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头盔式双目微光夜视仪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头盔式双目激光助视/微光夜视仪的设计,它是由激光助视系统,特种光学镜头,高性能微光像增强器组成的主被合一的新型激光夜视仪器.与以往的国内的夜视眼镜相比,它以非球面物镜以及助视功能为特色,以双管高性能超二代像增强器为核心,参照了国外的最新的头盔微光夜视仪的光学系统数据,灵敏度高,图像清晰,并适于头戴和手持两用,其探测阈值延伸到10-3lx以下,改变了目前大多数的微光夜视仪器固有的缺陷,使得在任何恶劣的条件下也可以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
陶勇  王勇  周明善 《红外技术》2013,(7):443-447
为科学评价微光夜视仪的性能指标和作战效能,系统分析了微光夜视系统视距探测方程及微光助视效能,阐明了"微光增视可以提高观察距离多少倍"的说法不宜作为衡量助视效能的技术指标。定义并表征了微光助视效能的4个特征参量:Em、Ex、Ey、Eb。靶场实验结果表明:当夜天环境照度为0.6×10-3lx时,微光夜视仪难以获得清晰的景物图像,通过微光助视,施加特征参量Ex后,微光夜视仪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微光夜视仪最大作用距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着观察、瞄准距离的远近。本文通过测量和分析物镜、像增强器和目镜等的性能参数,对微光液视仪的最大作用距离估算,用于指导微光夜视仪的设计或衡量性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脉冲红外激光助视夜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微光夜视系统视距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用脉冲红外激光阵列助视提高微光夜视系统视距的可行性。针对激光助视易于暴露的缺陷,提出了微光夜视伪随机瞬态激光增强技术。系统研究了伪随机编码理论,并硬件实现了瞬态激光伪随机编码调制及同步图像捕捉控制电路。建立了脉冲红外激光助视微光夜视系统,进行了多次室内、野外试验及试验结果观测评估,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光夜视仪最大作用距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着观察、瞄准距离的远近.本文通过测量和分析物镜、像增强器和目镜等的性能参数,对微光夜视仪的最大作用距离进行估算,用于指导微光夜视仪的设计或衡量性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微光夜视系统具有功耗低、重量轻、图像质量符合人眼观察习惯等应用优势,目前仍是世界各国使用最广泛、装备量最大的军用夜视装备。随着微光夜视系统核心器件——像增强器动态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有效开展系统强光适应性试验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准确、客观评价大动态范围夜视系统的强光适应性能,本文从理论上修正了光学系统中像增强器阴极面照度的计算模型,并依据像增强器强光性能参数,设计了试验方法。经外场试验验证,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评价大动态微光夜视系统强光适应性,可为微光夜视装备强光适应性试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激光助视/微光夜间驾驶仪设计及野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CY-1C头盔式和电视式激光助视/微光夜间驾驶仪,克服传统微光夜视仪的缺点,利用激光助视弥补了因景物照度和对比度明显下降而影响观察效果的不足,将微光成像系统的探测阈值延伸到10-4 lx以下,并可在不同的恶劣天气条件下观察。对研制的样机在不同夜间环境下的性能进行了野外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验证了车辆驾驶夜视仪达到了各项预期指标,证实了系统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微光像增强器的品质因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微光夜视像增强器的技术进步一直是以“代”来评价的。通常理解是一代比一代优越。20世纪,在微光夜视像增强器发展的过程中,相继出现60年代的纤维光学面板级联耦合的像增强器(第一代),70年代的微通道板像增强器(第二代)和80年代的GaAs负电子亲和势光阴极像增强器(第三代)。从事夜视技术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新一代或第四代像增强器技术。什么是第四代,在夜视学术界是有争论的。问题在于,像增强器以代来划分,以代来评价,是否合适和全面;评价像增强器的优劣是性能还是技术;以什么表示像增强器的性能更好和更全面;这些问题引起了夜视学术界的深思。文中阐述了微光像增强器总体性能应以品质因数而不是代的概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二代微光像增强器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光像增强器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新的发展和应用阶段,主要表现为二代像增强器在性能指标上有了质的提高,出现了性能能与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相媲美的高性能超二代像增强器.本文着重对超二代像增强器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军用夜视设备,对三种典型产品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和红外热像仪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微光图像随机瞬态激光增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改善微光电视图像质量和增加夜视系统所获取的战场信息量为目标,提出了微光图像随机瞬态增强技术。并设计了伪随机瞬态激光发射及近红外激光 视图像同步捕促控制电路。该技术能在现有条件下显著提高被动微成像系统输出图像对比度,提高了微光夜视 效视距。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军用夜视设备,对三种典型产品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和红外热像仪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激光助视/微光夜间驾驶仪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夜间环境下的性能进行了野外 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验证了该车辆驾驶夜视仪达到各项预期指标,证实了系统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三代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对像质的影响,提出对不同增益条件下荧光屏输出图像的像质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成像质量。首先,在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理论基础上,论证了亮度增益会直接影响像增强器的成像质量。然后,通过图像质量评价的两个重要参数信噪比和分辨力,建立像质评价系统并搭建实验装置。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月夜天光照度条件下,当亮度增益取得最佳值时,输出图像在视场明亮清晰的同时分辨力由32 lp/mm提升至40.3 lp/mm。证明该研究对夜间环境中,如何通过合理设置亮度增益值使微光夜视仪获得最佳成像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三代像增强器缺少蓝光相应的不足,设计了以图像融合为核心的微光实时彩色夜视系统,研究了适用于本系统的图像预处理和图像融合算法,并在软件仿真的基础上,以TMS320DM642评估板为硬件平台进行实时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非相干强光对高性能超二代微光像增强器的饱和干扰实验,得到了非相干强光对高性能超二代微光像增强器的干扰现象,对其干扰图像、干扰过程和干扰后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强光辐射对微光像增强器电子增益的影响,分析了干扰光辐射照度与干扰形成光斑尺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洪鸣  易明  项震  王晓 《红外技术》2006,28(2):101-104
随着现代光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光夜视技术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观察时域,其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军用和民用等多个领域。然而,微光夜视设备在实用中不免受到多种“强光”的干扰,可能产生功能减退或者失效;因此,“抗强光”防护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实施强光防护的前提无疑需要研究微光夜视仪的“抗强光”工作闽值等特性。文中针对微光夜视仪在非相干强光照射下的疲劳、损伤闽值开展了研究,对如何建立完整的实验及评价体系进行讨论,设计了多种对微光夜视设备进行初步测试的方案,对不同条件下的破坏情况进行讨论,为徽光夜视设备的性能测试及相关防护手段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微光夜视仪是一种重要的夜视光电器材,而作用距离是其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本文针对微光夜视仪的视距估算,分析比较了极限分辨率曲线法、光子受限法和修正的光子受限法等三种方法的视距估算原理,并利用VB语言编程开发了视距估算软件。实验结果验证了微光夜视仪作用距离估算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Vega的微光夜视系统性能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有关Vega视景仿真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结合VC编程软件,编制了一个集计算和仿真功能于一体的应用软件,可以对各种条件下的微光夜视系统进行视距估算和性能仿真,为微光系统的设计提供评估,文中给出了软件对车用微光夜视仪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0.
张勇  马飒飒  李志伟 《红外》2022,43(6):12-19
微光夜视装备隐蔽性好,成本比红外热像装备低,是拓展人眼低照度条件下视觉感知的重要手段,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综述了美军微光夜视头戴系统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美军AN/AVS系列、AN/PVS系列以及微光/红外融合夜视镜、夹式热像仪、陆用全景夜视镜、双筒增强型夜视镜、集成视觉增强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微光夜视头戴系统在高性能像管、固体微光夜视技术和微光/红外融合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为国内微光夜视头戴系统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