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瓦斯易自燃煤层采空区瓦斯抽采与煤自燃防治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特点;分析瓦斯煤火耦合灾害的致灾机理,确定了影响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耦合灾害的主控因素,识别了现有瓦斯与煤自燃防治技术潜在的伦理风险,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瓦斯煤火耦合灾害伦理风险评估模型;并在孔庄煤矿7436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7436工作面回采期间发生煤自燃的权重为0.262 3,发生瓦斯灾害的权重为0.205 4,瓦斯煤火耦合灾害的发生权重为0.529,工作面回采期间应特别关注瓦斯煤火耦合灾害的发生,且在单独治理煤自燃灾害和瓦斯灾害时,煤自燃灾害发生的概率高于瓦斯灾害。  相似文献   

2.
杨广文 《煤矿安全》2012,43(8):77-79
矿井瓦斯和火灾是煤矿井下的2大主要灾害,特别是在火灾与瓦斯危害共存的条件下,灾害的治理难度极大。提出了新的技术途径与工艺路线,即通过化学药剂吸收的方法快速降低控制区域的O2含量,从而达到同时控制煤炭氧化自燃与瓦斯爆炸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治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共生灾害,以111811综采面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分析,研究得出了采空区瓦斯浓度和自燃氧化气体浓度的分布规律。现场实际应用注氮防灭火效果良好,有效抑制了煤炭自燃,消除了瓦斯与煤自燃共生致灾的可能性,保障了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4.
易燃突出煤层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火防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及煤层自燃灾害危害的越来越大。论文简要分析了易燃、高突煤层综采工作面煤层自燃、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的形成规律,结合实际研究应用综合防治煤层自燃、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确保了回采工作安全进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6,(9):124-127
为研究综放采空区瓦斯与遗煤自燃耦合灾害特征及危险区域,及时预防耦合灾害事故发生,研究了综放采空区瓦斯与遗煤自燃耦合灾害形成条件及特征。以山西和顺天池矿井301工作面为例,提出并实施了采空区煤与瓦斯火灾害监测监控、高抽巷抽采瓦斯及灌浆防灭火等协同防治技术,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6.
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灾害严重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通过研究某矿井生产技术条件,对其3507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数值模拟研究了Y型通风情况下的"三带"分布规律,并采用合理的防灭火和瓦斯治理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瓦斯涌向工作面,抑制了采空区煤自燃,对于矿井防治瓦斯与煤自燃的复合灾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工作面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防治智能化程度低、缺乏灾害风险的精准分级管控等问题,构建了以瓦斯抽采与自然发火监测数据为基础、以风险分级智能化管控为核心的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采用API接口调用方式建立数据采集平台,构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K-Means聚类分析、预警规则知识库等方法的分析预警模型,设计开发了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软件,实现了复合灾害的精准监控、风险动态评判和智能预警。在试点工作面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直观展示复合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使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防治工作透明化,有效提升了灾害防治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综放采空区瓦斯与遗煤自燃耦合灾害危险区域空间分布规律,及时预防耦合灾害事故发生,研究了综放采空区瓦斯与遗煤自燃耦合灾害危险区域重建技术。在对遗煤自燃与瓦斯爆炸耦合灾害致灾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耦合灾害发生原因、判定原理和判定方法。以试验工作面为例,对采空区各气体浓度场测量、重建与分析,考虑其他可燃性气体对CH4爆炸界限的影响,叠加确定了各空间高度上耦合灾害危险区域平面范围,利用三维场重建程序结合空间插值技术,重建出耦合灾害危险区域空间立体分布情况,并对灾害空间参数进行了提取。最后,对采空区高位钻孔瓦斯抽放、隅角注防灭火材料技术方法进行了改进,使之满足耦合灾害防治需要,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瓦斯与自燃双重灾害并存采煤工作面采取防火、防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验证了复合灾害型采煤工作面综合治理技术应用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瓦斯与煤自燃灾害呈现复合化的现状,在分析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多场叠加演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场作用防治技术,并依据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层次分析模型,优选出以三相泡沫、高采出率开采、惰性气体以及瓦斯抽采为主的复合灾害场作用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应用该技术体系,指导了矿井复合灾害的防治,确保了支架后部CO体积分数≤10×10-6,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0.5%,回风流中瓦斯体积分数<0.2%。  相似文献   

11.
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矿压、煤炭自燃、采空区瓦斯流场、瓦斯爆炸等理论,对陈家山煤矿415采煤工作面发生的特大瓦斯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采空区煤炭自燃是瓦斯爆炸的引爆源;采空区深部积聚的大量瓦斯是爆炸的能量库;老顶回转垮落扰动采空区气体流动,使其达到爆炸浓度,气流经过煤炭自燃区域时,点燃了浓度在爆炸范围内的瓦斯,因而导致了特大瓦斯爆炸;煤炭自燃产生的局部瓦斯爆炸也可能导致瓦斯爆炸。  相似文献   

12.
同时受瓦斯、自燃双重灾害威胁的矿井的瓦斯防治及防灭火工作,往往是困扰该类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难题。以松河矿为例,探讨自燃、突出煤层群的采空区瓦斯综合抽采与预防煤层自燃技术,实现了该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矿井采场面积的不断扩大,开采深度增加,采空区面积扩大,导致瓦斯涌出和煤炭自燃隐患更加突出。通过建立矿井采空区灾害监测系统,分析瓦斯、自燃指标气体、温度、压差等预警参数,并提出预警关键技术。最后,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汪家寨煤矿X41103工作面生产初期瓦斯涌出量及瓦斯浓度均较低,但由于回风巷冒落的松散煤体遗留在采空区,在瓦斯抽采系统的负压作用下,导致采空区发生煤炭自燃,针对此问题,首先采用干粉灭火器以及防尘水直接扑灭回风隅角及往外5 m范围自燃煤炭及烧红的瓦斯管;其次利用瓦斯抽放管向采空区灌水灭火;最后采取打钻至煤层顶板向自燃区域注水熄灭火源及注罗克休泡沫充填隔绝采空区煤炭空隙等措施,成功地处理该采空区煤炭自燃事故。通过对该次自燃事故的原因分析,从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对防治采空区煤炭自燃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15,(7):182-184
针对梁宝寺煤矿3308工作面过断层停采期间存在的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分析了导致工作面瓦斯浓度升高及煤自燃征兆的原因。建立了高位钻孔抽放瓦斯及防灭火一体化技术、隅角堵漏控氧技术、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为基础的融合治理技术体系,结合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了相应的技术参数。通过现场应用,消除了工作面瓦斯与火复合灾害隐患,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对类似矿井和工作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隋着矿井开采的延伸,瓦斯,煤尘,冲击地压,地温等自然灾害程度不断升级,迫切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灾害防治技术,解决煤炭开采中安全问题,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煤层注水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煤层注水能有效治理煤尘,瓦斯,煤层自燃,冲击地压,地温等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7.
瓦斯与煤自燃共存研究(Ⅰ):致灾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福宝 《煤炭学报》2012,37(5):843-849
调研了我国主要矿区229对矿井的瓦斯与煤自燃灾害现状,其中74对具有瓦斯与煤自燃共存的灾害,且随着开采深度增加,此类复合灾害的矿井数具有增多的趋势.为此,研究了瓦斯与煤自燃共存的内在关联性及致灾机理,提出裂隙场、CH4浓度场、O2浓度场和温度场4场交汇是致灾充要条件;建立了典型煤岩体裂隙场中气体运移数学模型,并结合实例定量分析了N2,O2,CH4的体积分数与运移速度关系;剖析了瓦斯与煤自燃共存灾害的案例,验证了多场交汇致灾机理。  相似文献   

18.
姚向东 《煤矿安全》2007,38(3):20-21
通过对孔庄矿7338工作面支架拆除期间的防治瓦斯和煤炭自燃的分析,提出了相应工作面的瓦斯和煤炭自燃治理的结论和建议。对完善工作面支架回收期间的“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煤炭自燃是发生在井下、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形成灾害的一切非控制的燃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文中对煤炭自燃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矿井防灭火技术,并分析了我国在矿井防灭火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煤矿瓦斯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安全》2016,(2):161-165
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一直占主导地位,瓦斯作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伴生产物,一直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并且随着煤层开采条件的变化和开采工艺的变革,瓦斯灾害的防治难度不断增大。基于此,着重从瓦斯预测技术、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瓦斯煤尘爆炸防治技术和瓦斯预警与监测监控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瓦斯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针对现有瓦斯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瓦斯防治技术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