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紫金矿业低品位与难选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香  臧忠江 《采矿技术》2006,6(3):178-181
我国矿产资源中小型矿山多、贫矿多、难选矿多与综合矿多.因此,除开发富矿体与综合利用之外,主要是开发利用低品位与难选冶矿产资源.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0年代初期创业时,就开发利用低品位金铜矿床,并开发利用含砷"卡林型"金矿床和其它难选冶地质资源,为我国低品位和难选冶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创了先例.  相似文献   

2.
正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研讨会于2014年19~20日在河南郑州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综合所组织承办。与会专家以矿产综合利用的技术发展为主题,以解决技术需求、寻求合作为宗旨,重点讨论了难利用、低品位和复杂共伴生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问题,及如何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开发效率。国土资源部储量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做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需要矿山企业、科研院  相似文献   

3.
今后 5到 1 0年 ,国家将积极贯彻实施关于鼓励外商到西部地区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矿业竞争的实力。这包括 ,外商投资勘查获得具有开采价值矿产资源后 ,国家将保障其依法享有优先开采权。矿产勘查费用可在开采阶段作为递延资产 ,分期摊销 ,优先回收。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可享受免缴、减缴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的优惠政策 ;对于外商与中方合作 ,外商通过技术投入使矿产资源回收率、综合利用率高于原设计水平或者国家标准的 ,以及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的 ,可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对高…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展示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科技成果,交流推广低品位矿、共伴生矿、复杂难处理矿、矿业废弃物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药剂、新标准以及矿业管理方面的新成就,提高矿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承办的"2011中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技发展研讨会"将于2011年11月上旬在河南洛阳召开。  相似文献   

5.
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经济评价有利于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高示范基地建设水平.通过对某石灰石矿技术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案例的分析,指出技术经济评价应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开采提供科学依据,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开展时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列入三大任务之一,标志着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工作正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迅速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面临着既要盘活更多的呆滞资源,又要研究新发现矿和深部矿的合理利用技术,这对综合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紧缺矿种和战略性资源,以难选冶铁矿、低品位铝土矿、有色金属共生矿、稀贵金属、低品位磷矿等为重点,针对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以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矿产勘查学学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矿产勘查理论不同于一般地质成矿理论,矿产勘查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四个方面。矿产勘查的核心是进行成矿预测,成矿预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对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的矿产资源存在一些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除了综合利用现有矿产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外,还要加大矿产勘查工作和成矿预测研究,开发新型产业和资源,特别是对于寻找非传统矿产资源尤为重要。同时,也要紧抓市场工作,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将科技创新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与保护全过程,提高矿业科技支撑能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强化自主创新,提高找矿效果。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推进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矿产勘查学学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矿业勘查理论不同于一般地质成矿理论,矿产勘查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四个方面。矿产勘查的核心是进行成矿预测,成矿预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对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的矿产资源存在一些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除了综合利用现有矿产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外,还要加大矿产勘查工作和成矿预测研究,开发新型产业和资源,特点是对于寻找非传统矿产业和资源尤为重要。同时,也要紧抓市场工作,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矿产综合利用》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的矿业科技刊物,198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国内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研成果与技术进展,矿产资源分析与地质评价,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以及选冶新工艺、新技术、新药剂、新设备等。设有选冶试验、工艺矿物、综合评述、资源开发、利废工艺、设备研制、问题讨论和试验简讯等栏目。本刊热忱欢迎各界朋友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了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和金属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针对我国金属矿产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金属矿产资源的可回收性、开发利用的风险性及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性强的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认为要促进金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依靠制度创新,而且要依靠技术创新,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和依靠科技进步搞好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矿业开发21世纪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姚香 《金属矿山》2006,(3):1-4,70
中国矿业开发问题21世纪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虽达到矿业大国,但非矿业强国;二是除极少数矿种如锑、稀土可持续利用外,很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矿产资源短缺,需国外进口;三是到21世纪末期,多种矿产面临世界性短缺,或需增加地探投入,或需再生资源利用,或需研制代用材料,或需从海洋提取,或需开发宇宙资源。这些问题目前并不严重,但应未雨绸缪,除提高资源利用率或综合利用率外,更要对未来资源开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有色矿山低品位矿床开采技术进步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降低采选成本,是充分开发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的主攻方向。开展低品位矿床新型采矿技术研究,既可大幅度降低回采成本和矿石损贫化,又能锻炼和培养科技骨干,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十多年来的应用研究表明,原地浸出是低品位金属矿床回收的有效方法,也是低品位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福建省矿产资源概况、资源特点及资源组合特征出发,分析福建省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福建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福建省矿产资源概况、资源特点及资源组合特征出发,分析福建省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福建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有关知识和总体要求,阐述了油气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战略选择主要有国内油气长期稳定供应战略、国家油气资源储备战略、油气资源全球化战略、油气资源节约战略、拓宽油气资源勘探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可持续利用的油气资源替代战略、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推进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对于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平、增强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近年来两权市场建设的进展,提出了今后两权建设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金鑫 《中国矿业》2012,21(7):34-36
我国矿产资源品种丰富,储量很大,但是矿产资源优势不优,尤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致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最后对循环经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有关知识和总体要求,阐述了油气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战略选择主要有国内油气长期稳定供应战略、国家油气资源储备战略、油气资源全球化战略、油气资源节约战略、拓宽油气资源勘探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可持续利用的油气资源替代战略、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