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贝尔凹陷褶皱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华  刘俊  刘建党 《中国矿业》2005,14(3):79-82,85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成藏条件最优越的凹陷之一,发育的构造样式以伸展断块为主,存在部分褶皱构造,研究褶皱构造不仅可以发现褶皱类圈闭,正确分析褶皱构造成因还有助于进行盆地构造演化分析。贝尔凹陷中褶皱构造油气富集情况差异很大,通过对褶皱构造成因进行分析,指出聚集油气最有力的褶皱构造是反向断层遮挡的断鼻构造和滑塌型背斜构造,值得继续探索的是塌陷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含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下油气成藏及分布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通过对中部断陷带进行平衡剖面模拟,结合盆地的充填特征、叠加性质,明确了中部断陷带构造演化过程及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含油气区带形成过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海塔盆地由残留盆地和被动裂谷盆地两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叠加而成的。文中又进一步将被动裂谷盆地期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初始裂陷期、强裂陷期、断坳转换期和坳陷时期。复杂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了中部断陷带3种类型含油气聚集带的发育:反转构造带、中央背斜或中央隆起带和掀斜隆起带。反转构造带控制着上部含油气系统的形成,形成时期为断坳转换阶段。中央隆起带和中央背斜带控制着中部含油气系统,形成时期为强裂陷期。掀斜隆起带控制下部含油气系统的发育,形成时期为初始裂陷阶段。  相似文献   

3.
南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的中南部,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不同的应力场作用,盆地内断裂带比较发育,南贝尔凹陷东次凹纵向上发育上下2套断裂体系,断陷期断裂体系和断坳期断裂体系,其构造演化和整个塔木察格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是一致的,纵向上经历了断陷期、断坳期、坳陷期等多期构造运动,即铜钵庙组—南屯组断陷发育期,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断坳期、伊敏组末—至今坳陷期。其构造活动对油气聚集成藏起到了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沉积的发育;控制烃源岩的展布;形成了多种圈闭类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油气运移通道作用。主要研究了南贝尔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总结了油气分布规律,对今后的油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长岭断陷的构造发育史。长岭断陷经过了裂谷、断陷、坳陷等不同的演化阶段,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断裂发育。由于断层形态、断层组合方式不同而表现出复杂多样的构造样式,主要有伸展构造样式、挤压构造样式、走滑构造样式等3种类型。圈闭类型主要有背斜型圈闭、断鼻-断块型圈闭、地层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长岭断陷主要受伸展构造样式控制,以断鼻、断块构造为主,该类圈闭多具有近源、断裂沟通烃源、纵向上多层圈闭继承发育的特点,成藏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5.
民乐盆地白垩系地层较为发育,具有较高的油气勘探价值。在民乐盆地的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民乐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早白垩世民乐盆地为走滑拉分断陷盆地,由西至东划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坳陷、东部斜坡3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中央坳陷进一步划分为7个二级构造单元,其中3个凹陷、2个凸起、1个低凸起和1个次凹。构造演化经历了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山中期和喜山晚期四期改造。对该区的下一步油气勘探评价和选区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为一小型的中新生代断坳叠合型坳陷,构造演化过程十分复杂,通过对七虎林河坳陷新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编制了各时期的构造图,分析了断裂的性质、期次和展布特征,七虎林河坳陷主体共发育拉张或张扭性正断层和挤压反转断层2类断层,主干断层以北东东向为主。七虎林河坳陷共经历了早白垩世断坳阶段、早白垩世末至晚白垩世挤压反转阶段、始—渐新世早期伸展断陷阶段、始—渐新世中后期整体沉降阶段、中新世差异沉降阶段、中新世末构造反转阶段和上新世以来弱伸展7个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刚 《煤炭技术》2012,31(10):139-141
作为胜利油田重要探区之一的济阳坳陷油气储量相对丰富。在高精度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济阳坳陷含油断块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坳陷内断块具有断层多、反向断块多、断块小的特征,自然断块内部发育众多的次级断层。多个断块所构成的断块区表现为"堑式"背斜、逆牵引、穹窿背斜及鼻状等构造形态;剖面上以地垒、阶梯状及"Y"字型断层组合样式为主。断块之间通过变换构造相连接,形成一个动力学变形相互协调的构造变形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三水盆地古近系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特征,在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采用平衡剖面解析的方法,划分了构造幕次与成盆阶段;结合沉积演化、岩相组合的变化,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结果表明:①古近纪经历了右旋张扭和右旋走滑—伸展2个构造幕次,形成了裂陷中期、裂陷晚期2个裂陷期次,分别形成了裂陷中期的TSQ1、裂陷晚期的TSQ2两个二级层序。②裂陷中期可分为稳定断坳、断陷扩张、坳陷收缩3个成盆阶段,裂陷晚期对应坳陷萎缩1个成盆阶段;在4个成盆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将三水盆地古近系地层从下至上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对应布心组一段—布心组二段;SQ2对应布三段—西布组一段;SQ3对应西布组二段;SQ4对应华涌组。③SQ1与SQ2组处于裂陷中期的稳定断坳—断陷扩张阶段,形成了三水盆地最完整的粗—细—粗的沉积旋回,赋存了盆地内最主要的生储盖组合;SQ3与SQ4处于裂陷中—晚期,对应成盆阶段的坳陷收缩—坳陷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9.
荥巩煤田煤炭资源丰富,受构造格局控制明显。根据煤田构造特点,在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信息挖掘和再认识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荥巩煤田地质构造特征与地质构造形成机制、构造演化史及现存构造格局,建立了荥巩煤田控煤构造样式,将荥巩煤田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压缩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剪切和旋转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4大类,纵湾褶皱型构造控煤样式、堑垒型构造控煤样式、单斜断块型构造控煤样式、走滑型构造控煤样式、背斜型重力滑动构造控煤样式、掀斜型重力滑动构造控煤样式6小类。研究指导了煤炭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
拟在总结前人有关东海与南海盆地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整析两盆地的差异构造演化及其形成动力机制,选取盆地内部典型富生烃凹陷进行构造演化分析,依照盆地的构造演化进程,着重对比了各凹陷聚煤前基底构造、聚煤期伸展方式、断坳转化与聚煤后构造改造特征,旨在揭示两盆地构造控煤规律。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地层接触关系和构造特征,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早三叠世构造层、侏罗纪构造层和早白垩世构造层;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发育收缩构造样式、白垩纪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从各构造样式的特点得出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地球半径减小、岩石圈板块自转加快且向两极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收缩构造样式;进入白垩纪,地球半径增加、岩石圈板块自转减慢且向赤道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伸展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2.
茫汉断陷的构造特征复杂,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过程不清,制约了该区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深入。在该区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茫汉断陷的主干断裂及构造格局进行了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茫汉断陷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茫汉断陷内断裂发育,其中茫汉断裂和德胜断裂是控盆断裂,乌拉斯台西断裂包格特断裂控带断裂;茫汉断陷具有"两洼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北部次凹具有西断东剥的箕状断陷构造特征,而南部次凹具有东断西超的半地堑构造特征;茫汉断陷的构造演化过程经历了裂陷期(义县组沉积时期)、断陷期(九佛堂组-沙海组沉积时期)、断坳过渡期(阜新组沉积时期)和坳陷期(泉头组沉积时期-至今)4个演化期次。  相似文献   

13.
《煤》2015,(4):26-29
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东周窑井田地质构造位置、地层结构样式、构造演化和控煤作用特征。研究认为:晚古生代以来,井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3期构造运动,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三大构造层系,燕山期NW—SE向幕式、挤压—伸展作用,使井田位于煤田西北部隆起构造带,上古生界遭受不同程度剥蚀,且控制着井田西北—北部边界。井田内多发育NW和NE—NEE向正断层,前者形成于燕山早期,后者形成于喜山期,燕山中晚期挤压作用形成NEE向宽缓褶皱与两期断裂叠加组合,形成断背斜、断向斜、垒堑和断阶等构造样式,控制着该井田煤层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构造特征,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早三叠世构造层、侏罗纪构造层和早白垩世构造层;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发育收缩构造样式、白垩纪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从各构造样式的特点得出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地球半径减小、岩石圈板块自转加快且向两极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收缩构造样式;进入白垩纪,地球半径增加、岩石圈板块自转减慢且向赤道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伸展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5.
塔木查格盆地为一中、新生代裂陷盆地,受后期强烈构造作用影响,盆地结构及演化过程十分复杂。在系统解释南贝尔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从形成机制上将断层划分为张性正断层、张扭性或扭张性正断层和逆断层。主要断裂在发育期次上分为早期发育、晚期发育、长期发育,与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下部断层走向以NNE向、NE向为主,上部为近SN向、NNW向为主,断裂系统自下而上,以T22地震反射层为界,可划分为下部伸展断裂系统和上部走滑断裂系统。南贝尔凹陷构造样式可归纳为伸展型、张扭型、扭压反转型3类,不同的断裂系统对油气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指导南贝尔凹陷油气勘探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大的产油区,贝西次凹是贝尔凹陷最大的生烃次凹,是呼和诺仁、苏德尔特和霍多莫尔含油气构造的主要油源区,亦是贝西斜坡带复合油藏的主要目标区。通过成藏条件、油藏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贝西次凹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岩性油藏,具纵向多层位、平面分带的分布特点,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构造高点油气最为富集,建立了贝西次凹"源储一体、断砂匹配、复合成藏"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和规模增储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7.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勘探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南低凸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坳陷中部。通过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以及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松南低凸起四面环凹,供烃充足,存在生物礁灰岩、水道砂岩、滨海相砂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等储层类型,储盖组合发育,主要发育了浅层水道内的岩性(构造+岩性)圈闭和中深层的构造圈闭以及构造+地层复合型圈闭,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将松南低凸起划分为松南低凸起西部(断)背斜构造带和松南低凸起东部断背斜、断阶构造带,优选松南低凸起西部(断)背斜构造带为勘探有利区带,永乐X-1目标为有利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自新生代开始,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亚洲大陆东缘转化为西太平洋沟弧盆大陆边缘。激化了弧后地幔物质的活动,致使地幔上拱,地层侧向伸展。到新生代中期,在晋获断裂带南部长治段,局部垂直伸展开裂,形成小型裂陷盆地。这种裂陷不完全是对中生代构造的断承和反向发展,属叠加的新裂陷,文王山和二岗山断裂带为长治新裂陷的同生断裂。通过对沁水块坳构造背景、构造样式、剖面的研究,明确文王山和二岗山断裂带构造特征、断层活动、演化规律及对矿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查明煤层气盆地类型是确切了解煤层气盆地成藏条件优劣和科学进行煤层气战略开发的关键。从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控制因素出发,采用盆地原型及其迭加改造分析方法,研究了聚煤盆地的时空演化及后期改造特征,结果表明:煤层气盆地内煤层气富集成藏受盆地聚煤期及后期改造类型的控制;煤层气盆地有克拉通内盆地、克拉通边缘或中间陆块盆地、坳陷盆地、裂陷盆地、前陆盆地5种聚煤盆地类型,有断褶热力改造型、断褶改造型、断褶埋藏改造型、断褶埋藏热力改造型、断褶剥蚀改造型、断块改造型、断块埋藏改造型、断块热力改造型、断块埋藏热力改造型等9种改造类型。根据"聚煤盆地原型+改造类型"的煤层气盆地双层次分类方案,将我国64个煤层气盆地划分为23种煤层气盆地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20.
毛易矿区及其外围的主要控煤构造样式为隔档式褶皱和层间滑动断层,在经历了印支期以来多期构造作用后,形成了以毛易-晏家铺向斜为主体,逆冲推覆构造为基本构造格架,且盖层构造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分段、东西分带的特征。研究区大量斜歪褶皱、构造透镜体、擦痕等构造均指示逆冲推覆的性质,镜下显微构造现象显示了该区所处的浅层低温变形环境。软弱层的存在为滑脱构造提供了基础,煤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