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米勒公民科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者J.D.米勒教授首创了公民科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估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论述了米勒公民科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与演变历程及其国际应用,并揭示了其对我国当前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建设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健  李健 《科普研究》2021,16(6):68-79
近年来,由于网络和移动技术的推动,公民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公民参与科学项目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对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推动公民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WOS对2000—2019年国外公民科学项目案例的年发文数量、学科类别进行基础分析,同时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研究机构发文量、作者、被引文献、关键词聚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案例特点.最后,从研究领域、机构平台及公民参与度等方面对未来我国公民科学项目案例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任磊  张超  何薇 《科普研究》2016,11(3):28-32
公民对科技的态度作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我国公民对科技的看法和态度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本文利用2015 年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出公民对科技态度的基本因子,比较不同属性、不同群体公民对于科技的态度差异。通过以上分析,展现出公民对科技的态度和看法的全貌,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国社会语境下公民、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何薇 《科普研究》2008,3(2):17-25
以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为依托,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对公众科学素养测评题进行分类评分;利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尝试分析研究,对影响科学素养的部分社会背景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特别是注重性别因素的影响,并根据计算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强调主题和主线,明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我刊特别策划本期专题,以笔谈形式,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就"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发表己见,以飨读者。我们也期望,在争鸣的碰撞和交互中,能为我们所从事的科普研究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强调主题和主线,明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我刊特别策划本期专题,以笔谈形式,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就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发表己见,以飨读者。我们也期望,在争鸣的碰撞和交互中,能为我们所从事的科普研究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事件、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也日趋凸显,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解决社会诚信、社会安全、社会救助等与人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公民基础信息系统如何服务于与人有关的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一是建立公民信息数据库,二是深入数据库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三是制订科学合理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8.
张磊  李婧 《科普研究》2011,6(5):33-35
讨论了对应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和使用条件,在此基础上,以2010年天津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公民文化程度与未接触过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的原因之间的关系,用SPSS统计软件示范了对应分析的过程,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楼伟 《科普研究》2014,9(4):29-37,77
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是衡量公民自身科学素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国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要参考。开展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既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成果,有利于国际比较,也要结合我国国情,客观反映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水平以及是否达到了提高科学素质的目标要求。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公民科学素质概念的构成分析,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的内涵、基本标准及其测评方式,并尝试从"内容"和"程度"两个维度建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六要素模型以及三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既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也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还处于较低的层面,存在着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低,参与的从属性和被动性明显;公民参与缺乏制度化和组织化保障、公民危机应急能力培训缺失等问题。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完善城市危机法律制度和危机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执政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关乎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苏州市委和市政府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通过探索"菜单式"选学、运用城市文化助推科普、建立多元化培训渠道等机制,完善了"提升素质"的科学传播、教育和普及体系,创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提升执政者科学素质的"苏州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河北、福建、陕西3省6个县(市)9个乡的350位农村妇女进行了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现状、影响因素及意愿需求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普遍偏低,家务劳动繁重;年龄、文化程度两个因素与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关系比较密切;科普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的不合适是农村妇女不能参加的主要原因;教育培训仍是当前较受欢迎的科普方式;农村妇女提高科学素质的愿望很强烈,最关注种、养殖技术、子女教育和卫生保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程萍 《科普研究》2007,(2):39-48
本文使用我国第六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方法和评价标准,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的县处级公务员为调查对象,经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首次得到我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现状的基础数据及其与我国地厅级公务员和2005年我国公众的对比。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准试测的基本情况,对江苏测试数据进行了重点整理,进而对江苏公民的科学生活能力进行了相应分析,反映江苏公民科学生活能力基本现状及特点,并就提高江苏公民科学生活能力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欧洲科学商店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商店是荷兰在20世纪70年代创造的,现在已扩展到欧洲许多国家。科学商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店,而是一种科学传播的理念和服务。它运用双向互动的科学传播创新机制,支持科研人员深入社区、拓宽研究范围;为社区居民提供科学和研究服务;为大学学生创造实践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参与科学商店研究项目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市民和其他专业人员都可以从中受益。我国的科普工作可以借鉴欧洲科学商店的运作机制和成功经验,在建立全社会支持科普工作的机制和网络、创新社区科学传播活动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科学素养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是科学素养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以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在受教育年限和程度相似的情况下,男、女大学生科学素养仍然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并特别指出,在科学素养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评价标准等方面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将会对科学素养的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认识,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李璐  蔡雪斌  甄瑞 《科普研究》2014,9(3):41-44,64
幼儿园教育是国民教育链条的开端,而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关系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达成,且决定幼儿科学素养水平。本研究采用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对安徽省3市14个幼儿园的166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学历、职级、年龄、教龄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调查的结果,针对幼儿教师科学普及提出了如下建议:(1)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学普及;(2)充分利用当地科技资源进行科学普及;(3)采用多种形式(如科普剧、科普知识大赛)进行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18.
我国长途电话网的发展目标是无级动态网。湖北省在今后的长途网络建设中应注意控制交换局所的数量,考虑好省内长途交换机综合利用及资源调配,在2000年前实现省内长途交换机一一相连,注意为今后后实施无级动态选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内涵和功能分析的角度,回顾了科学素质概念的两条研究进路,提出科学素质研究从来不是与价值无涉的。学界关于科学素质概念的知识建构,反映着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因此,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研究,应基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在保留当今世界各国公民科学素质共性要求的同时,把公民科学素质与中国百姓生存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的内容凸显出来,把广大劳动者对于自身科学素质最迫切的需求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0.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坚  黄婷 《科普研究》2011,(Z1):61-65
科学素养指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科学价值的基本理解,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熏陶可通过通识教育来进行。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涵盖了人的综合素质,因此要从根本上推动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造就既有科学素养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