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本文根据各类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湖北省及邻区地壳构造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概述各阶段的基本特征。认为扬子陆块与相邻陆块之间不存在古生代大洋盆地,它们有可能属同一大陆板块的组成部分;秦岭地槽或造山带具陆内性质,南秦岭—淮阳—张八岭—胶南地区为秦岭褶皱系内的印支褶皱带,区内高压变质带为印支期陆内俯冲产物;扬子地台边缘区逆掩-推覆构造发育,龙门山、大巴山—大洪山以及张八岭—胶南地块南缘具有含油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从螺旋运动规律结合地壳演化探讨螺旋构造,对黔西南—黔西地区中新生代成矿地质背景作系统总结。贵州地处扬子地块西南缘,在"东亚螺旋"作用下,使120°~150°方向的黔西南—黔西地区形成了由NE向SW旋转动力和SE往NW向心挤压力,产生西厚东薄引起"加厚旋涌"效应和以垭都—紫云为主的NW向构造体系;使黔西南—黔西地区下地壳加厚深切上地幔软流圈的成矿地质背景(壳幔作用、温度、压力、高密度元素分异及塑化等),改变了软流圈运动方式,为以NW为主的走滑、逆冲推覆拉张等作用提供岩浆活动、成矿流体的运移、沉淀空间,并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中完成了成矿元素的迁移与富集,造就了黔西南—黔西地区中新生代重要的沉积改造型矿产集中区和中低温成矿域。建立了贵州成矿地质背景的理论体系,为研究贵州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在"湖北区域地质调查与片区总结"项目工作检查暨大洪山构造带地质现场研讨会上,湖北地质专家依据近期取得的翔实地质资料,首次提出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构造带是一条晋宁期板块拼合带。该成果进一步深化了扬子统一陆块基底的形成演化研究,更新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前南华纪地质构造发展的认识,对该区矿产资源的成矿  相似文献   

4.
镇巴—阳日断裂带为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南缘的边界断层,对其构造属性和演化历史等长期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构造剖面测制并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镇巴—阳日断裂带东段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断裂带总体表现为逆冲断层,分别在印支期、早燕山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均有不同形式的构造活动。笔者系统总结该断裂带在不同活动时代的构造活动特点,并提出喜马拉雅期镇巴—阳日断裂带东段构造演化的新认识,为南大巴山及整个扬子板块内部处于造山后的大规模、多期次的陆内调整构造背景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5.
北淮阳构造带出露的石炭系为古生代唯一一套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地层,其沉积记录可较好地反映物源区物质组成及构造环境。基于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采自北淮阳构造带北缘三仙山地区的石炭系碎屑岩进行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探讨石炭系物源区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三仙山地区的石炭系有不同的物源区,杨山组和道人冲组物源区可能主要为扬子陆块或再旋回造山带,胡油坊组物源区可能为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  相似文献   

6.
钦杭成矿带是我国华南陆块重要的岩浆—构造控矿带,资源潜力巨大.在综合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以下内容:1)钦杭成矿带的演化历史即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碰撞拼接过程,与此同时这一碰撞拼接过程也为华南陆块由北西向南东推移增长的陆壳发展趋势提供了佐证;2)钦杭成矿带内主要的金属矿床类型及典型的矿床分布特征,在钦杭成矿带内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花岗岩类和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研究结论验证了钦杭成矿带内的成矿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大地构造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组成,经历了四期构造旋回。武陵构造旋回形成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分界的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产生了黔东北—黔南—黔西南的武陵造山带;雪峰—加里东旋回形成了台地—斜坡—盆地格局,产生了黔东南的加里东造山带;海西—印支—燕山旋回从晚古生代陆内裂陷转化为中生代的前陆盆地;喜山期及新构造旋回进入了板内隆升阶段,发育了山间盆地;多期构造旋回控制了沉积型、喷流沉积型及沉积改造等矿床为主的中低温成矿系统。在黔西南—黔西地区的紫云—垭都深断裂,深切了软流圈并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这引起了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使黔西南—黔西地区成为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  相似文献   

8.
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对矿井地质构造进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建瑞 《山西煤炭》2011,31(8):32-34
本文在时间、空间上对该矿在煤岩沉积、地质力学、地质运动、地质构造演化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述,并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对该矿地质构造进行了逐次分析,特别是对新生代地质运动及其构造演化进行了详细论证,填补了该矿地质报告中新生代论述的空白,为该矿新水平的延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平 《河北煤炭》1997,(3):39-40
中生代是华北地块结束长期平稳发展历史,发生褶皱、断裂和强烈岩浆活动的重要转折时期,该阶段华北地块构造演化的性质一直是地质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由于华北地块已于海西期和海西—早印支期分别与西伯利亚地块和扬子地块实现对接,而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的相互作用增强,因此,进入中生代,华北地块构造、沉积环境的“南北分异”逐渐为“东西分异”所取代。但笔者认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两种分异的转化,“南北分异”和“东西分异”同时并存似更妥当。晚古生代,华北地块南、北边缘区的构造活动,控制了地块总的构造…  相似文献   

10.
湖北大别山(黄冈)省级地质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在广阔无垠的中华大地上,秦岭—大别中央山系象一条巨龙,自西向东蜿蜒曲折,绵延2 000 km,分隔了长江和黄淮流域,交融着华北和扬子两大构造板块,成为中国南北地质—地理—环境的分界线。在巍峨大别山中,地质遗迹分布十分广泛,出露有古老的造山带根带物质,发育有与板块俯冲—碰撞有关的典型超高压变质岩,保留有完美的构造活动形迹,展现出强烈岩浆活动的产物。大别山以其地质遗迹的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成为地球早期演化的天然博物馆和研究造山带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长河中,大别山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花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变质型石墨矿成矿特征及成矿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占我国石墨总资源储量的82%,是我国主要石墨矿石类型。区域变质型石墨矿主要分布在稳定陆块的隆起区,主要成矿带为华北陆块北缘石墨成矿带、佳木斯—兴凯地块石墨成矿带、华北陆块南缘及秦岭石墨成矿带、龙门山—大别山石墨成矿带、康滇隆起成矿带。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前寒武纪,成矿时代越老,变质程度越深、石墨鳞片越大,开发利用价值越高,其中古元古代是区域变质型石墨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武陵、雪峰及加里东运动的裂陷离散、汇聚及碰撞造山的洋陆转换,呈现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格局,岩浆活动较弱。通过研究认为:南华系—早古生代中期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南古陆的汇聚,使黔北—黔东—黔南沉积建造在次级拉张裂陷构造形成了重要“内生外成”的成矿系统,造就了以锰、磷、重晶石、铅锌、汞、镍钼钒等为主的喷流沉积型大型—超大型矿床系列;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早期陆内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裂谷盆地,广泛的红土风化壳集中在黔中、黔东和黔北的泻湖海湾的弱酸—还原性沉积环境中,“移硅沉铁富铝”形成了大规模铝土矿。因此提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中期是贵州省重要的外生成矿期,由此加强勘查工作和研究,以期达到新一轮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3.
横过桐柏—大别造山带的转换压缩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出露于桐柏山区的太山口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结合对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中晚元古代地层变形及运动图象研究,指出大山口剪切带及其相关构造是一个转换压缩变形带,反映了晚元古代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对接碰撞时,运动矢量局部与造山带边界斜交。陆-陆斜向碰撞的结果,既造成垂直造山带走向的缩短和增厚,又出现平行造山带延长方向的物质迁移及右行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14.
美曲藏布位于日喀则地区,地处西藏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麓,规划河段内拟新规划3座水电站,均为坝式开发。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大地构造上位于印度陆块与冈底斯—拉萨陆块结合部,通过对该区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对其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盛冲Pb-Zn-S矿床处于铜陵矿集区中东部,位于扬子陆块的下扬子凹陷中部,大别造山带的前陆褶断带上,属下扬子凹陷中的贵池—繁昌隆起的一部分。矿床位于狮子山矿田(Cu、Au、Pb、Zn、S)与新桥矿田(Cu、S)之间,为重要的Pb、Zn、Au、S成矿带,成矿潜力巨大。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大理岩与白云石大理岩之间及石炭系中统黄龙组与泥盆系五通组上段之间的层间破碎带中;区内潘冲岩体(闪长斑岩)系成矿母岩;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Pb-Zn-S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矿区找矿潜力,供区内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赣北大湖塘钨矿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陆块区-下扬子陆块-江南古岛弧的中北部,其北临幕阜山(鄂东)被动边缘盆地,南接宣春断陷盆地。区域出露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其中以中元古代地层最发育,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地层零星出露。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其中晋宁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最为醒目,表现为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17.
赵炎  陆庆 《现代矿业》2020,36(12):21
东边张铁铜矿床处于铜陵矿集区的中部,属于扬子陆块下扬子凹陷中的铜陵隆起。矿床位于狮子山矿田北东侧,成矿潜力较大。综合研究分析认为:①矿体赋存于铜头尖组和闪长玢岩接触位置附近的粉砂岩及岩体中;②东边张闪长玢岩系含矿岩体,与铁铜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③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8.
某钼矿区地处皖南山区,区域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古扬子陆块与古华夏陆块的接合部位,隶属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汪村~定潭台拱。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域内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南西~北东向,该区域以内生热液金属矿产为主,显示良好的成矿条件。本文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对该矿区的成矿潜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泾县西湾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江南隆起带北缘与下扬子前陆带南侧的过渡地带,太平复向斜北缘的褶皱—"裙边构造"北端,次级晏公堂向斜的南东翼。区域内花岗闪长岩中受构造裂隙控制的内矽卡岩型铅锌矿点发育。本文利用物化探手段,结合地质背景特征及区域上矿点成矿特征,进一步探讨该区寻找内矽卡岩型铅锌矿成矿远景。通过1∶1万地磁测量对该区内花岗闪长岩的范围进行圈定;通过1∶1万土壤测量圈定了4个以Ag-Mo-Cu-Au-W元素为主的元素异常带。经研究分析,Ag-Mo-Cu-Au-W元素异常主要围绕花岗闪长岩与围岩接触部位分布,表明该区具备良好的寻找内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组成的大陆地壳,以广泛沉积了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为特征;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旋回。在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形成了以湘黔汞矿带和务川汞矿带为代表的"沉积源"单汞矿床;黔东南黄平汞矿带和三丹汞矿带具"岩浆源"的多矿种或多种矿化蚀变特征。在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期形成了与"岩浆源"有关的黔西南滥木厂汞矿带。由于"岩浆源"具多种矿床产出特点,建议对该地区进一步研究和加强地质工作,以期达到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