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有厂  高建成  代志旭  寇建新 《煤矿开采》2012,17(2):99-101,105
统计了平煤股份八矿建井以来40次煤与瓦斯突出情况,研究和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预兆,为尽可能地进一步掌握煤与瓦斯突出的共性,针对性地在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期采取对策,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7,(11):109-112
结合目前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监测报警系统的布设原则,煤与瓦斯突出判定方法及报警避难方法。该方法确保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安全撤离;及时准确判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一定程度避免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后可能的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灾害,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的突出危险程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缺乏定量评价方法,将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运用到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预测中,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预测模型。最后,对某煤矿9煤层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井筒揭煤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河南孟津煤矿井筒揭煤时煤与瓦斯突出情况及其教训,研究了井筒揭煤时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对策,对完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及其它井筒揭煤的有关规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3):168-170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人员关于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发生机理基础上,论述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对地质因素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为了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预防措施更加有效,需深入研究煤与瓦斯突出与地质因素的关系,以地质因素定量化为手段,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胡光伟  田宇 《山西煤炭》2011,31(12):34-37
根据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禀赋指标体系,并利用群组决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共同探讨了煤与瓦斯突出禀赋指标权重,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淮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地质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淮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淮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进行了瓦斯地质规律分析,指出了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为矿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构造煤层位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煤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必备条件。根据构造煤在煤层中的不同位置,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煤层位数值实验模型。利用RFPA2D对数值模型进行了数值试验,从应力应变、破坏分布、瓦斯压力和瓦斯梯度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顺煤层发育的构造煤分层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作用。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煤层中的构造煤层位影响着煤与瓦斯突出的始发条件,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层。研究分析认为构造煤层位并不影响原始煤层瓦斯赋存分布规律,但是决定了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主体和始突强度,诱发煤与瓦斯突出关键在于构造煤层内的高瓦斯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9.
<正> 煤和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是防治煤和瓦斯突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有严重煤和瓦斯突出的河南省安阳矿务局龙山煤矿开展了煤和瓦斯突出预测预报的试验研究工作,利用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煤的坚固性系数f、煤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 K、煤的筛分指数 C、煤层揉皱系数 R、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量 Q_绝等项参数,结合煤和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了煤和瓦斯突出的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丁集矿13-1煤层的突出指标实测数据,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指标因子分析模型,提取出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3个公共因子:力学因子、煤的物性因子和瓦斯因子。经过丁集矿煤与瓦斯突出实际情况验证,得出:丁集矿采掘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主要受地压影响较大,并且易发生以地应力为主的煤与瓦斯突出(压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煤质指标对煤尘爆炸的影响,通过20 L球形爆炸容器对具有不同工业成分的煤尘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进行测定。运用SPSS软件对测得的煤质指标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计算不同煤质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影响煤尘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的指标数据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空气干燥基下的灰分与固定碳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63,属于高度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抑制因子"和"激励因子"2大主成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煤质指标与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的计算模型,模型拟合度R值为90.6%。  相似文献   

12.
赵光荣 《煤矿安全》2012,43(6):41-44
为适应山西省政府提出的"资源整合、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煤炭政策,针对大倾角松软厚煤层开采技术,从采煤方法确定、工作面设备选型及液压支架防倒防滑等方面进行了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研究,很好地解决了大倾角松软厚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3.
曾晟  叶文浩  徐华清 《金属矿山》2020,50(5):117-123
煤型铀矿作为一种双重能源备受世界各国关注,从煤型铀矿中同时开采煤和铀资源对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协同开采”理念的提出为煤型铀矿资源合理开采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煤型铀矿 资源基本特征和煤型铀矿床开采经验的分析,认为煤矿先采影响地下水位,不利于铀矿回收,铀矿先采形成放射性直接影响煤矿能否继续开采,实现煤铀同步开采具有可行性。因此,借鉴金属矿床地下协同开采思路 ,提出了煤型铀矿床煤铀协同开采构想:将不连续煤型铀矿床进行分区、分段和分层,共享开拓系统;采用分区出矿分区支护的方式,解决顶板支护不到位和回采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压抽混合式通风方式降低氡浓度 和瓦斯排放。其中涉及到一些技术难题如不连续煤型铀矿床如何分区分段、各零散矿段如何合并、回采区铀品位高和瓦斯含量高的地段如何设置特殊安防措施及整个矿床如何综合疏水等有待进一步攻关,未来仍需在 煤铀协同采矿方法和工程技术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进一步丰富煤铀协同开采理论。  相似文献   

14.
何乐民 《煤》2006,15(1):18-19,38
魏家地煤矿属双突三软特厚煤层矿井,开采条件十分复杂,近8年安全生产状况良好,其根本原因是矿井改革采煤方法,矿井生产实现了高效集约化模式。矿井生产高效集约化模式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矿井安全生产实现了“五集中,五减少,五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大倾角厚煤层柔掩支架采煤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沟峪矿通过单腿支撑柔掩支架采煤法成功地解决了支架在大倾角煤层中顺利下放的问题,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利用柔掩侧放煤技术解决了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的问题,有效地回收煤炭资源.通过井下生产实践表明:单腿支撑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和侧向放煤技术相结合是开采大倾角厚煤层一个新的、有效的采煤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俯伪斜柔性掩护支架开采的框架及巷道布置方式,建立起新的采煤系统,为长沟峪矿大倾角厚煤层的安全开采找到了有效的技术途径,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其回收率达到93.8%.  相似文献   

16.
10-102轨道顺槽属于典型的"三软"煤巷,为提高采出率,设计采用小煤柱护巷技术,确定合理的煤柱范围为3~8m,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其采用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的可行性,并确定最佳的煤柱宽度为5.0m。现场应用过程中进行围岩位移观测,10-102轨道顺槽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为87mm,两帮相对移近量最大值为149mm,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的排空不仅是对能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是对环境的严重破坏。煤层气的抽采与利用一直都是艰难的课题。贵州盘江矿区近年来对煤层气实行高浓度发电,低浓度发电及民用,特低浓度及乏风瓦斯氧化利用的梯级开发,逐步实现煤层气的"零排放"目标。对其他矿区今后利用煤层气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在兴县发展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发展方面的整体思路,分析了公司煤炭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方式,对发展的主要路线、工艺和设备进行描述,并分析了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得出园区的整体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通过对气煤资源的合理利用,可达到"以煤制油,循环发展",同时解决了当地运力不足的难题,提高了煤炭的利用价值,为企业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9.
陈国红 《煤矿安全》2013,44(7):156-158
分析了沿沟煤矿"11·8"石门揭煤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并诱发底板岩层冲击地压事故,并通过煤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和煤岩体受扰动后拉应力的计算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诱发冲击地压的力学机理,最后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厚煤层放煤工艺参数的散体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放煤工艺参数,依据相似理论,采用散体相似模型的试验方法,分析了顶煤放落过程中煤矸的成拱类型,成拱几率,分析了不同放煤步距对煤矸流动形态及混矸程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两采一放提高了复杂结构顶煤的可放出性、顶煤采出率,使含矸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