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通信集约化给高职类通信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挑战,首先,系统地分析了集约化通信对高职类人才在职业素养和技能方面的新形势和挑战;其次,以作者所在院校通信技术专业为例,通过ICT创新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实训实习基地,课程优化、技能大赛等方面详细说明集约化背景下高职类通信人才"一线多点"培养模式;最后,对"一线多点"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和培养是当前学科交叉、渗透的必然趋势。本文对所在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物理学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探索性研究,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并结合专业优势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物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基础教育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地方院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我校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班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及多专业综合交叉培养过程来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改革地方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多专业交叉、立体化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兴企业推出了ICT战略理念,关注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共同发展,同时密切关注信息通信企业的未来发展,还进一步完善并提出了M-ICT战略,认为未来是万物互联通信技术时代.积极打造ICT行业创新的基地.而这些都需要人才作为有力的支撑,因此中兴通讯企业与高职、高校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未来ICT行业的精英人才.本文就中兴企业与校方如何深度融合,就ICT基地共同建设、人才共同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兴特色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课程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和平台、企业互动交流等多个角度,就实现新兴特色专业优势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高效反哺的多向融合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践表明,这项多向融合机制可有效促进新兴特色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效果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能符合社会工作需要,又能不断的引领经济向前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的发展非常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计算机专业拔尖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担负着重大的责任.面对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挑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双刨型”人才的培养,意味着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必须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改变.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必须打破既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培养专业基础理论又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民族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以网络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民族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适合民族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我校为例验证了所提体系结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针对通信工程监理行业人才奇缺的局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了信息化人才——"通信工程监理"专业方向,并采用"校企融合、共建共管、全额订单"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通信监理企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通信技术专业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9.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实践创新人才。本文在分析电子科学与技术自身专业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结合三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基础平台+专业实验链+实践创新平台"为架构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注重专业规范教学,同时便于发挥自身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开始,ICT中国高层论坛成了通信展上另一道风景,而2007年的论坛又有新意。结合当前ICT产业发展的最新形势,"ICT中国·2007高层论坛"以"融合·创新·机遇"为主题,将围绕新形势下ICT产业的行业监管和产业政策、融合环境下的信息通信平台建设、ICT产业技术与业务融合、中国3G产业的运营模式、ICT产业链的合作模式、ICT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等议题展开演讲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通信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坚持以通信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适应通信技术发展潮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本文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确定了我院对通信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力求对专业建设发展以及满足未来市场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主要从优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专业建设发展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针对工程意识培养与创新教育开展探索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树立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地方院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院校自动化专业应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本文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对自动化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并实践了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1433"培养模式,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吴义满 《电子测试》2013,(5S):191-192
目的:探索医电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通过分析医电专业教学的现状和企业的需求,运用以两大专业软件为主线,以就业、以项目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无界化教学。结果:两大专业软件深度融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软件应用能力,以及探索和创新精神。结论: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设计为医电专业和相关专业提供了实践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杜娟 《通信世界》2007,(38A):16-16
2005年开始,ICT中国高层论坛成了通信展上另一道风景,而2007年的论坛又有新意。结合当前ICT产业发展的最新形势,“ICT中国·2007高层论坛”以“融合·创新·机遇”为主题,将围绕新形势下ICT产业的行业监管和产业政策、融合环境下的信息通信平台建设、ICT产业技术与业务融合、中国3G产业的运营模式、ICT产业链的合作模式、ICT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等议题展开演讲与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基础上,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笔者从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构建了具有测量和标准特色的创新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应用型电子信息类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及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及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重庆市微电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科研平台和学科特色,确立了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产学研结合"为特色的思路和原则。我们通过明晰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专业特色课程群体系及工程实践训练体系,制定了富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方案可为其它院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掌握广西新闻传播产业的人才需求现状,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探索广西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综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广西新闻传播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总结,提出广西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教材内容、教学结构、培养定位、实践教学、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广西各高校应基于产业需求,直面本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从院校特色、技术思维、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等方面,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进而在全国形成全新的地方范式,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针对我校自动化专业立足国防、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为核心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理念,通过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全链”模式、优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微生态”环境,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发展变化,将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实际工程技能训练与本科教育规格要求的学科理论深度及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方面应体现出“理实结合”的培养理念,在网络虚拟化环境的背景下,将专业人才培养与新技术人才需求对接及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与新技术岗位群技能对接,构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模块”课程体系,构建协同创新的校企互动与科教融合内涵建设的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专业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初步形成了“网络基础能力扎实,应用开发能力突出”的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