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这个标题比较学术了,但确实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扰大家的问题,听现代音乐(新音乐,这似乎成了一个专指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作品的新术语了)到底会给我们什么样的“享受”?我觉得还是说感受比较好,因为这是一种超越了很多人现阶段欣赏趣味的音乐,是挑战我们的耳朵,给予刺激的音响感受。这张唱片收入的就是这样的一批作品,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一段音乐可以在我们头脑中激活一幅画面,一首小诗也可以让人心中涌出一段音乐。前人有“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之说,学者们把这一审美心理现象称为“通感”或“联党”。正因为此,作为综合艺术的电视、电影常常用音乐去配画面,用画面去诠释音乐。 但似乎还很少看见这样的情景:用一种门类的世界经典去配另一种门类的世界经典、它们都太伟大,因而都不能处于配角的地位,但眼前却有一个特例,而且是成功的特例,这就是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新近出的以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改编的电影。这部影片所配的音乐主要是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  相似文献   

3.
这里的《幻想曲》并非是人们只须用耳朵去欣赏的那类作品。它是需要你耳目并用、又看又听的一件综合艺术品,是迪斯尼和斯托科夫斯基两位通力合作的成果。 它的独创不凡之处在于,卡通画家们要用手中的画笔来画音乐,以画“译”乐。那“译”笔可以说是直译与意译乃至自由演释兼而有之。 视、听综合,搞好了是一种享受。搞得不好,对于普及严肃音乐是利是弊?是得是失?难言之矣! 好音乐当然是言之有物的,但是我们只能听,不必“看”,也无法看。音乐之妙,端在于听。我们还是认真修炼自己的“听功”吧!  相似文献   

4.
罗西尼有一次在听了柏辽兹指挥的音乐会后这样说:“这个年青人不干音乐是很大的幸福,因为他要干音乐,他就会遭秧!”。但柏辽兹并没有象罗西尼那样去“干音乐”,而是按照自己的法则去探索,结果在贝多芬去世后3年,他就写出了被誉为“音乐小说”的《C大调交响曲——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也就是今日为音乐爱好者们熟知的《幻想交响曲》。 尽管柏辽兹为这部作品撰写过一份极为详尽的解说,但正好曲中那个固定乐思以不同面貌反复出现一样,大指挥家棒下的《幻想交响曲》也总是各有千秋,值得各位爱乐人好好品味  相似文献   

5.
收音机,顾名思义首先是“收”,要能够接收。收得多,收得远。收得清晰。其次是“音”,就是讲究音质的好听,这个见仁见智,有些人喜欢听德机的声音,有的人喜欢听日本机的声音,有些人喜欢听“蓬蓬声”,有些人喜欢听“咚咚”声,有些人喜欢听“叮叮”声,但总体上来讲,有一些标准。如何收藏收音机,收音机的收藏如何分类,  相似文献   

6.
“拉威尔的《夜之幽灵》是又一用音乐来作图解的例子,它赋予了原作新的生命。每首乐曲前所引用的诗句实际上是对音乐的补充。拉威尔以幻想和技艺在音乐中作画,通过多种钢琴技巧来获得视觉上的效果。在这套作品中,音乐的魔力几乎迫使我们去想象最不真实的超脱现实的画图,去感受贝特朗具有新霍夫曼风格的诗歌中的恐怖。”  相似文献   

7.
我喜爱听马勒,这并不是赶时髦,在我的心目中,马勒的音乐总有着血一样的彤红色彩,格外诱人。记得十多年前,我所买的第一批CD当中,就有一款EMI出版的克伦贝勒指挥英国爱乐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二交响曲》,这部被称之为“复活”的交响曲,单是乐曲开始时由大提琴与低音大提琴奏出的那几个强有力的音符,就足以震动每一个爱乐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音乐欣赏分为官能欣赏、 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层次,认为第三层次才是最高境界。这三者其实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对一个只是喜欢音乐、而又不想成为专门家的普通爱好者而言,我以为更重要、也更直接的,还是前面的两个层次。 因此,感觉对于听音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象我这样“肉耳凡胎”的芸芸众生,评论一个好的音乐作品的尺度,一般离不开两个字:“好听”。悦耳动听,大概就应该被视为最基本、也是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音乐审美准绳。而“文革”中那些否认人类有审美共鸣的“唯阶级论”观点,即使没有恶毒用心,也是一种钻牛角尖、强词夺理、狗屎讲成酱的蛮横。  相似文献   

9.
选听贝多芬的重要作品,我们感到顾此不愿失彼,难以取舍;要从莫扎特的六百多号作品中挑选出必读之作来,那就更是煞费思量了。“莫扎特的音乐无一句不美!”这是指挥家索尔蒂情不自禁脱口发出的激赏之语,当然不宜太当真。莫扎特也有可听可不听之作。但是他在如此匆匆的一生中留给后人享受不尽的伟大作品实在是多,叫我们如何舍得割爱呢!  相似文献   

10.
一个陌生城市中三对情侣的不同命运,他们虽然互不认识,但却在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出现在彼此的视线里。他们相互窥视,却又不知不觉的重复着相同的事情,也许是生命的徘徊不前,也许是他们自己不想走出来。故事一直有一位老人贯穿其中,他是已经走出这个怪圈的人?还是生命的旁观者?本片的构思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走在路上的时候,你会遇到很多人,你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或许在他们的生命中我并不重要,但谁又会知道他们的喜怒是否来自一个陌生人的谦让或是粗鲁,因为在这一段时间我们的生命轨迹是重叠的。”故事介绍三维动画的剧本创作从…  相似文献   

11.
邹宁 《视听技术》2004,(10):47-48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声音里,可是井没有留意它在我们生命中所起的变化。一个悲哀的旋律会使你流泪,一个轻快的乐曲却能令人满心欢喜。这证明音乐既能陶冶性情,松弛神经,亦能消除日常生活的压力。为什么?因为音乐就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这是人们对音乐的一种认知,亦是Linn对音乐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辞典中并没有“太空音乐”这个词,因为它并不是一种音乐体裁。这个词本身也容易引起误解,以为是作曲家专为宇航员进行太空飞行所创作的音乐。其实,它与宇宙飞行并无什么关系,它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的、以表现宇宙浩瀚、广阔、神秘莫测及幻想中的宇宙冒险为主题一种音乐类型,属于“新世纪音乐”的一种。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严肃音乐,又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流行音乐。从表层上来听,它表现的是宇宙的时空境界;从深层上来听,它能让人在超然的境界中,对生命、时间、空间产生形而上的冥想,具有宗教意识的人则会从中听到上帝神秘的声音。因此,太空音乐既可作为一般的背景音乐来听,  相似文献   

13.
约翰·艾略特·加德纳(John Eliot Gardiner)于今年6月推出两张新唱盘——舒曼作品选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一部歌剧,并在紧张的排练期间接受了《留声机》杂志记者詹姆斯·乔利的专访。 20世纪后半叶的指挥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一位社会学家将此作为研究课题,那么,在定义“指挥的本职工作”时他多半会额外加上一条:“必须开口讲话”。我指的并非面对乐队讲解乐曲。我的意思是,他必须善于言辞,参与推销自己的作品。如今的音乐指挥应习惯于视自己为传媒人  相似文献   

14.
第四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写于1877年,完成于1878年1月7日,同年2月22日由尼古拉·鲁宾斯坦指挥,在莫斯科“俄罗斯音乐协会”的音乐会上首演。12月7日由纳普拉夫尼克指挥在彼得堡初演。作者自己对这部作品很满意,他说,“……在这部交响曲中,没有一个乐句不是经过我深切感受的,没有一个乐句不是心灵的真诚吐露的反响。”“我以前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从来不曾给我带来过这样的困难,但我也从来不曾以这样地爱去爱我的任何一部作品。” 1877年夏天作曲家经历了生活中的不幸事件,  相似文献   

15.
我常常回忆起有一年在里赫特家 过圣诞节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 见到和我儿时所见大不相同的圣诞树。 里赫特在“厅”里忙碌着,我们坐在一间 小屋里等。差5分钟12点的时候,他叫 我们去。“厅”里布置了枝形灯架,他用 火把点燃了蜡烛,一棵漂亮的大圣诞树 高齐天花板,没有用玩具作装饰,树上 点着小蜡烛,垂下丝丝银线。圣诞树闪 闪发光,树旁有一个小匣子在奏音乐。 这是一种特殊的、昂贵的瑞典音乐盒, 是他带回来的,音乐很美,而且演奏的 时间很长。我没听过这乐曲,只明白这  相似文献   

16.
大家一起玩“发烧” “发烧”之“烧”,烧在听觉,烧在触觉,更烧在听觉与触觉的交汇点上。自己动手,“土炮”胜“洋枪”固然妙不可言。但是,有这样一群“疯子”,备好资金,备好专家,只等“烧友”自己开动起来;提出你的概念,亮出你多年累积的闪光点,运用集体的智慧,来制作更适合你器材的音乐软件。你有机会在一夜之间成为“发烧片”的制作人,你有可能变得非常有名;当然,你还有机会得到相应的版税。随着我们强大的运作机制的运转,你和你的唱片将有可能一步到位走上国际舞台;所以,你也有机会成为“世界级”的“发烧名人”。我们并非纸上谈兵,我们有千万级的资金保障。我们有一流的音乐家的人才储备,我们有“发烧”级的签约录音师,我们有国际知名的海外代理商,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发烧”的心。而所有的这一切的一切,唯一的目标就是帮助你的成功,因为你的成功就是我们大家的成功,因为我们是一个庞大的制作群体,因为我们来自同一个家族——“发烧家族”!  相似文献   

17.
如果听过了很多新世纪(New Age)或是世界音乐(World Music)这种类型的音乐的话,相信很多人都会对音乐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这个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笔者也不例外。就拿“New Age”来说吧,自上个世纪60年代电子合成器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不少音乐家都以它为工具,从民间采取原始的音乐素材,再使用电子拼贴、剪辑、合成等手段,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新世纪音乐作品。听这一类型的音乐,一方面听者往往会惊叹于电子合成器在音色创造及节奏变化上的超强能力,另一方面,又往往会对作品中显露出来的那些带有浓烈原始、民间气息的音乐元素而着迷不已。就以当代的几位擅长电子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18.
音乐手机无疑是现在最时尚的数码产品之一,因为在音乐方面得天独厚,我更喜欢称其为“歌机”。当看到一些用MP3、MP4听音乐的朋友为接电话而手忙脚乱时.我总有一种感叹:“不懂享受生活!”。现在,我用“歌机”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打游戏、看视频或拍照片,充分享受到“歌机”所带来的便利。如果你不希望在数码时尚中落伍,或者不再愿意背着一大堆的数码设备满街转悠,甚至你和我一样是一个比较贪图享受的懒人,就和我们一起在2006年最闪耀的八大“歌机”中,找一款适合自己的吧。每年岁末都是数码产品消费的高峰,为自己更换一部音乐手机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音乐手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对于很多人而言.购买一部手机可能只是一笔微不足道的开销。但一部音乐手机的外形是否满足自己的喜好,操纵方式是否能让自己轻易上手。体积大小能否方便自己出行等等问题都是值得仔细考虑的。除了这些因人而异的主观问题外,了解一下音乐手机的相关技术点也是在购买音乐手机时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流行音乐唱片市场江河日下的时代,坚持做唱片出唱片的所有人都值得我尊敬。这是一个音乐市场细分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音乐里面找到安慰。我一直对广东的“发烧唱片”市场保持关注,在一片泛滥的“口水歌”翻唱狂潮中,一个叫龚玥的女孩脱颖而出,成为2007年的良莠不齐的广东唱片市场最好卖的女歌手!老实说,大多数的所谓“发烧唱片”都是注水的假发烧,而真正有创意有文化品味文化价值的唱片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20.
周迪 《新潮电子》2004,(4):230-234
“个性化”恐怕是近年来流行得最为广泛的一个词,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人们,常常需要通过人性化来表达自我。个性化的体现可以是很多方面的,穿着、说话、举止……样样都可以透出绝对的个性。那音乐呢?千篇一律的专辑中总有一些自己不爱听的,海量的MP3音乐库要全部听完也几乎不可能。自己做音乐难度是高了点,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绝对是可以办到的。个性化的音乐,就在精选音乐光盘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