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根据千秋煤矿大断面交岔点的变形破坏情况,分析了交岔点失稳破坏的原因,提出在原有锚网索喷支护的基础上,采用壁后注浆加固、千斤柱+箱式梁+36U型钢+对焊点柱的复合支护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支护技术能够减少交岔点围岩变形,对控制大断面交岔点围岩稳定性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波  杨张杰 《煤炭工程》2019,51(10):40-45
为解决煤矿井下大断面交岔点巷道的支护问题,特别是孤岛煤柱下特殊地段交岔点破碎“牛鼻子”楔形墙体围岩稳定性维护难题,结合许疃矿-500水平轨道石门交岔点的工程实例,对大断面交岔点“牛鼻子”楔形墙体的破坏变形特征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楔形墙体岩柱的稳定性是交岔点巷道整体失稳的主控因素,并对交岔点楔形墙体对拉锚索补强作用进行了分析,形成了针对破碎“牛鼻子”楔形墙体的注浆预加固与对拉锚索补强支护的新技术。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对孤岛煤柱下大断面交岔点破碎“牛鼻子”楔形墙体围岩起到了有效的加固和控制变形的作用,提高了交岔点巷道的整体稳定性,发挥了交岔点巷道顶帮底互控效应|交岔点修复70d后变形趋于稳定,两帮位移量小于100mm,顶底板位移量小于85mm。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夹河煤矿深部大断面3号交岔点难以支护的问题,分析可知3号交岔点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高地应力、开挖扰动以及支护体和围岩强度与结构的不耦合,据此提出了锚网喷+锚索+底角锚杆+中间岩柱双控锚索的耦合支护技术,现场应用表明:采用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后3号交岔点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69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5 mm,3号交岔点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黄辉 《河北煤炭》2008,(1):24-25
阐述了孤岛煤柱复食顶板条件下,邢台矿在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难点和施工工艺,介绍了大断面复合顶板锚网(索)支护机理及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5.
清水营煤矿井田属弱-中等富水性,二煤顶底板岩层导水性好、富水性强,大巷交岔点施工难度较大,易变形破坏失稳,基于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思路,在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和地质力学评估前提下,提出大巷交岔点采用拱形断面及锚喷+锚索+可缩性钢支架的支护工艺,有效解决了交岔点变形、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6.
吉克煤矿井下巷道交岔点永久支护多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格栅拱架的应用解决了交岔点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易发生变形现象,为该矿在软岩交岔点巷道支护技术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大断面交岔点顶板变形与加固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交岔点断面大,厚复合顶板,顶板淋水大等实际情况,模拟分析了交岔点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得到在交岔点顶板受较大的水平应力,在交岔点岩柱上垂直应力最大.提出对交岔点项板采用化学加固封堵顶板水和锚索补强支护,能充分发挥锚岩支护体的整体承载能力.工程应用表明,对交岔点顶板采用化学加固和锚索补强支护后,有效地控制了交岔点围岩变形,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深部大断面交岔点所处环境复杂,受多次掘进影响,应力集中程度高,支护难度大。通过分析交岔点巷道的受力及其破坏形式,探索采用了加密锚索和对拉锚杆(索)支护技术,提高了交岔点巷道的支护强度和围岩整体性,改善了牛鼻子的结构,保证了牛鼻子的减跨和对顶板的支撑作用,有效地控制了交岔点巷道的变形。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复杂条件下特殊地段软岩巷道支护问题,特别是一些前期受采动影响和后期煤柱长期作用下的大断面交岔点巷道"前掘后修"、"屡修屡坏"的支护难题,基于许疃煤矿-500 m水平轨道石门交岔点巷道的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断面交岔点巷道低强度围岩的变形影响因素、变形规律、差异化支护技术及其作用和支护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大断面石门交岔点差异化的支护理念、设计方案及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五大分区的差异化支护方案后,支护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围岩的自承能力得到提高,交岔点范围内两帮最大位移为102 mm,顶底板最大位移为69 mm,有效控制了特殊地段大断面交岔点巷道低强度围岩的大变形、强流变的失稳问题,保证了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0.
鲁小春 《煤炭技术》2008,27(6):58-60
以软岩大断面交岔点为研究重点,通过对锚网喷+锚索支护分析,进行锚网喷+锚索联合支护对软岩大断面交岔点的试验研究,以探索张集煤矿在软岩条件下的支护改革。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大断面交岔点施工支护设计方法和施工过程中的不足,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和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机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锚网喷+锚索+反底拱"支护设计方案。实践表明:大断面交岔点施工顺序为先施工小断面导硐,再扩掘至设计大断面;并采用光面爆破、及时支护、施工反底拱地坪形成封闭应力承载拱圈等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围岩的自承能力,有效控制大断面硐室变形,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深井大断面交岔点所处环境复杂,受多次施工扰动影响,应力集中程度高,支护难度大。通过调研分析交岔点破坏原因,提出深井大断面交岔点应采用"减垮强支"综合围岩控制技术,能有效地控制交岔点巷道围岩的变形,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大断面软岩车场交岔点采用锚索、锚杆加钢筋网联合支护方法 ,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煤矿安全》2016,(11):61-64
为解决T型巷道交岔点跨度大、围岩控制困难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研究T型巷道交岔点围岩破坏特征、控制机理和控制效果。研究发现:巷道交叉三角区域是最易失稳区,破坏形式有顶板冒落和弯曲下沉,影响因素有巷道断面、岩体强度、交叉角度和埋深等;基于加强两巷相交初期三角区域支护原则,提出T型巷道交岔点主巷、支巷和三角区锚网索加强支护技术和参数;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表明锚网索加强支护后,围岩应力值和应力集中程度都明显缓和,巷道位移在可控范围之内,受力环境明显改善,支护形式和参数选择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大断面立体斜交岔点支护与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煜  韩立军  张洋  梅凤清 《金属矿山》2013,42(5):34-36,40
为了解决立体斜交叉巷道交岔点因交叉断面大、开挖扰动大、施工难度大而造成的支护效果差的难题,提出对交岔点采用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刚柔联合支护方式,先对上部运料巷进行锚网索预加固,而后在巷道交叉段应用型钢支护,并采用盖挖法进行交叉段的施工。实践证明:这种支护方式和施工技术支护效果较好,起到了保证安全、降低施工难度、缩短运料巷运输中断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锚索加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锚索加固技术是用锚索对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破碎带和大跨度断面进行增打的加固。由于交岔点断面大,有的存在厚复合顶板,造成在交岔点岩柱上垂直应力最大,对交岔点顶板需补打锚索加强支护,这样能充分发挥锚岩支护体的整体承载能力。就承载能力而言,在大跨度断面的支护和对冒顶区域的支护上,锚索支护相对常规支护来说都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对大断面软岩车场交岔点采用锚索,锚杆和钢筋网联合支护方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深部大断面交岔点结构复杂、应力集中程度高,支护难度大,通过现场调查交岔点的破坏形式,分析了破坏机理,采用"先让后抗、适当让压"的支护思路,实施锚固索耦合支护及底角锚杆控制底鼓,采用"双控锚杆"降低了独立岩柱长细比,提高了交岔点"牛鼻子"部位的支撑能力。将试验方案应用于工程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煤矿开采》2016,(6):49-53
对旧采区进行复采时工作面会多次穿越空巷。过空巷时回采巷道与空巷会形成多个交岔点。交岔点附近回采巷道变形大、交岔点处顶板冒落、两帮破碎是复采回采巷道稳定性的主要问题。圣华煤业现场统计观测表明,在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交岔点附近巷道变形严重、空巷冒落次数增加,围岩破碎。建立了交岔点围岩应力分布的力学模型,分析了交岔点处围岩应力分布情况,结合现场实测和相似模拟等综合手段给出了交岔点处煤柱压碎区的范围。分析了交岔点处围岩变形与破坏规律,提出了交岔点跨度的计算方法。现场实测表明设计支护强度能够保证巷道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20.
煤矿深井大断面交岔点结构复杂、应力集中程度高,支护难度大,通过现场调查交岔点的破坏形式,分析了破坏机理,采用"先让后抗、适当让压"的支护思路,实施锚固索耦合支护及底角锚杆控制底臌,采用"双控锚杆"降低了独立岩柱长细比,提高了交岔点"牛鼻子"部位的支撑能力.将实验方案应用于工程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