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刮板链输送机溜槽连接装置的改进王显怡译(哈轴工学院)本发明介绍的是刮板链输送机溜槽连接装置的改进。众所周知,刮板链输送机主要用于井下开采运输,它由一系列溜槽构成,溜槽的端部与端部互相连接.刮板链输送机溜槽邦为形,底板焊接在两个槽邦的中央。每个槽邦在顶...  相似文献   

2.
商兴国  王杰 《煤矿机械》2011,(10):142-143
对40Cr钢亚温淬火氮碳共渗处理工艺和传统调质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0Cr经亚温淬火后较完全淬火在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上稍有下降,但延伸率和冲击韧度有较大提高,氮碳共渗处理后表面硬度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QPQ技术对F690海工钢进行盐浴复合强化处理,考察了碳氮共渗温度和时间对F690钢渗层组织、相结构及硬度、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QPQ处理后,F690钢表面形成由Fe3O4氧化层、Fe2C/Fe2N化合物层及扩散层组成的渗层,且渗层组织平整均匀。随着QPQ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渗层厚度增加,渗层硬度均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共渗温度为570 ℃、时间为60 min时,F690钢的渗层硬度达854HV,较F690钢硬度提高1.7倍。与F690钢相比,3.5%NaCl介质下渗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腐蚀速率降低了86.71%,摩擦系数下降约12%,磨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40Cr钢硼稀土共渗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0Cr钢进行了硼稀土共渗处理,得到了稀土硼的共渗层。研究了稀土元素对渗层组织结构、硬度、耐磨性以及渗层冲击局性和表面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和Ce渗入了钢中,改善了渗层的组织,使渗层的表面硬度和耐蚀性及耐磨性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渗层的局性显著地增大。脆断前吸收的功增大了一倍。  相似文献   

5.
师文林  郝志宏 《煤》1996,5(4):37-38,35
介绍煤矿生产中,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两种类型的刮板输送机的使用情况,分析了这两种型号的刮板输送机溜槽中板的损坏原因,并从力学角度分析了溜槽中板变形的机理。为了彻底解决溜槽中板损坏,提高刮板输送机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出了双中板溜槽,从结构上逐项进行了研讨,如溜槽中板材料的选用、槽帮制造工艺,溜槽间的连接装置、电缆糟结构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突破;介绍了双中板溜槽刮板输送机与其它设备的配套情况和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决定矩形断面拐段溜槽(以下简称拐段溜槽)结构形式的条件,实现了拐溜槽各零件尺寸及重量的电算化。  相似文献   

7.
明确了转载溜槽的定义和设计原则,分别对其不同结构型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转载溜槽的成本、维护费用、适用带速与物料种类、控制料流能力、卸料高度及设计复杂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对比,最后给出了转载溜槽故障原因快速查找指南,可供设计和选择转载溜槽时参考,并方便转载溜槽的维护。  相似文献   

8.
王嘉智 《中州煤炭》2019,(12):117-120,124
为了系统研究散料输送系统转载点溜槽并规范溜槽设计流程,提高转载点溜槽的使用寿命降低溜槽运行维护的工作量,对常见转载溜槽设计生产及运行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溜槽设计理论和实际经验的相结合,提出了转载点溜槽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规范设计流程,经过实际项目的实施和检验,最终设计出满足实际物料输送的高效低维护转载溜槽系统。  相似文献   

9.
组合式螺旋泪糟的研究根据普通螺旋溜槽在现场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分选机理,设计了具有组、精、扫选组合式的新型螺旋溜槽。这种新型螺旋溜相,粗选溜槽设置在上部,精、扫选溜槽内外相套设置在祖选溜槽下部。粗、精、扫选槽体均有不同的结构参数。用设计的新型螺旋溜槽及普通螺旋溜槽对磁铁矿——石英(粒度范围一0匕。0)人工混合物料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螺旋溜槽的选矿效率比普通螺旋溜槽高71%,精矿品住高2.38%,回收率高——17——5.47%。马龙秋等中国矿业,1998()一种新型水力旋流器的研制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
《煤矿机械》2015,(8):176-178
对微型行星齿轮传动中的行星齿轮采用气体碳氮共渗的新工艺,通过反复试验,不断调整各工艺参数,取得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路线,降低了共渗温度、缩短了共渗时间,产品获得了更高的耐磨性和表面硬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废品率由15%~20%下降为5%,热处理能耗降低20%~30%,新工艺已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达到了使用寿命要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工艺条件对Ni-W-P-SiC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分析复合镀层的截面显微组织以及镀层的相结构。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与镀液的pH值和阴极电流密度有很大关系;复合镀层经氮碳共渗后,增强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结合力,使其由机械结合转变成冶金结合;X射线衍射表明复合镀层在镀态下的为非晶态,经氮碳共渗后转变为晶态,并产生很多新相。这些相的存在提高了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12.
组合式螺旋溜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普通螺旋溜槽在现场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分选机理,设计了具有粗、精、扫选组合式的新型螺旋溜槽。这种新型螺旋溜槽,粗选溜槽设置在上部,精、扫选溜槽内外相套设置在粗选溜槽下部。粗、精、扫选槽体均有不同的结构参数。用设计的新型螺旋溜槽及普通螺旋溜槽对磁铁矿──石英(粒度范围为-0.15~0)人工混合物料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螺旋溜槽的选矿效率比普通螺旋溜槽高7.1%,精矿品位高2.38%,回收率高5.47%。  相似文献   

13.
表面处理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模具表面处理新技术,包括了化学气相沉积(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CVD)、物理气相沉积(PVD)等,重点介绍了模具离子氮碳共渗与沉积类金刚石(DLC)膜复合处理的性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兖矿集团首次使用SGZ-764/500WK型刮板输送机过程中,发生了中部溜槽中板上弯变形的情况,造成刮板E型螺栓弯曲与折断,刮扳两端磨损加重,飘断链事故频繁发生。在拆检的96节中部溜槽上,中板均有不同程序的上弯变形,其平均变形量为74mm,最大变形量达问mm,滔槽中板上弯情况如图1所示n1上弯变形愿因分析该刮板输送机的突出特点是框架结构,挡板、铲板和封底三位一体,中部溜槽置于框架之间,通过哑铃销联接。11底板浮煤的影响经过工作面的实际测量,底板在没有浮煤的情况下,刮板上平面与溜槽中极的间隙为14mm,而在实际运行中,由…  相似文献   

15.
秦翥 《煤炭工程》2020,52(1):133-137
针对转载溜槽部件受力过大、磨损严重的问题,利用煤料卸运时的运行轨迹及能量转换关系,得出影响转运的转载溜槽运行条件与结构参数。通过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对直线型转载溜槽内的煤料在不同卸料输送带带速、转载溜槽倾角下的运行状态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当带速低于额定带速约25%时,煤料对漏斗的受力平均值最小且持续时间最短,当带速高于额定带速时,漏斗的受力平均值增涨较为明显|当转载溜槽倾角数值越大,则煤料对受料输送带的受力平均值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当倾角小于一定值时,存在煤料堵塞的风险。结论将为矿用装备绿色化发展提供合理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从溜槽尺寸确定、倾角选择、线路的安排、物料的轨迹、溢流的设计等几大问题,详细介绍溜槽设计的难点,提高了溜槽使用寿命、降低转载点的噪音,提高输送系统的整体稳定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静 《煤炭技术》2012,31(6):14-16
通过碳氮共渗工艺试验,发现在控制齿轮热处理变形,提高齿轮的加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又多了一个途径。按碳氮共渗工艺所加工的280B型柴油机传动齿轮热处理变形小,硬化层质量高,满足了高速重载对内燃机车柴油机传动齿轮的性能要求,而且经济效益好,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工艺依据。最后对碳氮共渗渗层黑色组织的形成机理及预防进行分析,指出热处理工艺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消除或减少黑色组织的。  相似文献   

18.
刘玮  李殷  王海英 《煤炭技术》2002,21(10):15-16
在分析了现用的带式给料溜槽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曲面给料溜槽。  相似文献   

19.
铸渗工艺对刮板输送机铲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德权  高崭  张伟强 《煤炭学报》2009,34(10):1416-1419
采用涂料法在刮板输送机铲板表面渗硼、铬和碳以形成硬度较高的表面合金化层.通过改变合金粉末各自的比例来研究不同的涂料配比对表面合金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合金化层内主要含有Fe-Cr,Fe23(C,B)6,Cr23C6、马氏体和莱氏体;当涂料的配比:B为10%,Cr为80%,C为10%时,表面合金化层的维氏硬度最高达到800 HV,刮板运输机铲板表面的维氏硬度提高了近3倍;试样的表面合金化层的厚度在8 mm左右,且随着B含量的增加维氏硬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田福生  苏耀国 《现代矿业》2020,36(3):176-177
刮板输送机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但是,在工作面,特别是大倾角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易出现“上窜下滑”现象,影响作业进度和安全生产。为解决这个问题,对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头巷超前推采距离的计算和改进。通过计算和实践验证,当头巷超前推采距离(伪斜量)在8~10 m范围时,可以基本保持溜槽受力平衡,避免“上窜下滑”。改进后的试运行证明,方案可行,当月出煤量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