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中以山西太原万柏林区为研究区,选择崩塌、滑坡两种灾害类型,以该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数据源,研究通过地貌分区、坡度约束下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该区的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区,进而配合三维可视化模型对潜在危害区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解译崩塌与滑坡灾害点,最后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快速得到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有21处,其中:滑坡12处,崩塌9处。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区的确定对于工作区灾害点的快速提取具有指导意义,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地质条件复杂,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占全部地质灾害类型的95%,其分布也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点。将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分析了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大气降水、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发生的前提是需具有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其次受工程地质岩组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制约,在此基础上,由降水、人类工程活动共同引发。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开展崩塌滑坡等灾害的防控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以3S技术为基础,针对吕梁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调查及特征展开分析。探究吕梁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背景信息;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建立地质灾害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针对吕梁地区崩塌和滑坡的演化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灾害危险区域;计算灾害参数间的拟合程度,分析幂律特征,明确崩塌滑坡和体积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将灾害点空间分布密度作为指标,划分不同区域的危险程度;分析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发现该地区的灾害频发时段为汛期。所提方法能够为地质灾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大同侏罗系煤层开采区为研究区,针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3种灾害类型,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和1∶50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解译得到该区地质灾害点,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得到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信息。研究区内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94处,其中,崩塌18处,滑坡10处,地面塌陷266处。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灾害点与地貌因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灾害点主要发育在0°~25°坡段内,坡向分布上则主要集中在平坡段;灾害点对区内道路与居民地的影响较大,对河流的影响较小。同时,崩塌和滑坡灾害与地面塌陷灾害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大同侏罗系煤层开采区为研究区,针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3种灾害类型,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和1∶50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解译得到该区地质灾害点,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得到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信息。研究区内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94处,其中,崩塌18处,滑坡10处,地面塌陷266处。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灾害点与地貌因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灾害点主要发育在0°~25°坡段内,坡向分布上则主要集中在平坡段;灾害点对区内道路与居民地的影响较大,对河流的影响较小。同时,崩塌和滑坡灾害与地面塌陷灾害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重。研究基于2015年底的山西主要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了山西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西主要地质灾害隐患以小型崩塌地质灾害为主,占全省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71%。临汾市、吕梁市、忻州市灾害隐患点数量最多,阳泉市数量最少。全省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和滑坡为主。泥石流灾害的死亡人数最多、死亡率最高,占因灾死亡人数的63%。临汾因灾死亡人数占全省因灾死亡的60%。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地分布在黄土高原地貌、松散土岩体、450~500 mm降雨量地区。盆地地貌、岩浆岩体、小于400 mm降雨量地区隐患点数量最少。全省79%的泥石流灾害隐患为自然因素诱发,44%的崩塌灾害隐患为人类活动产生。  相似文献   

7.
邛崃市属于"5.12"特大地震灾害重灾区。邛崃市共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达185处。地震在加剧地质灾害不稳定性和危险性的同时,增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规模和危害程度,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其中,邛崃市临邛镇石燕村16组崩塌便是灾情较重的个案之一;通过对该处灾害点的实地调查,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根据实地调查成果,对该地质灾害的发生规模、灾害特征和危害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治理该地质灾害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昭苏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由于灾害点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的差异,外界影响因素的差异,因此各自具有不同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调查中对于危害重大的和典型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均进行了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县境北部中低山区大洪纳海沟滑坡作为勘查对象,对该滑坡的形成机理和危害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那坡县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已对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对灾害点的治理十分紧迫。根据滑坡体特征、滑坡稳定性评价、滑坡推力计算,确定滑坡的治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四川省巴河流域地质灾害的调查,共获得了崩塌地质灾害点11处,其中平推式崩塌为5处,占总崩塌数的45%。研究显示该类型的崩塌具有平推式滑坡相似的特征:坡体上部砂岩、底部夹层为泥岩;坡角近垂直;坡体后缘发育有平行坡面、出露于地表的裂隙,裂隙两侧封闭。强降雨时,雨水流入裂隙,产生的动水压和静水压,还有高水头产生的劈裂作用,致使裂隙的加速发育。上部的砂岩层沿着泥岩层向外推挤,从而产生临空面发生崩塌。灾害体会受水的影响,产生临空面—崩塌—再产生临空面—再崩塌。所以要根治该类型的崩塌隐患,治理措施应注重考虑防止地表水流进裂隙、遏制裂隙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以太原西山矿区为研究区,针对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这三种斜坡类地质灾害类型,以SPOT-5影像和30 m分辨率DEM为数据源,以三维可视化辅助解译加野外核查修正的方式获取到该区地质灾害点分布信息。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斜坡类地质灾害点46处,其中崩塌9处,滑坡12处,不稳定斜坡25处,解译准确率75.44%。进而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灾害点与地貌因子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灾害点主要发育于海拔1000~1500 m之间、5°~15°坡段内,坡向分布上则主要集中在东向;灾害点对区内居民地与工矿用地影响较大,对道路和河流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12.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是环境地质专业界定的6大地质灾害。一般情况下,滑坡、崩塌、泥石流3类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地裂缝、地面沉降2类灾害多发生在平原区;地面塌陷灾害则多发生于存在大范围"地下空洞"的采空区和地下岩溶空洞发育区。由此看来,似乎各种灾害之间并无多大联系,而实际上,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各种灾害体之间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种灾害体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2个方面,将上述6类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和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浅出的揭示。  相似文献   

13.
袁洁彬  李群强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1):125-128,131
对旅游度假区4.76km2勘查,发现5个滑坡和4个崩塌点及多处地灾隐患,通过对其灾害危险性现状、预测和综合性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在地形地貌、地形坡度、岩土体类型、降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在甘肃省秦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应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处理功能对区域内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进行空间分析与评价,得出秦安县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侵蚀剥蚀黄土丘陵区、坡度大于45度的黄土单层土体中,受多年平均降雨量影响较小,与降雨强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矿山数量众多,长期的采矿活动给全省地质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发现,山西矿山地质灾害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崩塌和滑坡灾害主要以小型为主,地面塌陷以小型和中型为主,地裂缝以中型和大型为主。煤矿山、铝土矿山、铁矿山地质灾害均主要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铜矿山地质灾害主要以崩塌为主。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和中型地质灾害为主,大型地质灾害以地裂缝为主,小型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为主,中型地质灾害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煤矿山和铝土矿山地质灾害均以小型地面塌陷和大型地裂缝为主,铁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地面塌陷为主,铜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为主。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晋城和阳泉矿区,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离柳、西山、乡宁、汾西矿区,崩塌主要在大同、离柳矿区。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贵州绥阳县域内地质灾害的特征,基于2021年贵州省绥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为数据基础,统计分析了绥阳县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分布,滑坡主要分布于北西部及南东部的地势相对平缓的侵蚀地貌地带,崩塌主要分布于中部及北部的边坡陡峻的沟谷及峡谷地带;区内灾害大多发生于主汛期,其影响的因素是由地貌、岩性等内因与降水、人类活动等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沁源县最主要发育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分析探讨沁源县此类地质灾害与其孕灾因子的关系,最终总结出沁源县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成灾模式。为未来沁源县国土空间规划及风险管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信阳境内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规模虽小,但危害较大,其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连续强降水或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主要因素;地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受新构造运动控制.工程措施与群测群防相结合是防治地质灾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中应用证据权法进行大埔县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备选因子包含高程、坡度等10个因子,结果表明:坡度、前期降雨量等8个因子为最佳组合,拟合精度90.30%,预测精度89.90%。相应的易发性分区中,98.37%的灾害点位于中、高易发区内,表明方法在本区的崩塌滑坡易发性分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地质灾害主要体现为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三种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其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灾害防治及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