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了电台的频率占用情况,提出了采用自适应变频技术对抗电台干扰的方案,并结合地波超视距雷达实际给出了一种自适应变频系统及各个部分的实施方案。最后在频率选择方面综合考虑各种有利于雷达抗干扰的因素,使雷达工作在最佳频率上发挥其最大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2.
风廓线雷达可为民航气象局、部队作战部署等军民活动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风场信息,一般采用五波束进行探测,在探测过程中会受到来自自身和外界等多方面的信号干扰。为了研究抗干扰技术,介绍风廓线雷达的基本原理,对干扰的来源和措施进行分类讨论。分别从信号设计、频谱处理和波束控制3个典型角度进行抗干扰算法研究,并着重对本文提出的动态自适应波束选取(ADBS)算法进行介绍。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风廓线雷达抗干扰有效。  相似文献   

3.
HFSWR单极子交叉环天线阵的自适应抗干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火涛  郑霞  李杰  柯亨玉 《电子学报》2003,31(10):1532-1535
为了提高高频表面波雷达的抗干扰能力,结合现代天线理论和自适应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宽频带单极子交叉环天线为基本单元,设计了高频表面波雷达自适应抗干扰的宽频带接收天线阵系统,同时给出了高频表面波雷达天线自适应抗干扰的软硬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4.
超视距地波雷达抗干扰能力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地波雷达的技术特点出发,对地波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分析,扩充了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自卫距离模型,分析了自卫距离与抗干扰改善因子的关系;针对雷达的自适应跳频抗干扰技术,分别在雷达受到两种特定干扰的情况下探讨了自适应跳频抗干扰改善因子的分析方法;通过综合雷达所采用的3种抗干扰措施对应的抗干扰改善因子得到新的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使雷达自卫距离相近于电子对抗环境下的实际探测距离,以模糊集的形式对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5.
研究相控阵雷达的抗干扰措施,重点分析其旁瓣对消技术抗干扰措施,提出用“交变极化干扰技术”、“重复噪声干扰技术”和“方位捷变饱和干扰技术”来对抗相控阵雷达的自适应旁瓣对消抗干扰措施。以“爱国者”PAC-2GEM系统的相控阵雷达AN/MPQ-53为假想干扰雷达,设计了干扰原理样机,并提出了对相控阵雷达实施电子战的原理验证及战术设想。  相似文献   

6.
雷达频域主要抗干扰技术及其效果度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频率捷变、频率分集、自适应频率捷变等雷达在频域的主要抗干扰技术原理,研究了这些技术的效果度量方法,提出了度量自适应频率捷变雷达抗干扰效果的自适应改善因子。  相似文献   

7.
新型作战使命和作战样式对预警机提出了更高要求,隐身目标和复杂电磁环境的威胁对机载预警雷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中首先从天线型式和反杂波体制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外机载预警雷达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立足预警机使命任务展望了机载预警雷达技术发展趋势;最后,对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战术条件下搜索雷达抗干扰性能的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代战争条件下雷达对抗的干扰模式和常用的抗干扰措施,结合搜索雷达在实践中所担负的战斗使命,分析了搜索雷达在各种干扰条件下的探测距离的特点,提出了在干扰环境和战术要求的条件下对搜索雷达抗干扰性能进行评估的模型,为雷达整机的性能评估和雷达的作战效能分析提供了一种参考,也为其他雷达的抗干扰效率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0引言随着射频前端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自适应处理技术的完善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雷达信息处理逐渐朝向"环境自感知、处理自适应"的精细化、认知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和雷达研究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雷达架构、智能化处理和智能化应用三个方面。1基于人工智能的雷达架构从战略定位看,美国国防部曾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作为支撑"第三次抵消战略"的五大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磁频谱成为现代战争的关键作战域之一,在未来军事作战中,现代雷达将面临日益复杂、灵巧和智能的电磁干扰环境。认知智能雷达具备环境主动感知、任意发射和接收设计、智能处理和资源调度等能力,可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电磁对抗环境,是雷达技术领域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该文将认知智能雷达从结构上分解为认知发射、认知接收、智能处理以及智能控制等4大功能模块,梳理出干扰感知、发射设计、接收设计、信号处理和资源调度等认知智能雷达每个环节的抗干扰原理,并对近几年代表性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该领域技术发展趋势,旨在为以后的技术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旸 《无线电工程》2007,37(7):44-46
防空体系中对空情报的获取主要靠搜索雷达,而现代战争中搜索雷达面临越来越多的干扰。雷达抗干扰能力是反映搜索雷达在现代战争中能否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介绍了当前雷达干扰机对雷达实施干扰的主要措施和手段,讨论了各种干扰实施的环境和主要影响,分析了相应的雷达抗干扰技术和主要方法,并对今后的雷达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雷达组网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系统面临四大威胁,为了提高雷达系统的生存能力,雷达组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单雷达系统相比,雷达组网系统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及抗干扰能力、更广的观测空域、时域和频域的能力。介绍了雷达组网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其设计原则,研究了雷达组网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工程中雷达组网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解决雷达组网技术实施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电子战平台的体积和电磁干扰,一种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雷达与通信一体化,因此,随着共事孔径和软件无线电的发展,雷达通信一体化技术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信号能量共享的原则,提出了一个基于线性调频信号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其采用同调频率不同初始频率的Chirp信号,可在不影响雷达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二进制数据的传送,此特殊共用信号的设计使得通信信号隐藏在雷达信号之中,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信号的低截获率.同时对该系统的初始频率分辨能力和解调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仿真表明,此系统具有很好的低误码率和高稳健性特性.  相似文献   

14.
火控雷达认知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仓  王磊 《现代雷达》2016,(12):91-94
认知雷达技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学习,实时调整雷达的工作参数,最优化雷达在特定场景下的工作性能,发挥雷达最大性能。火控雷达认知抗干扰技术是一种基于认知技术的雷达抗干扰设计方法,将认知技术融入火控雷达设计中。 文中针对火控雷达面临的复合干扰特别是主瓣干扰威胁问题,研究火控雷达认知抗干扰技术,智能化调整火控雷达工作参数,选择工作频率,优化发射波形,有效提升火控雷达抗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激光主动制导武器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其中之一是重频高、脉宽窄。在对激光雷达信号进行探测时,识别中心频率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在现代战争中攻击者在攻击大型高价值目标时往往采用同时发射多枚弹药的方式,因此要求探测设备必须拥有识别多批次目标的能力。论述了使用数字信号处理体制识别高重频激光信号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突破了在时域内不能识别多批次脉冲周期信号的限制,而且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现代雷达电子对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空域、频域、时域介绍了现代雷达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分析现代战争中夺取信息权的一些手段和方法。指出雷达的干扰和抗干扰技术是矛盾的、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雷达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一直是雷达信号处理的一大问题,问题的解决可以使雷达的检测和跟踪能力得以提高。在日趋复杂的信号环境下,传统的信号处理方法的局限性愈来愈大。本文通过对雷达信号处理过程和盲源分离技术的分析研究,提出采用基于盲源分离的多步处理抗干扰方法进行雷达抗干扰信号处理,可使雷达在复杂背景下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仿真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新的雷达抗干扰处理方法是可行和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聂红霞  娄亮  陈利锋 《现代导航》2012,3(6):433-437
雷达的抗干扰性能是评价雷达整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按照雷达的不同应用部分,分别阐述了雷达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信号处理中典型的电子抗干扰技术。并从未来战场雷达的需要出发,简单介绍了雷达电子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使用同轴线作为高频传输馈线的雷达,分析其高频系统及接收机防雷电和防核磁脉冲干扰性能,研究其雷击隐患,提出通过加装同轴-波导-同轴过渡转换器实现防雷击和核磁脉冲干扰的措施,并运用数学工具Mathcad研究了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抗干扰试验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与电子战设备对抗过程建模和半实物对抗射频仿真试验,建立雷达对抗效能评估方法。从而全面地评估雷达抗干扰效能,以满足实际军事应用的需要。该研究可对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技术、抗干扰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工程化试验验证;也可对雷达抗干扰性能进行内场系统试验,支持雷达产品设计定型前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摸底试验;还可为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抗干扰性能提供有力的试验验证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