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DSP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在分析本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开展层次化项目式教学;加强过程考核,将课堂教学从教室搬到实验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价值熏陶有机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实验器材和实验学时的限制,学生难以得到足够的实践动手机会,教学实践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在本校教学中将近年来国际上热门的单片机仿真软件Proteus与单片机内容紧密衔接,使单片机的抽象概念直观化,编程效果可视化,值得在本校实践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微项目学习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计划、有意义的教学情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微项目学习是一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基于此,文章对微项目学习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建好科技(研究)型实验室服务学校学科专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型实验室是一个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的平台,是一个有利于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平台。结合本校的实际,充分利用这个研究基地增强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开展教学应用,培养学生的实战、创新能力,提出了研究型实验室开展科研和教学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大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结合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引入课程思政;综合运用翻转课堂、项目驱动、虚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围绕学习成果产出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改革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步明显。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例,探讨了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微课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论证了微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和建议,为教师开展微课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的背景和要求,围绕学生工程认知能力、工程验证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融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融合、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相融合。建立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分层培养、逐级递进;多方联动、融汇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点—线—面—体”四维度体系化机器人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8.
微课教学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兴起的新型教学形式,学校利用微课教学的便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文章主要研究了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笔者首先从微课的概念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对于微课的重要性。笔者期待对计算机在微课领域的应用实践了解,可以给出令二者可以更加完美结合的合理建议,促使微课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时代,微课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之一。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应用广泛的特点,能够辅助学生在课前自学、课中探究、课后复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究、掌握数学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微课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分析微课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并提出微课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本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普遍认为“信号与系统”学习难度大的现状,开展了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就某些教学难点,探讨了对于数理基础较弱学生的教学,改进措施包括借鉴精品慕课资源、回顾高数和复变函数等知识点和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信号表示、系统分析涉及的物理概念理解更加透彻,学习兴趣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校公选课程“人工智能”的教学实践为着手点,探讨了将人文元素融入教学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正面效果。作为教学效果提升的催化剂:一方面以科学史教学充实课程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寻找与其他学科形神兼备的类比,为具有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课程知识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入理解课程细节及外沿知识。  相似文献   

12.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科研竞赛中广泛应用,但多数学生仅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难以较好地应用于实战工程项目中。因此,本文提出在“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中基于项目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实践中。通过SRTP实践项目“两栖无人机系统的研制”为例,以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建议为辅,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项目管理能力、科研实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案例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校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类型的电气信息类基础课,也是近十几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十二条通用要求,结合现代教学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实践项目设计方面、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技能和素养。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集成电路版图分析与设计课程存在教学方法老化、教学模式形式化等问题,本文以OBE-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对”集成电路版图分析与设计”课程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设计、项目式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将工程教学认证中对学生的专业毕业要求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将BB网络平台、ISO9001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和质量标准融入课堂教学,采用OBE-CDIO能力教学理念指导课程设计,实现教学环节与考核环节的科学化与多元化,通过引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版图分析与设计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5.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是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给出了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方案与实践效果。该实施方案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进阶式章节测试鼓励小翻转课堂等方式,实施了个性化、差异化教学。通过固守课程精髓,重要定理推导采用板书方式,促使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一起思考,锻炼了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元化考核机制,激励了学生马拉松式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响应“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需要,本文以“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中现有的三相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为基础,通过搭建电机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具有前沿性的控制策略,并通过搭建仿真平台和实验平台验证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该教学研究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丰富了课程内容,为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新工科背景下的现代电子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两性一度”建设标准,以BOPPnPS教学模式为抓手,对数电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程评价机制等进行了改革,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式学习,有效达成学生的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必修学位课。这门课比较抽象而且数学要求很高。针对课程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这些面向实际问题的实践案例和面向学科前沿的研究案例,使研究生在学习过程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让研究生了解更多的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启发研究生创新性思维,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高校智能机器人工程专业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学定位不明确、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与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等问题,从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交互性和探究性强的教学特点入手,以多类型移动智能机器人平台为对象,围绕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运动控制与作业系统的仿真与工程验证,构建以电子电路设计—控制软件—离线与系统仿真-项目实践为一体的学习框架,实现《智能机器人技术》从认知型教学到应用型教学,再到研究型教学的贯通式和项目导向式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先进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了学生的项目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群的教学中由于每门课程各自独立开展教学,缺乏知识的融合和衔接,导致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课程群的教学中采用案例嵌入协同教学模式,将完整的工程案例嵌入到课程群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协同规划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门课程再围绕案例展开研究性教学。通过嵌入的工程案例衔接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工程应用的概念;同时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部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