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阐明了光纤的的几何特性,特别是在熔接之后的模场直径,是影响光纤接头损耗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熔接过程对光纤模场直径的影响,对熔接非零色散位移光纤时所用的熔接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纤、2-芯、4-芯和 8-芯光纤带上进行了实验,证实了用优化的熔接程序进行熔接的接头损耗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与光纤带的熔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光纤的几何特性,特别是在熔接之后的模场直径,是影响光纤接头损耗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熔接过程对光纤模场直径的影响,对熔接非零色散位移光纤时所用的熔接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纤、2-芯、4-芯和8-芯光纤带上进行了实验,证实了用优化的熔接程序进行熔接的接头损耗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数值分析了亚波长悬浮芯光纤在气体传感方面的应用。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相对灵敏度、有效模场面积、限制损耗与光纤参数包括纤芯直径和光纤材料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相对灵敏度和限制损耗随着纤芯直径和光纤材料折射率的降低而增加。随着纤芯直径的减小,有效模场面积出现了先减小后增加的现象。增加包层孔直径能有效降低限制损耗,而相对灵敏度和有效模场面积保持不变。这些结果证明,亚波长悬浮芯光纤非常适合成为高灵敏度、大有效模场面积、低限制损耗的气体传感器。  相似文献   

4.
光纤接头熔接损耗是光纤熔接后光线传到接头处产生的损耗。在光纤熔接中要减小光纤线路损耗首先要降低光纤接头熔接损耗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熔接损耗的一些主要因素 ,如光纤的模场直径不一致等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提出了减小熔接损耗的方法就是消除这些影响因素 ;介绍了测量熔接损耗所采用的远端环回双向测量法。  相似文献   

5.
普通光纤与小芯径实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塌孔熔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子晶体光纤(PCF)和普通光纤的熔接损耗主要来源于两光纤模场直径(MFD)的失配。提出了一种小芯径光子晶体光纤和大模场直径普通光纤低损耗熔接的方法。利用熔融拉锥机加热光子晶体光纤来精确控制光子晶体光纤的空气孔塌缩,以增加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场直径,从而降低其与大模场直径普通光纤的熔接损耗。实现了模场直径为3.94μm的光子晶体光纤和模场直径为10.4μm普通光纤的低损耗熔接,最低损耗小于0.2 dB。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空分复用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模场少模多:占光纤(few—mode fiber,FMF):详述了空分复用的原理、特点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该大模场少模多芯光纤研究情况进行了说明。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125μm的包层空间中排列纤:&成圆对称分布的7根纤芯,在保持少模特性的同时,七芯光纤的基模有效面积达到724.21μm^2,且具有良好的弯曲特性。同时当光纤外层涂低折涂覆时弯曲损耗可忽略。涂高折涂覆时,当弯曲半径小于0.6m,该种光纤的弯曲损耗比阶跃型单模大模场光纤小得多,当弯曲半径大于0.4m,该种光纤的弯曲损耗0.03dB/m,同时基模有效面积能保持在735.99μm^2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多芯光纤的严格双模传输和大模场面积, 将多芯光纤引入空气孔并排列成八 边形结构,利用COMSOL软件建立该光纤的电磁场模型,再采用有限元方法系统地分析相 对孔径大小、纤芯与包层折射率差和纤芯之间的间距等3个结构参数对光纤模式特性及有 效模场面积的影响,最后讨论了不同弯曲半径下光纤的弯曲损耗。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归一 化频率常数找到合适的结构参数,此时光纤的基模模场面积在平直状态下可达到1730 μm2, 当弯曲半径大于0.45 m时,弯曲损耗小于10-3 dB/m,基模模场面积仍可达到1685 μm2。该 光纤保持少模传输并实现了大模场面积和低弯曲损耗,在大容量、高功率光纤传输系统中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多芯光子晶体光纤(MCPCF)是实现高功率超连续谱输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如何解决多芯光子晶体光纤的低损耗熔接问题是实现全光纤化的关键。介绍了一种通过选择性空气孔塌缩技术实现七芯光子晶体光纤低损耗熔接的方法。数值模拟了处理前后七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场特性以及对熔接损耗的影响。实验上对七芯光子晶体光纤进行了选择性空气孔塌缩处理,实现了和纤芯直径为15μm的双包层光纤的低损耗熔接,损耗值为0.22dB。  相似文献   

9.
我们开发了一种模场直径在9.2μm(1310nm)附近,并且满足ITU-T G.657 A1标准的低宏弯损耗性能的200μm涂层直径光纤.这种光纤的折射率剖面简单,包括芯层、下陷内包层和外包层,特别适合大规模生产.经试验证实,这种光纤具有良好的熔接特性和微弯曲损耗,特别适合用于色环光纤和并带光纤.  相似文献   

10.
影响光通信中继距离的二要素为损耗、色散,色散在单模光纤通信中可不予考虑,因而损耗就成为长距离光纤通信一个决定性因素。降低连接损耗,就意味着中继距离的增加: 一、连接损耗分析 单模光纤连接损耗主要取决于接头的缺陷。对目前广泛采用的熔接技术而言,缺陷包括光纤轴线偏移和倾角以及光纤参数,例如模场直径(MFD)的不一致性。随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造成光纤熔接损耗的各种本征和非本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说明了各个损耗因素的取值范围;并以模场直径为例,分析了光纤模场直径不同时引起的连接损耗的变化.即举例介绍了光纤熔接损耗的计算方法;最后提出了降低光纤熔接损耗的解决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先纤的熔接损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模场直径对单模光纤接续损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场直径描述了单模光纤所传输的光能在光纤中的分布情况,对于单模光纤耦合和接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光纤中光能分布情况可用高斯公式描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算出两根待接光纤的模场直径不同所引起的接续损耗。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较为接近。本文仅涉及模场直径对单模光纤接续损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采用少模阶跃光纤与单模光纤连接的方法,实现低弯曲损耗传输的新型光纤通信系统。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在模场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少模光纤纤芯半径与折射率差的关系,以及不同参数下光纤的弯曲损耗;采用光束传播法计算了少模光纤的各种模式与普通单模光纤的基模的连接损耗。证明了采用少模光纤可以利用模式间的正交性实现有效的单模传输,并具有低的弯曲损耗和连接损耗。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测量和计算,分析了单模光纤模场直径(MFD)对连接损耗的影响,讨论了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量单模光纤连接损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等离子体化学汽相沉积工艺(PCVD)制备单模光纤的均匀性问题。首先,给出了沿光纤轴向各段的衰减系数、模场直径、截止波长和几何尺寸的测量结果,然后,分别从化学汽相沉积原理和预制棒成丝流变学原理两个方面分析了熔炼和拉丝工艺对光纤均匀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改善单模光纤均匀性的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制造优质单模光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光缆施工中的接续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一荔 《通信技术》2009,42(7):20-21
在光缆施工工程中,光纤接续技术和接头损耗的测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首先对光纤熔接损耗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光缆的选择、施工的环境、工具的选用等方面提出了有效降低光缆施工中接续损耗的措施,最后针对带状光缆的特点,对如何降低带状光缆的接续损耗和提高损耗测试精确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s an effect of cabling on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 in ribbon fibers helically stranded in optical fiber ribbon cables aimed at designing low PMD ribbon cables. Based on the birefringence model focused on the change in the birefringence when ribbon fibers are cabled, the helical pitch of optical fiber ribbon cables is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PMD in the cables. A low PMD characteristic is confirmed in optical fiber ribbon cable with approximately the optimal helical pitch.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电力光纤的熔接损耗研究,开展光纤熔接点的损耗测试以及测试数据的 统计分析?建立其熔接损耗的评估模型,为工程人员在光纤熔接损耗的故障判断中提供理论依据,指导电力光纤实际工作中的预判问题,避免盲目更换光纤所造成的浪费,相比于单纯的理论分析结果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19.
王润轩 《激光技术》2008,32(3):302-304
为了从理论上求解光子晶体光纤的接续损耗问题,采用全矢量模型,计算了全反射式光子晶体光纤、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场半径,给出了模场半径随空气孔间距、空气孔半径以及掺杂比例的变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了光子晶体光纤与普通单模光纤的接续损耗,得到了理论上零损耗时的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场半径。结果表明,模场失配是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与普通单模光纤以及与一般全反射式光子晶体光纤接续损耗的最主要因素,合理的设计有望实现模场匹配,将接续损耗降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电力光纤入户。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电力通信。目前,由于我国电力通信专用网呈现"骨干网强、接入网弱"、"高(电压)端强,低端弱"的态势,配电、用电环节的通信水平相对输电网而言差距较大,而智能配电和用电建设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智能电网中的"最后一百米"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光纤生产技术的发展,塑料光纤以其芯径大、柔韧性好、接续方便等特点,即将成为接入网的传输媒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