘疮病的鲤鱼轴上肌,常规固定,脱水和包埋,超切,双梁色后电镜观察,结果看到: 1.正常鲤鱼轴上肌与人类的骨骼肌超微结构相似,(图1.×5700)。不同的是肌节长只有1.7-2.0μm;相邻两条粗肌丝的间距是25-30nm;肌浆网在Z线位置上膨大形成终池,并在此与横小管组成三联体(图2.→指处×110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还原体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报告:报告1例还原体肌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骨骼肌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组织化学和超微病理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例的临床特点为进行性周转性瘫痪、近端肌无力、无感觉障碍、酶学及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主要光镜下病理改变为肌细胞内出现嗜伊红团块,MGT染色呈紫红色、椭圆形或融合成巨块状,多分布在细胞周边部,且M-NBT、派洛宁、啶噔染色阳性。电镜观察还原体  相似文献   

7.
含铁小体 ( siderosome)是由单层界膜包绕的内含大量含铁颗粒的残余小体。正常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中有少量的含铁小体。在疾病或实验条件下 ,如出血、注射铁剂等等情况下 ,含铁小体可以大量出现在病灶或实验对象相应器官附近的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中。我们在研究骨骼肌的形态过程中 ,发现在两例不同骨骼肌样品的间质中 ,存在着含铁颗粒细胞 ,现报道如下。资料、方法与结果例一 :正常蟾蜍缝匠肌 ,经常规电镜制样后 ,在进行超微结构观察时偶然发现 ,在间质中有一异常死亡细胞 (图 1 ) ,但附近骨骼肌组织结构正常。该细胞呈椭圆形 ,细胞核固缩 ,…  相似文献   

8.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又称Duchenne氏病(简称DMD),系属性连隐性遗传性疾病,多发生于男性儿童。本文对24例DMD患者腓肠肌活体组织进行了光镜及电镜观察,并作了有关血清生化测定;此外对三例患儿母亲及一例患儿未发病的兄弟作了同样观察。一、观察结果:1.腓肠肌肌纤维有不同程度变性及灶性坏死,肌膜有灶性缺损(见图),肌浆网扩张,线粒体固缩或肿胀,也可见部份肌节破坏。2.可见极少数新生肌纤维,有肌细丝,未形成完整的肌节,肌核个别有坏死固缩;有的核变大,核仁及常染色质明显,但细胞质内或核周区域内核蛋白体极少。3.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未见  相似文献   

9.
脾主肌肉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电子显微学和超微结构定量计测技术探讨了中医脾主肌肉的超微结构基础。对骨骼肌和心肌单位视野的线粒体数进行了计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脾气虚证大白鼠结构正常的线粒体数显著减少,而结构异常的线粒体数显著增加。这些改变提示降低了肌肉中的能量供给。四君子汤(健脾中药)治疗后的数据与正常大白鼠无显著差异。认为线粒体的结构改变是脾主肌肉的超微结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例线状体肌病的临床表现,通过肌肉病理活检,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了线状体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本例临床表现特点为:自婴幼儿期出现肌无力,病情进展非常缓慢,以近端肢体受累为主,血清酶学无明显变化,肌电图显示以近端肌源性损害为主,肌肉病理改变为肌组织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肌纤维轻度萎缩,PTAH示肌纤维横切面蓝色小体,未见肌纤维坏死;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肌纤维内有大量的线状体异常聚集,伴周围肌原纤维萎缩和断裂,空区还见大量的线粒体堆积,未见类晶体结构。上述病变肌细胞主要超微结构特征再次证实肌肉病理活检的电镜检查是诊断线状体肌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1976年Chou首先在一慢性多发性肌炎病人的肌肉标本中发现Myxovirus样的构造,Yunis与Samaha在1971年首先以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来称呼此一肌肉病变,包涵体肌炎在临床表现如一慢性多发性肌炎,而病理变化上的特色为冷冻的肌肉标本切片以H&E染色,可发现有镶边的空泡状结构,内含嗜硷性颗粒而电子显微镜下,可在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发现丝状之包涵体。包涵体肌炎一般认为是偶发性的疾病,而病理上与远端肌病变(distal myopathy)和眼因肌失养性病变(Oculopharyngeal muscular dystrophy)相关。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肌病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线粒体肌病为一少见疾病。本文报告7例,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以四肢骨骼受受侵为主6例;以眼外肌受侵为主1例。7例均进行肌细胞活检,电镜观察显示肌膜下和肌原纤维内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形态也有改变,线粒体嵴异常,基质内含有晶格状或类晶格状包含体;肌纤维内糖原颗粒及脂滴增加。本文还结合文献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标准及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代谢性肌病的超微病理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3例糖原累积病,2例脂质沉积性肌病和3例线粒体肌病共8例代谢性肌病肌活检标本的超微病理改变进行了观察分析,对代谢性肌病的超微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某些美丽改变的诊断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有显著遗传因素、并以某些肌群非炎性进行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肌肉疾病,严重者最终可致瘫痪。临床上根据病变肌群不同和临床特点不同将其分为若干类型,其共同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近来,国外一些学者使用电镜对某些类型的肌病作过研究,但临床分型混淆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希望通过对病肌的电镜观察,了解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超微结构病变特征,以期为临床确诊提供帮助,为深入研究本病病理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病肌活检材料16例,其中假性肥大型9例、肢带型3例、面肩肱型3例、眼肌型1例。活检部位腓肠肌(10例)和三角肌(6例)。标本常规处理作电镜观察。[结果和讨论]各型肌病没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肌膜下小泡在收缩潜伏期内的时相-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骨骼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冷冻置换,微波浸透包埋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该骨骼肌细胞在电刺激后0.0ms,4.6ms,24ms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未加刺激的骨骼肌细胞的肌膜下仅见少量小泡分布;施加刺激4.6ms后肌膜下出现大量小泡,并由3~8个小泡融合成聚合体;24ms后小泡急剧减少,仅残留少量小泡紧靠肌膜下。结论: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发生时,肌膜下出现大量小泡。  相似文献   

16.
东方果实蝇(Dacus dorsalis)的直肠(Rectum)外部形态像胡瓜,由发达的肌肉和气管所包围,直肠的前端有4个突起呈轮环状为直肠突起(Rectal papilla)的基部(Basal region),直肠突起伸入直肠内部称为端部(Aplcal region)。利用SEM观察直肠壁的内部构造,在直肠壁前端有很多狭长排列的上皮细胞层(Epitheli-um),而后端者排列不规则,在雄蝇分泌费洛蒙,直肠膨大时,直肠壁上皮细胞层变得较扁平。一般而言,直肠壁的微细结构,有角膜层(Cuticle),上皮细胞(Epithelia cells),外被纵走肌(Longitudinal muscle)和环状肌(Circular muscle)包围,直肠后端部分的细胞微细结构,在性成熟  相似文献   

17.
有些病理学家认为,缺血心肌细胞内变性线粒体基质中的深色绒球样结构是钙沉积的结果。但不少人持不同意见。我们应用电镜观察缺血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同时测定钙元素的分布,以阐明钙在变性坏死细胞内沉积的部位。材料和方法:游离兔背阔肌和阻断胸背动脉造成局部缺血。实验分两组:暂时性缺血,在阻断血供3、4或6小时后,恢复血供48小时;持续性在体缺血,阻断血供48小时,且不恢复血供,背阔肌样品取出后用戊二醛和锇酸双固定,环氧树脂618包埋,H—500型电镜观察和PHILIPS EM400分析电镜作X射线能谱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两例儿童多发性肌炎的超微结构改变。肌纤维病变以退变为主,其中Z线呈现各种变异,而Z线的变化又与A、I等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以细肌丝的挛缩与缺失为最显著。伴有线粒体退变与T小管明显减少。上述病变处可见串珠状的病毒样颗粒。病毒样颗粒似与病变有关。由于本文所发现的病变属于骨骼肌非特异性改变,因此对于其它病因导致的肌病,在超微结构形态分析中可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种主动脉不完全结扎慢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并研究了其超微结构变化。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肌存在不同类型的心肌细胞变性:(一)严重变性的心肌细胞胞质内充满增生的线粒体,肌原纤维被取代;(二)变性细胞中大片肌原纤维溶解,肌浆网小管和小泡增殖,粗面内质网丰富,溶酶体活跃;(三)变性细胞肌原纤维完整而线粒体全部被溶酶体自噬破坏。与此同时,还经常观察到线粒体灶性增生、肌原纤维灶性溶解以及走向紊乱等局灶变性改变。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破坏导致心肌收缩性障碍,可能是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昆虫飞行时高强度的氧呼吸代谢为脊椎动物类所不及。原因之一是昆虫具健全的飞翔肌,在肌纤维间充塞有大量而具丰富内膜的线粒体。内膜上排列着完整呼吸酶和ATP合成酶。细胞色素氧化酶(也称细胞色素aa_3)位于呼吸链的终端,在细胞呼吸及氧化磷酸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意蜂(Apis mellisfera L.)工峰飞翔肌发育过程中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色素氧化酶在意峰发育整个过程中都是存在的,但在不同时期反应的强弱有别。幼虫期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