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电流变液阻尼器的模糊控制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流变液阻尼器是利用电流变液材料设计而成的一种智能阻尼器,它能够提供可控阻尼力.本文对电流变液材料、电流变液阻尼器及模糊控制策略下的电流变液阻尼器在汽车工程、土木工程减震结构体系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TN60 02030498电流变液在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风振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苏玉鑫,段宝岩,南仁东,彭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一2001,28(2)一163一167针对大射电望远镜悬索馈源支撑系统的随机风振响应问题,在简单介绍了电流变液及电流变阻尼器形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电流变可调阻尼器来实现大射电望远镜悬索馈源支撑系统风振的半主动控制.详细推导了电流变可调阻尼器的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可调阻尼器的有效性.彻底解决了悬挂拖动系统的附加阻尼控制问题.图6参11(金)的数学模型和应用算法,并用无损…  相似文献   

3.
为将超材料吸波体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流变液的宽带可调超材料吸波体。通过在超材料吸波体中加载电阻器和介电常数电可调的电流变液实现宽带吸收和吸收频带可调。仿真结果表明,吸波体在8.296~15.128 GHz之间的吸收率超过了80%,在11.5~15 GHz之间的吸收率超过了90%,实现了电磁波的宽带吸收。随着电流变液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加,其吸收频带逐渐往低频发生移动,实现了吸收频带的调控。此外,仿真证实,由于吸波体结构单元具有旋转对称性,其吸收特性具有极化无关性。  相似文献   

4.
业界快讯     
《微纳电子技术》2004,41(1):46-47
温维佳等研制出新型“巨电流变液”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的助理教授温维佳和沈平教授等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陆坤权研究员合作,研制出的纳米颗粒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效应突破了理论预测的上限,剪切强度可达130kPa,是现有电流变液的10多倍,而且他们发现其剪切强度与外加电场呈线性变化关系,而非通常所认为的二次方关系。他们新建立的“表面极化饱和”物理模型圆满地解释了新现象,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陆坤权这种新型电流变液称为“巨电流变液”(GiantElectrorheologicalGER)。他们在50nm大小的钛酸钡颗粒上包裹上尿素薄层,再将之与绝缘…  相似文献   

5.
明确指出了智能材料和结构的概念,针对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特性,以压电材料和电(磁)流变液在控制中的应用为例进行了讨论,并对智能材料和结构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电流变液的红外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电流变液的近红外光谱透过率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合适的ER流体材料可以作为红外光学材料来应用。利用ER流体的独特性质,可望在光学方面开辟一个应用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对电共轭液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利用它在高压环境下能够产生射流这一现象来实现微领域上的改进与创新,重点对国外电共轭液在液态陀螺仪、仿生微手指、人工肌肉、微电机和CPU散热器中的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指出每个应用的具体原理及实施方式。同时根据电共轭液的应用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电共轭液的不足,即缺乏对电共轭液材料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驱动电压高的问题,但是以上几种应用指出了电共轭液及其仿生器件的发展方向,这对微器件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粘滞阻尼器中阻尼液黏度会发生变化且黏度不易被直接监测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阻抗法的阻尼液黏度监测方法,在阻尼器中安装压电传感器,通过测量传感器的机电阻抗值来确定阻尼液的黏度。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制作了一个阻尼装置的模型并安装压电传感器,在其中放置不同黏度的阻尼液时测量压电传感器的阻抗值。结果表明,随着阻尼液黏度的增大,阻抗曲线的峰值频率逐渐减小,而实部电阻值逐渐增大。定义的黏度监测指标能够成功反应阻尼液黏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流变效应的超精密工件台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英  朱煜 《半导体技术》2005,30(3):11-12,17
通过分析超精密工件台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及电流变液ERF的机理和应用现状,提出"基于ERF半主动阻尼的直线电机驱动-气浮/磁浮导轨"纳米级超精密工件台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此工件台系统具有的特性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压电材料俘获振动能量与电流变弹性体的电流变效应设计了一种圆柱型压电振子减振器,将其在压电发电、电场E=0和1 000V下进行减振实验测试,结果发现,在频率<50 Hz的低频率、低振幅下,d33模式下减振器在E=1 000V和压电供电时的减振效果比无电场时好。研究表明,减振器实现了自供能,可利用压电材料去电控调节电流变弹性体的阻尼。  相似文献   

11.
朱平  薛晨阳 《微纳电子技术》2013,(2):100-105,117
总结了几种传统人工肌肉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在机器人驱动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面向机器人驱动的传统人工肌肉技术的不足。在描述电共轭液的性能特性基础上,指出基于电共轭液的人工肌肉及微手指不仅在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能量转换效率和高灵敏度等性能优点,而且与天然肌肉的驱动原理极其相似,在智能化的机器人驱动方面更具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基于电共轭液的人工肌肉和微手指的研究进展,提出材料研究、作用机理和驱动电压低压化是基于电共轭液的仿生器件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典型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电(磁)致流变体、电致伸缩材料和光导纤维的特征、种类、组成,以及智能材料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发展和研宄的情况,特别是纳米颗粒在介质材料、薄膜电路、电子封装underfill材料,同时还着重介绍了纳米技术在喷墨打印电路中的应用,超级喷墨打印技术和液电动态打印技术以及目前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典型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电(磁)致流变体、电致伸缩材料和光导纤维的特征、种类、组成,以及智能材料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将海德福斯螺纹插装换向阀集成到压电叠堆电静液作动器中,形成一体化集成式双向运动的压电叠堆电静液作动器。基于压电叠堆电静液作动器的物理系统,采用Simscape搭建压电叠堆电静液作动器系统模型。对比了在不同蓄能器偏压、不同电压峰值条件作用下,压电叠堆电静液作动器的实验输出流量与仿真输出流量;以及换向阀换向周期为4s时,压电叠堆电静液作动器的实验输出位移与仿真输出位移,验证了搭建的Simscape模型的准确性。在系统模型得到验证的基础上,分析发现阀片的回流现象是造成压电叠堆电静液作动器在高频驱动时输出流量衰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测量了几种大粒径电流变液(ERF)样品在施加交、直流电场前后光透过率的改变。通过对较大粒径的ERF光透过率变化的对比分析,取得了ERF光透过率的有价值的数据。数据表明:质量体积比为0.1%的TiO2和Si油组成的ERF光透过率的改变最高可达26%;且粒径越小,光透过率改变越大。实验表明:大粒径ERF光透过率的改变,同液体浓度、粒径大小以及颗粒对光的吸收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废退锡液处理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废退锡液的处理方法有中和法、化学沉淀法、电解法,或用来制备三水合锡酸钡。而利用扩散渗析-离子膜电沉积组合工艺综合回收废退锡液中的硝酸、金属铜和锡是一种新型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阳极氧化膜形成液现有的检测方法分析,针对介电用阳极氧化膜形成中形成液的形成能力无法真实检测的问题,利用纯铝样品作为传感探头,在不同浓度的形成液和含有腐蚀性成分的电解液中,测试样品的电流变化情况,确定了介电用阳极氧化膜形成液中的氯离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雷达仿生动力装置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利用单个仿真软件很难实现对其特性的准确描述。为了研究仿生动力装置的动力学特性,文中采用ADAMS、HyPneu及MATLAB软件分别建立系统的机械、液压和控制模型,并运用软件接口技术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机电液系统的协同仿真平台,最终实现了对仿生动力装置机电液系统的协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利用ADAMS、HyPneu及MATLAB软件的协同仿真是准确描述机、电、液系统特性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胡鹤宇  游红 《电子工程师》2006,32(5):29-31,41
针对电流变技术对控制高压电源要求的快速通断、智能控制以及缩小体积的要求,采用单片机技术与高频开关电源技术,设计制作了一台用于电流变元件控制的数控高压电源。本高压电源系统具有输出稳定、控制方便、体积小等优点,能满足电流变技术所要求的高电压、低电流以及高稳定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