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朱佑元 《煤炭工程》2004,(B05):53-54
原规划已有一回35kV线路报废,新架设一回110kV线路,现场逐基杆塔查看,发现原有杆塔大部分可利用,报废将造成较大损失,利用原线路升压改造,直线杆利用,承力杆更换,改造塔头增加避雷线,利用自然接地体,技术可行,经济效益显著,经受过多次恶劣气象条件的考验,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朱佑元 《煤炭工程》2005,(11):13-14
文章以平煤十三矿电源线路设计为实例,提出了采用35kV线路杆塔,解决《煤矿安全规程》不允许10kV及其以下的矿井架空电源线路不能共杆架设、近距离大截面分裂导线设计等问题,为设计中不断遇到的大容量(负荷)、近距离、线路走廊狭窄问题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输电线路施工中耐张转角杆塔中心位移对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以及耐张转角杆塔中心位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采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压输电线路下压煤是许多矿区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采动变形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杆塔的采动变形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杆塔所处位置不同,将工作面沿推进方向划分为五个区域,并分别阐述了杆塔处于每一区域的移动变形规律,总结了杆塔位于地表移动盆地不同位置移动变形规律的特点,并结合矿区实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煤矿塌陷区高压输电线路铁塔倾斜调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井供电线路中,有相当部分线路杆塔在煤矿采空区上,由于采空区地表不断塌陷变化,导致线路杆塔基础下陷、杆塔倾斜,严重时发生倒杆(塔)事故,影响矿井安全供电。当前,国内供电行业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线路电杆倾斜调正技术研究较多,但对线路铁塔的倾斜调正研究甚少,没有成熟的调斜经验可以借鉴。从线路安全运行维护角度出发,通过长时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套成功的铁塔倾斜调正技术方案,并在现实工作运用中不断完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闫江太 《煤》2019,(8):93-94
在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都发生极大的变化,同时增加了对电能的需求量。根据目前情况来看,电力供应非常紧张,由于110 kV架空线路长时间的开放运行,再加上自身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使架空线路的故障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了用电用户的生命安全。因此,文章对110 kV架空线路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微型桩基础是一种能够适应输电线路基础受力特点的新型基础型式。选择安徽地区典型软土地基条件,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微型桩杆塔基础在安徽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微型桩群桩基础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可在今后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平顶山矿区大多处于丘陵地段、雷电活动较为频繁,雷电对平顶山矿区6kV线路造成了很大危害的实际情况,平顶山煤业集团研究设计了一套6 kV线路防雷技术,对此套6 kV线路防雷技术杆塔进行了校验和耐张塔防雷计算与分析。给出了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力杆塔倾斜实时检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登峰 《煤》2012,21(5):35-37
输电导线主要靠电力杆塔来支撑,电力杆塔倾斜过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输电线路的稳定性,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厂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针对电力杆塔倾斜问题,本文设计一种电力杆塔倾斜实时检测预警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对电力杆塔进行24 h不间断实时检测,并且在其倾斜角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发出预警信号,为电力系统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对耐雷水平的影响,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输电线路避雷器的防雷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1.
夏顺俊  赵俊  张仁强  戴如章 《中州煤炭》2022,(5):293-297,305
500 kV江阴长江第二跨越是华东电网500 kV输变电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跨越塔高度高(385 m),有必要设置作业人员运输施工升降机用于垂直运输特大型输电塔结构安装和架线施工作业人员,以有效提高作业工效,降低安全隐患。升降机吊笼装置承载人员至高空作业,其安全性尤为重要。吊笼固定方式类似可滑动的悬臂结构,机械稳定性不高,且吊笼伸出面积较大,受风载荷影响大。为了确保校核结果的准确性,充分考虑吊笼受力载荷,根据GB/T 26557—2011分析得到吊笼最危险载荷情况。为了加快工程校核速度,更加准确地描述吊笼实际应力、应变等特性,采用结构化方式对模型进行处理,并考虑焊接结构特性和材料内部阻尼特性等多种因素,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准确计算。最终得到吊笼结构校核结果,提出了相应工程建议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2.
乔瑶峰  彭琨 《中州煤炭》2023,(4):301-305
白坪煤业13031工作面对应地表山顶存在一个高55 m钢桁架结构的铁塔。铁塔东部及南部均为陡峭悬崖,下部压煤区域煤层厚度5.0~13.8 m,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铁塔存在受采动影响地表移动变形出现基础沉降、塔身变形甚至失稳倾覆。为了有效保护广播电视信号铁塔免受采动影响,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经过系统分析、充分论证,采用可调式联体井字梁基础改造加固技术、可调整联体井字钢梁基墩架构改造和抱箍式注浆加固技术,有效保障了铁塔安全,实现煤炭生产与矿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开采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老旧城区内采用定向钻进敷设地下管线,常常需要从已有的各类地下建(构)筑物或管线下方穿过,方案设计时就应考虑新建管道与之安全距离的取值问题。以厦门市某110 k V电力电缆的定向钻进工程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对国内现有规程规范及工程实例调查的基础上,对电力电缆保护管定向钻进敷设安全距离取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优化工程定向钻进敷设方案,指导该工程的建设,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指导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站的正确设计和安全运行,以贵州某煤矿为例,对瓦斯燃料气源的赋存和供应进行研究,结合建设场地限制、用电负荷、电力接入等条件,从经济和技术方面开展了低浓度瓦斯发电站建设经济与关键技术分析,最终确定了发电站的瓦斯气源安全输送方式、装机容量、装机台数、站场布置与经济效益可行性。工程应用表明,干式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保障系统符合现场应用和安全要求,2×500 kW的装机规模容量能适应气源波动且经济合理,400 V电力接入和10 kV:35 kV升压变压器符合供配电条件,站场布局合理规范,满足发电站建设工程需求,节能减排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刘聪  于天蛟  马文远  谭文刚  杨乐 《中州煤炭》2021,(9):209-212,218
目前10 kV配网通常采用带电倒负荷的形式,但当合环电流较大且线路本身负荷较大时,会出现线路及设备过载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从理论上分析了合环潮流中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现场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配网环网电流控制策略,利用PSASP仿真系统对10 kV配网合环电流分别在调整主变分接头、投切电容器和调整系统运行方式下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了配网环网电流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控制策略进行配网合环倒负荷,年均减少停电50余次,多收回电费成本6万余元,同时提高了用户用电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带电作业已经成为较为广泛的作业方法。带电作业虽然保证了电网的不间断运行,但也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危险性,展开了带电线路中带电作业人体安全距离作业下的临界电场研究。建立35、110、220 kV等级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研究了临界安全距离下的临界电场。根据计算结果,得到了人体表面在临界安全距离下的电场值随电压等级变化的趋势。分析了人体不同位置的电场差异性,以220 kV电压等级下的电场计算结果为例,其最小值位于左肩部,仅为1.07 kV/m,最大值位于左脚腕处,可达14.71 kV/m,二者相差13.71倍。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带电作业人体电场监测与报警设备研制时,需要考虑报警器穿戴位置进行报警阈值的设定。基于穿戴式近电感知装置结合仿真数据进行了试验验证,验证发现,报警距离误差最大值仅为8.26%,由于偏差的存在,在实际应用中对报警阈值设置10%的裕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樊晓丹 《中州煤炭》2019,(5):92-94,101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矿石资源需求逐渐增大,大量矿石的开采,形成大量的采空区。采空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地面出现裂缝和塌陷,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采用瞬变电磁法对煤矿采空区地质勘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瞬变电磁法工作原理和瞬变电磁设备主要功能和参数,然后,以某研究区为例,采用Grapher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采用Surfer软件对电阻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根据中心回线和重叠回线电阻率断面上的异常区域,对采空区的位置和充水断层的位置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8.
介绍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使用ATP-EMTP电磁暂态分析软件,以矿区常用的110 kV级输电线路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雷电直击输电线路的两种主要形式:一是雷击杆塔塔顶及其附近避雷线;二是雷绕击导线,仿真研究接地电阻大小的变化对耐雷水平的影响、加装与不加装线路避雷器和增强线路绝缘能力对耐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璐 《中州煤炭》2022,(8):43-49
研究生态恢复方法,以恢复西部地区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以无痕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生态恢复的设计理念,遵循自然循环性、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以及安全性原则,通过湿地用水预处理、湿地用水净化工程以及生态景观修复工程3部分设计景观设计生态恢复工程,为恢复西部地区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西部地区某市的黄河湿地作为研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景观设计生态恢复项目实施后,黄河湿地的斑块数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明显提升,黄河湿地沉积物内的总有机碳、总磷以及总氮呈现下降趋势,验证了景观设计生态恢复项目可以改善西部地区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范民优  范存章  赵岩 《中州煤炭》2018,(11):115-118
针对井场的防雷问题,开展了井场直击雷防护技术研究,有效确定了钻塔避雷针保护范围,对常见的钻塔避雷针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制定了详细的结构方案。并开展井场接地装置的研究,对现有接地装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标准化设计改进,使得接地体满足合格、经济、方便安装拆卸重复使用等要求,设计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可反复多次使用的野外钻探专用接地装置。有效改变雷电的主放电渠道,使保护区内不落直击雷,并在全队钻机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