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猫眼效应的激光主动侦察技术有效地结合了激光技术、成像传感技术和微弱目标的信息处理技术,可实现对远距离微弱目标的主动探测和识别,是光电对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中作用距离是侦察系统的主要参量之一。为了评估激光主动侦察系统的作用距离,以猫眼目标的光学窗口所反射的激光回波功率为基础,分析了影响作用距离的因素,建立了最大作用距离的数学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了发射激光峰值功率、发射激光束散角、大气能见度、探测器灵敏度以及等效反射面离焦量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发射激光束散角,提高探测器灵敏度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作用距离;为满足不同情况的天气需求,可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光源。这一结果可用于指导激光主动侦察的系统设计或者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李一芒  高世杰  盛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3):322001-0322001(7)
为评估分集收发技术在近海面激光通信系统应用中对大气湍流扰动的抑制作用,设计了基于对多路1 550 nm激光光斑同步采集的验证实验方案。采用由时统终端触发的FPGA+多核DSP架构的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实现目标中心位置的提取与目标灰度和的统计,进而得到激光从发射端至接收端的到达角起伏方差和闪烁指数。分别比较了等功率条件下单路发射和双路发射间、双孔径接收与等效单孔径接收间的到达角起伏方差和闪烁指数,同时比较了不同跨距下双孔径接收的效果。实验表明,在发射功率相同的情况下,与单路发射相比,双路发射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大气湍流扰动产生的到达角起伏和光强闪烁;在接收面积相同情况下,双孔径接收较单孔径接收所产生的到达角起伏与光强闪烁更弱,且在一定范围内,双孔径间的跨距存在最优值。  相似文献   

3.
姚萍萍  张毅  涂碧海  赵欣  赵平建 《中国激光》2008,35(s2):237-241
对于非合作目标的中程距离测量, 从测距范围、测量精度、速度和可靠性的折衷方面来讲, 脉冲相位式激光测距法优于常规的脉冲法测距和连续波相位法测距。在脉冲相位式激光测距中提出采用连续发射的正弦调制脉冲信号提高发射激光的峰值功率以提高测程, 但发射激光的平均功率被保持很低保证了发射激光对人眼的安全。同时根据硅雪崩光电二极管(Si-APD)噪声谱密度理论, 设计了具有温度补偿和反馈电阻噪声补偿的激光测距仪前放接收模块, 详细分析了背景光, 反向高压和反馈电阻对于Si-APD接收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根据该方法设计的前放接收模块使测距仪接收系统获得最大信噪比, APD工作在最佳倍增状态,从而提高测距仪的探测灵敏度和最大测程。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下弹目交汇时引信需在近程(大于10 m)获取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信息,为充分利用发射激光能量,增大激光回波功率,对水下单光束脉冲激光方位识别系统角度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推导水下脉冲激光方位识别系统探测目标的回波功率方程,建立了回波功率与系统角度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水下脉冲激光方位识别系统角度要求和充满区距离表示式,利用iSIGHT软件,基于多岛遗传算法对角度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发射光束中心与弹轴的夹角t取30,接收视场中心与弹轴的夹角r取34.5,接收视场角r取10时能获得系统最小的充满区距离。所得计算结果可为水下单光束脉冲激光方位识别系统角度参数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勇 《激光技术》1993,17(1):27-31
假设激光测距系统的发射光轴、接收光轴和系统跟踪轴彼此间不存在调整误差或调整误差可忽略,那么只要目标处于激光测距阈值角βT之内,接收目标反射回的激光能量就不小于接收阈值。  相似文献   

6.
激光主动侦测系统可实现远距离猫眼目标的成像探测与识别,探测能力分析是系统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评估激光主动侦测系统对猫眼目标的探测能力,以激光回波功率为基础,建立了系统信噪比的数学物理模型.分析了影响探测能力的因素,数值模拟了信噪比与接收光学镜头直径、发射激光峰值功率、激光束散角以及等效反射面离焦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作用距离范围内,散粒噪声、背景噪声与暗电流噪声、热噪声相差至少2个数量级,系统噪声主要来源于散粒噪声及背景噪声;提高系统探测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选用激光束散角小的光源.这一结果可用于指导激光主动侦测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激光跟踪精确度,采用相位法改进激光跟踪系统,发射机采用正弦信号调制激光功率,接收电路采用四象限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检测激光回波,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失调角,稳定平台保持视轴稳定,并根据失调角跟踪目标。失调角误差是跟踪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信噪比和数据长度成反比,系统通过滤波、高速采样提高测量精确度。仿真时载体扰动幅度为5°,信噪比为0 dB,干扰信号为目标信号的100倍,系统能准确识别目标,跟踪误差为0.033°,表明基于相位法的跟踪系统具有多目标、高精确度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为例,对湍流引起的漂移方差和扩展角进行模拟,综合考虑由光束漂移引起的瞄准误差和光束扩展引起的接收光功率密度的整体下降,对激光通信链路中接收端光功率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找出激光通信系统中最佳发射光束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湍流大气中激光通信系统最佳发射光束的参数与光束的束腰半径、空间相干长度、波长、传播距离和湍流强度有关。部分相干GSM光束接收端光功率随着波长、光束束腰、空间相干长度和传输距离的变化存在一最优值。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绝大多数激光系统都要用探测器系统来接收激光器发射的信息。军用系统方面有测距仪、目标指示器、照明器和行扫描系统,这些都需要探测器。在这些系统里,改进探测器的灵敏度与提高激光发射脉冲能量同样有效。如果现有探测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0.
激光测距以其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全天候等优良特性在主动遥感领域倍受青睐。激光测距仪的灵敏度(最大测程)主要取决于激光发射能量、有效接收光学孔径和系统信噪比。在激光发射能量和有效接收光学孔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降低系统噪声,将微弱的激光脉冲信号从噪声中提取出来,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从激光测距的原理出发,分析了各种微弱信号的检测方法,得出相关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自相关与互相关的对比,决定采用模拟自相关法来进行微弱激光脉冲信号的检测。给出模拟自相关法检测电路并对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模拟自相关法的最小信噪改善比为4.5,灵敏度为未经过模拟自相关检测的3.16倍。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system-on-a-chip (SoC) core test compression and test scheduling. Every test set is compressed through the test responses of its preceding core in preprocessing step by simulation. Consequently, under our method the test sets contain two parts: (1) the test set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test responses of their individual preceding cores. This part can be removed from their original test sets, and (2) the test sets that none of the test vectors from them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test responses of their individual preceding cores. On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nly a couple of 2-1 MUXs are needed. The algorithms for reordering the sequences of core-under-tests and those of the test vectors for each corresponding core are outlined for optimal test compression results. It needs neither coder nor decoder, thus saving hardware overhead. Power-constrained SoC core test pipelining consumes less test application tim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based SoC test scheduling can be implemented easily, and the hardware overhead is negligi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benchmark ISCAS 89 demonstrate that our method achieve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est time and less ATE requirement over the previous methods, and it does not discount the fault coverage of each test set, moreover, the fault coverage for some test sets is improved instead.  相似文献   

12.
对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全方位的测试评价,是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上路与产业顺利落地的重要保障。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现状、测试技术路径、测试评价规范和标准,在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现有道路测试要求及未来多应用融合方面,创新性地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方案总体架构,并详细阐述虚拟仿真测试、网联测试、自动驾驶功能测试、大规模并发测试、互联互通测试5个业务应用。最后结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际应用与行业需求,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王超  沈海斌  陆思安  严晓浪 《微电子学》2004,34(3):314-316,321
在系统芯片SOC(system on a chip)设计中实现IP核测试复用的芯片测试结构一般包含两个部分:1)用于传送测试激励和测试响应的片上测试访问机制TAM;2)实现测试控制的芯片测试控制器。文章分析了基于测试总线的芯片测试结构,详细阐述了SOC设计中测试调度的概念,给出了一种能够灵活实现各种测试调度结果的芯片测试控制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网络自动化测试系统是从网络测试的需求出发对传统的手动测试进行改进。通过采用分布式IP网络测试架构,设计了一套基于TCL的自动化测试平台,能较好地完成对待测IP网络性能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测试例脚本将网络的性能、功能以及IP协议的测试配置流程代码化,在搭建好的测试平台上执行测试,实现了网络测试的自动化。结合"指定VLAN...  相似文献   

15.
路由协议测试研究—边界网关路由协议BGP—4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测试理论和方法在路由协议测试中面临挑战。由于路由协议具有与通信协议不同的特点,现有测试系统的能力已经难以满足测试需求,本文介绍了在路由协议测试中进行的探讨和实践,深入分析了路由协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测试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考察,选择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结构,扩充了测试系统中的考实现增强测试能力,设计了TTCN格式的测试集,通过测试实践,证实所用方法手段的有效性,并为国产路由器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终端测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互操作测试(IOT)在终端测试中的比重明显增加,运营商们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引入互操作测试的原因、互操作测试的发展趋势,并对目前互操作测试的相关内容和测试点进行了阐述,最后预估了未来有可能增加的测试内容和测试点。  相似文献   

17.
顾晨 《电子与封装》2010,10(5):11-13
现有的直流开闭路测试无论在测试时间还是测试效率上已经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其测试时间将近1s,导致整体的测试时间很长,极大地影响了产能。文章介绍的动态开闭路测试以及VTT终端开闭路测试在测试流程以及测试方法上做了很大的优化和改进,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测试时间上的瓶颈问题。通过对相同被测芯片测试数据的比较后发现,这一改进对大规模生产的半导体工厂来说是一个显著降本增效的方法,对于一个批次的芯片,节约的时间可以达到40min。除此之外,这种动态测试方法还可以普及到其他静态直流测试项中,由此在测试时以及测试效率上所得到的优化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重播种的LFSR结构的伪随机测试生成中包含的冗余测试序列较多,因而其测试序列长度仍较长,耗费测试时间长,测试效率不高。针对此状况,提出基于变周期重播种的LFSR结构的测试生成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跳过伪随机测试生成中的大量冗余测试序列。在保证电路测试故障覆盖率不变的条件下,缩短总测试序列的长度。分析结果表明,同定长重播种方法相比,该方法能以较少的硬件开销实现测试序列的精简,加快了测试的速度,提高了电路测试诊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移动智能网中SCP的性能测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家春  刘川 《电信科学》2004,20(2):45-47
移动智能网建设中,需要对SCP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以保证最终的系统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在SCP性能测试中,压力测试和故障切换测试是两个主要方面,本文从测试需求、测试原理、测试方法等方面对这两类测试分别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刘健 《现代雷达》2018,40(9):81-83
提出了一种面向信号的机载雷达通用测试系统的研制方法,阐述了此类测试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包括公共测试接口、多总线融合、信号路由和面向信号的软件开发。详述了面向信号机载雷达测试资源、测试端口、测试动作的描述方法以及驱动程序、测试程序开发方法。与过去面向仪器的测试系统相比,新测试系统满足了机载雷达测试仪器可互换、软件可移植、跨平台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