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华东地区立井井壁破坏位置、地层条件及破坏时间,对立井井壁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初步分析表明立井井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立井井壁和周围地层间垂直方向上相对运动产生井壁外侧面向下的“井壁负摩擦力”,造成井壁内应力超过原来设计中取无负摩擦力时的允许值,导致井壁破坏。根据华东地区立井井壁破坏位置、地层条件及破坏时间,对立井井壁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初步分析表明立井井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立井井壁和周围地层间垂直方向上相对运动产生井壁外侧面向下的“井壁负摩擦力”,造成井壁内应力超过原来设计中取无负摩擦力时的允许值,导致井壁破坏。  相似文献   

2.
立井井壁破裂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淮北新矿区立井井壁破坏和处理情况,分析破坏原因主要是与煤系地层直接联系的含水层水位下降,地表下沉,井壁受负摩擦力的作用,井壁强度不足,设计没有考虑竖向荷载等。  相似文献   

3.
论述立井井壁纵向负摩擦力存在的依据,目前计算负摩擦力以桩基为基础的计算方法存在欠缺,根据一定假设、井壁自重应力、井壁破坏深度和破坏应力,反算法推算出负摩擦力,再用数理统计和考虑适当偏安全,求出淮北、大屯和徐淮矿区立井井■摩擦力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淮北,徐州等矿区井壁破坏机理,采用空间弹性理论,对承受外荷载和自重作用的立井井壁、推导出近似的井壁应力计算公式,进而根据kupfer破坏准则,反演出井壁上负摩擦力的大小,可供新建井筒时井壁结构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以钻井井壁破坏形态,破坏位置及其所处地层条件的分析,指出了负摩擦力是钻井井壁破坏的主要原因,并首次提出了钻井井壁的整体强度低是其破坏的内部原因,还提出了消除摩擦力的途径和提高井整体强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平 《矿业科学技术》1995,23(2):26-28,37
立井井壁负摩擦力的大小是当今新井建设设计和破裂井壁治理中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根据已破裂井筒的井壁竖向极限承载力和井壁结构情况,按弹性理论求得作用于黄淮地区破裂井筒上的负摩擦力值,通过统计分析和综合比较,提出了黄淮地区负摩擦力的安全值。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研究冻结立井井壁实际受力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立井井壁设计中需要考虑负摩擦力及井壁自重作用的井壁厚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冻结井井壁破坏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冻结法开凿的立井井筒,若干年后发生井壁破坏,是我国近年来多次出现的工程问题。本文综合介绍了主要的破坏情况,进而统计分析了破坏时间、围岩水文条件变化及破坏点位置等方面的规律性,以井壁破坏的显现特征为基础,对其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最底部含水层水压头下降而沉降产生负摩擦力是井壁破坏的主因,而温度应力是井壁破坏的诱因。同时对主因和诱因对井壁所产生的应力情况进行了数学分析,给出了若干实测结果和计算公式,提出了今后防止井壁继续破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淮平原地区包括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煤矿的主、副及东风井在内的多个立井陆续发生井壁严重变形破裂灾害机理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井壁设计观念:用水平地压、施工载荷、竖直负摩擦力按时间和工况组合选择井壁结构,按荷载不同组合分别进行井壁设计的原则;冻结法凿井采用"外让内抗"滑动可缩井壁结构:为适应竖直负摩擦力,使外壁可缩而加了可压缩层,内壁因井筒装备不宜大变形,故使内壁"抗",在内外壁间安放滑动层使内外壁间可滑动,这种结构既满足井筒装备不变形,又适应地层下沉以减小竖直附加力.  相似文献   

10.
注浆加固井壁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明 《建井技术》1998,19(3):31-32,27
生产矿井井壁破坏集中在华东地区,井壁破 负摩擦力假说为主。提出了提高注浆加固质量的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