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矿业为我国经济快速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其产生了大量荒地,造成了水污染、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以及其他环境破坏,同时加剧了土地短缺。矿区废弃地复垦面积占退化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0%~12%,且恢复过程较为缓慢。金属矿山开采的废弃地往往金属毒性更大,缺乏大量营养物质,更难以恢复植被。目前对矿山环境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基质改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技术,国内大多采取基质改良和生物复合修复方法,并且对于矿山土地复垦采取交替复垦工艺和废石尾矿充填采矿法,及时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针对金属矿山尾矿的资源化利用,阐述了多种基质改良技术及耐受植物的筛选,因地制宜种植耐性大的优良植物,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然而许多成果都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未大规模地进行实际应用。为加快矿山废弃地的恢复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为矿山生态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实践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金属矿山废弃地(尤其是尾矿库)因重金属含量高、营养贫乏等限制因子需要人工协助恢复。表土覆盖、尾矿基质改良、植物修复是目前较常用的生态恢复技术,但仍需要实践的检验。探讨了我国生态恢复实践中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较为具体和可操作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金属矿山开采后的废弃地(如尾矿库)表面形成极端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生态恢复.简述了恢复生态学在废弃地治理方面所应用的理论基础,总结了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包括废弃地工程处理、植被恢复、区域生态系统重建等途径,介绍了我国在金属矿山废弃地复垦、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改良土壤肥力及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等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讨了今后我国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林  曹珂  车轩  程刚 《现代矿业》2013,29(12):170-172
在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矿山废弃地的主要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基质改良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及植被种类选择,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生态修复技术的综合利用是实现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指出了生态修复评价体系是目前此领域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
赣西北土龙山由于金矿的开采导致植被破坏、表土剥离,废渣堆积形成大量的废弃地,水土流失严重,废弃地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易导致更大范围的污染,金矿开采停止后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显得尤为必要。土龙山金矿废弃地污染物主要是存在于尾矿废渣中的氰化物和重金属砷、镉等,植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缺乏。目前主要采取2种措施修复生态,重建植被防止尾矿废渣的流失。根据尾矿废渣的限制因子因地制宜选用耐性植物进行植被重建,经过三年的观察,筛选出巨菌草和五节芒做为金矿废弃地植被重建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基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王志宏  李爱国 《中国矿业》2005,14(3):22-23,27
矿业废弃地破坏和侵占了大量土地资源.因此这些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成为目前世界尤其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矿业废弃地的基质改良是生态恢复的核心问题与技术,本文介绍了几种植被恢复中的土壤基质改良方法,如施用营养物质、Ca^2 、施用石灰等改良剂,并且就具体问题提出了表土转换、生物修复、植被恢复等土壤基质改良措施。最后提出了矿山废弃地土壤改良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梯田整地法应用栽植模式下,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分析测试方法,调查研究金银花栽植的门头沟矸石废弃地土壤基本性状及金银花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矸石废弃地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不存在盐化、酸化危害,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适宜、较适宜水平,金银花对N、P养分的吸收量较大;金银花长势良好,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能够快速覆盖地表;金银花地植被种类由2010年11种增加至2011年17种,且增加2种本木植物,生态群落植被演替进程较快,初步形成了10余种伴生物种的灌木层、草本层生态群落,生态修复效果良好。研究表明金银花可用于矸石废弃地的绿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关闭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策略与方法,在梳理国内外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成果、研究区关闭煤矿废弃地复垦修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将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引入到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关闭煤矿废弃地进行干扰剖析,提出了与研究区实际相符合的构建关闭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保障机制、开展复垦修复适宜性评价和设计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钒钛磁铁尾矿库沉积滩浅表层尾矿的土壤特性,采用有机生物菌肥、团粒促进剂、抗旱保水剂为主要改良材料,辅以速效复合肥对尾矿进行原位改良,通过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将钒钛磁铁尾矿与改良材料混合后制成不同配比的人工土壤,选用羊胡子草、牛筋草等8种乡土耐受性植物,通过测试分析和种植试验,研究尾矿改良的人工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特征。结果表明:钒钛磁铁尾矿经原位改良的人工土壤质量符合绿化种植土壤标准,种植的乡土植物具有较好的成活率和覆盖度,能满足尾矿库闭库复垦的要求,表层人工土壤的较优配比为有机生物菌肥12%、团粒促进剂0.4%、抗旱保水剂0.05%、速效复合肥0.6%;底层人工土壤的较优配比为有机生物菌肥4%、团粒促进剂0.8%、抗旱保水剂0.2%、速效复合肥1.2%。  相似文献   

10.
铜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文玲  徐晓燕 《矿业快报》2008,24(1):8-10,23
分析了在金属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尾矿、废石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导致对土地大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并造成矿山废弃地土壤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以铜矿为例,说明了矿业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的产生及形态,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和生态修复方法,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以郑州市矿区为例,结合无人机遥感调查、野外实地调查等技术,明确了研究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即当前矿山土地资源破坏总面积约为19 105 000 m2,仅有9%的土地资源完成了生态修复。经过治理的矿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6.6 g/kg,植被资源覆盖度为25.07%,空气达标率为80%,区地上地下水资源均呈现出匮乏状态。当前矿山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从土地资源、土壤适宜性、水资源分布、植被资源覆盖、水土流失、空气质量等方面出发分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保障相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矿山开采对区域建设提供了物资保障,但也留下了危岩、地面塌陷、基岩裸露、植被覆盖率下降、扬尘等严重的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地区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形势急迫。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区为例,分析了废弃矿区存在的地质及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出了矿山修复细分目标,并针对性提出了成套技术方案,为京津冀地区矿山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区域矿山修复及环境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矿山开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矿山生态修复是必然趋势,研究矿山生态修复系统工程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法律法规及制度、管理机构、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我国矿山废弃地及其生态修复现状,提出了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鞍山铁矿露天采坑废弃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鞍山市大孤山露天铁矿山已有80多年的开采历史,矿山开采对周边和采坑的土地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影响。近年来,关于矿山采坑废弃土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其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鞍山市大孤山铁矿露天采坑不同段阶上废弃地土壤动物的调查研究,查明了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动物演替的基本生态特征,并对比研究了在人工扰动条件下和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动物丰度的特点,总结了自然恢复条件下土壤动物演替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废弃露天矿山综合治理是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对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工作开展长期持续性的监测,是落实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监测的必要手段。为了科学评价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进展与成果,在文献检索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生态管控、地表修复和景观格局三个方面探讨了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可支持的修复工作监测内容和数据获取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指标评价方法。最后,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对提出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实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可以为废弃露天矿山的地表修复进展、修复模式和修复成效提供快速监测数据支持,使得从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分析废弃露天矿山地表修复效果具有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可以形成可供借鉴的数据分析与评价体系,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开发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废弃矿山多存在地灾隐患、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问题,亟待生态修复与再利用。在生态文明时代,矿山生态修复更加强调统筹空间要素的系统评估和治理。为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径,以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国土空间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以南宁市大都市区为例,基于矿山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以重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目的,构建了集"本底评价、功能分区、修复提升"为一体的规划体系。通过划定矿山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开发程度,预判土地资源供应能力,并采取需求、供给相匹配的方式,确定各类废弃矿山的修复目的,分类提出多种生态修复策略,以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堆池浸工艺废弃矿山土壤的主要问题,对某离子型稀土矿生态修复方案进行设计,废弃地恶劣基质转变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是修复的关键,为同类型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堆池浸工艺废弃矿山土壤的主要问题,对某离子型稀土矿生态修复方案进行设计,将废弃地恶劣基质转变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是修复的关键,为同类型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省唐山市首钢马兰庄铁矿尾矿库作为研究对象,在现场选取12个样方,利用野外勘查的植被统计数据作为评价体系中指标数据,对马兰庄矿生态重建因子进行深入分析。从植被方面选取11个指标,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代表多度,多度的方差贡献率最大,据排序结果得出11号、12号样方以紫穗槐为优势种的生物多度最多,生态重建性最好,而10、5、2号样方分别以沙棘和白柠条为优势种的生物多度最低,生态重建性最差,其余样方生态重建效果居中。因此需进一步提高生态重建效果差的区域植被生态重建水平,因地制宜栽植适生植物,不断提高尾矿库复垦土地实际利用率,评价结果可为尾矿库区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露天开采的废弃大理岩矿山,明确得出:矿区现有63个采坑,18处高陡边坡,3处废弃渣堆,20处石料堆,6处危岩体,1处不稳定斜坡,6处废弃建筑,土地损毁面积297679.41 m2,原有地质环境条件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消除矿区地质灾害、修复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基于地质工程情况,采用结构面赤平投影理论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