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1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强,这就对采矿技术和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对煤矿安全也越来越重视。由于近年来,我国煤矿各种事故频繁,国家要求煤矿必须建立运行可靠的监测监控系统。当事故发生后,往往是井上救援人员不能第一时间了解井下人员所在位置,因而失去了很多原本能成功救护的人员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液态CO2防灭火技术就是借助液态CO2汽化后本身的气体压力进行输送,并将其注入防灭火的区域。将液态CO2防灭火应用于矿井防灭火中有着氮气、烟气等惰性气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在经济上节省,运输上方便、灭火性能好等特点。文章在系统分析液态CO2的性能、灭火机理及压注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南屯煤矿实际情况,成功地将液态CO2防灭火技术运用于煤层自燃火灾的防治,利用电厂冷却塔的水进行水式汽化,成功地解决了在CO2释放后由于气体温度较低而引起的管路冻缩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屯煤矿93上02撤面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该工作面自然发火的原因,详细介绍了自然发火的治理过程和治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固化粉煤灰充填技术在南屯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固化粉煤灰充填技术对井下工作面联络巷进行充填处理,结果表明:固化粉煤灰完全能够替代传统的支护材料对联络巷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5.
李伟  郝迎格 《煤矿安全》2008,39(5):51-52
在分析南屯煤矿73上25工作面自然隐患危险区域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均压、封堵漏风、注浆、注氮、注胶体泥浆、注粉煤灰复合胶体、使用罗克休材料快速密闭等各种综合防治技术,有效的防治了采空区,工作面实现了安全回撤和封闭。  相似文献   
6.
随着矿井采场面积的不断扩大,开采深度增加,采空区面积扩大,导致瓦斯涌出和煤炭自燃隐患更加突出。通过建立矿井采空区灾害监测系统,分析瓦斯、自燃指标气体、温度、压差等预警参数,并提出预警关键技术。最后,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提高矿井开采煤层早期自然发火特征监测效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束管监测系统中,将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结合在一起,由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分析CO,CO2,CH4和O2,用气相色谱仪分析C2H4,C2H6和C2H2。该组合系统可快速、准确、稳定、连续地测定矿井开采煤层早期自然发火特征。  相似文献   
8.
郝迎格  王旭  郭英  郑旋 《煤矿安全》2011,42(8):98-100
矿井灾变发生后,人员的紧急避险及利用避险系统成功救援是矿工的生命工程。通过分析矿井灾害事故类型,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采区避难硐室设计方案,并进行计算和实践,具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满足避险人员各项生存技术指标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重复采动下巨厚岩层失稳仍引发大能量矿震的特点,通过分析重复开采中上覆岩层的冒落和移动规律,研究巨厚岩层关键块体的结构形态、在不同区域的受力情况以及断裂失稳特点,得出重复采动引发矿震的机理:一是采高增加造成采空区上方顶板"活化",导致原铰接平衡岩层结构发生滑落或剪切失稳,引发矿震;二是顶板岩层移动线外扩,导致边界区域岩层在平面和高度方向活动范围增加,造成高应力集中区巨厚岩层大范围失稳,引发强烈矿震。依据矿震诱发冲击机理,通过优化工作面开采设计、降低对危险区域的扰动和优化巷道围岩结构强度,有效地保证了被解放层采场的作业安全,实现了"有震、无灾"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0.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我国煤矿井下安全开采状况,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避险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探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原则,确定避险设施的类型,设计建设了"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过渡站+安全绳"的井下硐室紧急避险系统。该系统具有投资少,安全可靠,适合于我国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多等特点,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矿工安全避险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