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翟立原 《科普研究》2008,3(4):11-14
本文回顾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在各级各类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辅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努力成长为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分析灾区青少年科学成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探讨基于灾后青少年特点的青少年心理提升和科技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出灾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灾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和思路:心理健康—心理促进—科技教育和科学过程体验—科学感受、思维的启发—引导灾区青少年科学成长。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储备人才,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是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15年,我国在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环境创设、资源提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我国青少年在国际测评中也取得较好成绩,但仍存在青少年从事科学事业意愿低、学校科学教育重视度不足、校内外衔接不够等问题.针对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培养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的目标及相应举措,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正规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提倡在电工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同时,在后期增设电路与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内容,实施PBL教学模式.通过PBL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了将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焕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查新阅读、分工协作和总结归纳等能力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实施的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培养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5.
该文就"钱学森之问"引发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早期教育的思考,分析了我国创新人才早期教育的误区,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早期培养模式,提出我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的新课题,并就北京市35中"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实践运行探讨了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个青少年科技赛事,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美国科学人才选拔赛是美国的两大知名赛事。本研究从竞赛阶段类型、筛选形式、评审环节和评审标准4个角度,对以上竞赛的筛选机制进行了深入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1)简化竞赛的评审环节,提高综合素质考察环节的有效性;(2)细化评审标准,扩展评审维度,科学设定各维度权重;(3)扩大省赛评委的选择范围,实现各省评委的共享;(4)加强省赛评委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徐南桔 《科普研究》2010,5(Z1):20-23
青少年时期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本文从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实践过程阐述其在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方面的诸多作用,如培养责任感、务实的作风、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个青少年科技赛事,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美国科学人才选拔赛是美国的两大知名赛事。本文介绍了以上赛事的概貌,对中美两国竞赛的审查机制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审查机制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正顶 《通讯世界》2017,(11):292-294
技工院校和企业作为技工教育不同培养主体,在人才培养上各具优势,需要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文章分析了通信专业传统教学实践模式的不足,针对技工院校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行业特色与专业特色,探讨了校企共建ICT融合创新实训基地的思路与具体建设方案及效益分析,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ICT融合创新技能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发展现状与局限,提出基于协同培养模式开展重视专业基础、拓宽学科口径、推广科技文献阅读、实行本科生—研究生—导师的双师辅导教学及多元化实践基地联合的新型培养模式,以达到具有杰出科技创新思维和技能的新一代大学生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爱立信认为,企业作为社会有影响力的一分子,应该具有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爱立信在中国秉承"做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重视知识的力量,积极参与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等社会公益活动,通过与各高校合作、捐赠贫困院校等形式来关注中国社会未来人才的培养,帮助青少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增加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和培养是当前学科交叉、渗透的必然趋势。本文对所在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物理学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探索性研究,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并结合专业优势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物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基础教育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构建大学生科技竞赛平台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重要举措.多年实践证明我院承办的科技竞赛项目有助于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提高自动化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步伐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组织实施的一个重大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1],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师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针对学科特点和实践能力要求,设计有效的培养体系和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意义深远。本文以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创新培养模式为例,阐述自动化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及三段式培养模式,以期为高校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培养信息类人才存在的问题,以培养信息类创新人才为目标驱动、以OBE理念为指导进行系统设计,精准实施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并持续改进设计和实施路径,形成了"信息类人才"为主体,"实验教学"、"创新竞赛"、"项目训练"和"企业实践"四翼协同的信息类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承担的历史使命及其工作特质,探明科协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中应有的位置及应该充分发挥的作用,并对科协如何充分发挥群团工作优势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进步,BIM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而且影响深远.各大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必须结合BIM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研究,为行业的发展提供综合型人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高校BIM在教学中的模式运用与教学改革实践,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BIM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使用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高科技人才,规范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电子产品世界》2012,19(8):74-75
2012年7月25日,"2012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在上海交通大学落下帷幕。作为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赛事之一,英特尔杯嵌入式设计大赛重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并对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实践,探索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它通过更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社会制度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它通过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及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提高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但是当今社会的创新思维是濒临枯竭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青少年仅15%拥有创新意识,如何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成为时代发展难题。本文中笔者主要结合电子制作这一门学科的学科特点,探讨电子制作类学科对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手,通过优化和创新课程体系,规划和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四年不间断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形成“院系主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性运行模式.实践表明,该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得到综合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