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峦鹤林地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丰茂—亚布力地槽褶皱带、格金河—双河断褶束(黑龙江省地质志)。区内分部大面积的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其中晚三叠世花岗岩,锆石U-Pb法测年结果为二长花岗岩(216.56±1.30)Ma、花岗斑岩(216.42±0.88)Ma。晚三叠世花岗岩,锆石U-Pb法测年结果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253.4±1.10)Ma、片麻状二长花岗岩(250.56±0.90)Ma。其主量元素表现出岩石具富硅、低碱、富钠和钙特点。稀土元素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表现为轻稀土略有富集近于平坦型,具有幔源型特点。微量元素配分图上明显的Ce峰及Zr谷,表明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并受地幔玄武质岩浆的混染。  相似文献   

2.
伊拉木图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以赤峰—开原大断裂为界,北侧为镶黄旗—赤峰火山型被动陆缘,南侧为阴山隆起。区内花岗岩发育,前人认为其为晚石炭世和晚二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在最新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中细粒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类均为亚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钾特征,分异程度较高,为S型花岗岩,稀土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具δEu负异常,稀土配分曲线高度一致,具右倾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配分曲线一致,具Sr、P、Ti负异常。中细粒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48.0Ma±1.3Ma、247.4Ma±2.8Ma、247.4Ma±1.2Ma,均为早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本次工作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新疆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床古生代中性侵入岩发育,主要岩石类型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钾)长花岗岩4个岩石单元组成。通过对其岩石化学、岩石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岩石化学图解及地质特征分析,中性侵入岩的SiO2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分布为右倾斜的平行曲线簇,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Ti、Sr亏损型,岩石蚀变较强,抗交代蚀变能力弱,P表现为亏损型,Th、K和Zr表现富集型。认为它们基本属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为壳—幔混合源的岛弧“I”型花岗岩类,反映岛弧岩浆岩成因,岩浆在上侵过程中与地壳发生了重熔作用,而具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源的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4.
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缘,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前缘地区,实武牙复式花岗岩体是该岛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至今仍缺少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制约了对其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深入认识。本文对Sarudik地区实武牙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其年龄值为225.3±0.8Ma,表明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指示其为A1型花岗岩,结合苏门答腊岛区域地质研究结果,晚三叠世实武牙地区总体处于陆内伸展环境,实武牙复式岩体Sarudik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中-晚三叠世苏门答腊岛局部地壳伸展减薄、岩浆上侵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牙克石市乌奴尔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地处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的对接带,该区发育大量二长花岗岩。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研究表明:(1)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57.0±6.5)Ma(MSWD=2.6),属晚奥陶世,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1.14~1.44,为过铝质花岗岩;(2)岩石整体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Ti,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有中等的富Eu异常(δEu为0.49~0.79);(3)二长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4)该区二长花岗岩应为多宝山岛弧和与额尔古纳地块于晚奥陶世时期发生弧陆碰撞,以含岛弧(多宝山岛弧)性质的壳源物质经过熔融、结晶而形成的S型花岗岩,为东北地块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夏瑜 《现代矿业》2013,(6):62-64,111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花岗岩的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的分析,将栗木花岗岩体成岩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并指出花岗岩分期与不同类型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栗木地区花岗岩属于髙钾富碱性岩石,稀有元素平均值含量高于华南地区,花岗岩结晶年龄显示岩体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第3阶段花岗岩富含W、Sn、Nb、Ta等成矿元素,其成岩成矿年代均在214 Ma左右,表明本区成矿是同时或稍晚于成岩作用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大洪山地区三里岗岩体出露于土门乡、三里岗镇和南必湾之间,整体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主体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北西、南东端分别出露少量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地球化学方面,三里岗岩体具有低钾、富铝的特点,为钙碱性(δ3.3)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度高,无明显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应为一套活动大陆边缘岛弧钙碱性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15个分析点谐和度都90%,且分布较为集中,~(206)Pb/~(238)U年龄分布范围在854—904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876.9±9.2)Ma(MSWD=4.1),属于晋宁期,代表三里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三里岗岩体与土门—源潭一带的岛弧火山岩一起共同组成大洪山古洋盆的岩浆弧,二者都是大洪山地区晋宁期古洋盆向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红安群天台山组解体为变质花岗岩、变质基性岩(墙)、变质火山岩三类岩石组合。锆石U-Pb定年结果:变质花岗岩形成时间为(813±10)Ma,属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岛弧花岗岩。变质火山岩形成时间为(739.1±6.4)Ma,属新元古代南华纪大陆裂谷火山岩。桐柏—大别地区广泛发育850~740 Ma岩浆事件表明,新元古代时期桐柏—大别山地区是扬子克拉通北缘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北山地区作为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为查明北山造山带盆山演化格架,对甘肃北山夏尔陶勒地区原1∶25万马鬃山幅所划震旦纪侵入岩进行锆石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结果显示:岩体中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龄为443.1±9.2 Ma,形成于早志留世;岩石高SiO2(71.2%~72.67%)、富Al2O3(13.27%~15.63%)特征,富集Rb、Th,亏损Nb、Sr、Ti,表现为I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夏尔陶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北山造山带早古生代造山运动有关,北山造山带在早志留世处在同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0.
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缘,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前缘地区,实武牙复式花岗岩体是该岛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至今仍缺少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制约了对其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深入认识。本文对Sarudik地区实武牙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其年龄值为225.3±0.8Ma,表明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指示其为A1型花岗岩,结合苏门答腊岛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晚三叠世实武牙地区总体处于陆内伸展环境,实武牙复式岩体Sarudik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中-晚三叠世苏门答腊岛局部地壳伸展减薄、岩浆上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黔东北梵净山地区东北部首次发现的流纹斑岩进行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纹斑岩形成于98.9±1.3 Ma的早白垩纪,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同时表明本区深部可能存在有大量的印支—燕山期隐伏中酸性花岗岩体,这些隐伏岩体与本区中低温热液型矿产具有密切关系。流纹斑岩的发现及其年龄的确定,对于探讨江南造山带西南段的构造-岩浆演化,特别是指导岩浆热液型金多金属矿产的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从江地虎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缘的地虎—翁浪—摆容韧性剪切带上。通过铂族元素、铷-锶同位素、钐-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该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特征,金属来源与岩浆活动、区域内基性岩浆岩有关,暗示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熔融程度偏低的岩浆;(2)铜、铅、锌等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与区域内隐伏花岗岩有关,推测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3)区域蚀变岩型金矿床Rb-Sr同位素、Sm-Nd同位素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91.2±17.9)Ma和(662.3±6.6)Ma,有别于区域内石英脉型金矿的成矿年龄(约400 Ma),表明两者为不同成矿时代的产物。上述分析进一步表明:黔东南地虎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武陵—雪峰期,成矿与区内隐伏岩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对北山马鬃山地区深井正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 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正长花岗岩锆石U Pb年龄为(417.8±6.6)Ma(MSWD=6.8),形成于晚志留志—早泥盆世。岩石富硅、富钾、弱过铝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Eu异常不明显的右倾型,富集Rb、K、U,亏损Nb、P、Ti,岩石具有I S花岗岩的特征,源岩为壳源成因,具有同碰撞和火山弧构造环境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深井正长花岗岩为晚三叠世—早泥盆世由岛弧向同碰撞构造环境转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川西九龙是目前燕山期花岗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有铁厂河、桥棚子-烂碉及新火山岩体。踏卡穹隆外围花椒坪分布有约0.5 km2的花岗岩岩株,本文通过对该花岗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以确定该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其与周边花岗岩的时空联系,为松潘-甘孜南缘里伍式铜矿的对比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花椒坪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63.1±1.4) Ma,该岩体遭受了晚期(146±3) Ma的岩浆作用或构造热事件改造,与周边铁厂河、新火山、洛莫地区花岗岩体经历的地质事件一致。花椒坪花岗岩浆温度为592~727℃(平均温度648℃),明显低于桥棚子花岗岩浆温度(766~804℃),为低温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170~140 Ma,松潘—甘孜地块南缘岩石圈处于伸展阶段,早期(163 Ma)以花椒坪为主体的花岗岩浆活动,晚期(146 Ma)遭受了岩浆作用或构造热事件的改造。这一发现丰富了九龙地区燕山期岩浆或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5.
对乌什北山玄武岩、辉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玄武岩具较高的TiO_2、TFe_2O_3、P_2O_5的特点,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呈右倾型,无明显Eu、Ce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LIL)中Ba、K、Sr的含量变化适中且不富集。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总体特征显示来源于具OIB型特征的幔源岩浆。乌什北山玄武岩喷发年龄为297.9Ma±1.8Ma,辉绿岩侵位年龄为297.9Ma±5.4Ma,表明形成于早二叠世。新发现的金蚀变带受断层控制,与玄武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东安金矿位于松辽盆地北部边缘,早白垩世拉张断陷作用强烈,浅成侵入体和火山机构发育。样品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体高硅、富碱、贫钙和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酸性火山凝灰岩。岩体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等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强烈亏损P、Ti、Nb、Ta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6.81~23.24,有轻微负Eu异常(δEu=0.34~1.02)。岩浆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07.4±2.0 Ma(MSWD=2.0)和178.7±5.1 Ma(MSWD=3.2),分别属于早白垩世和中侏罗世。锆石的原位微区Hf同位素εHf(t)=+2.48~+7.08,176Hf/177Hf比值0.282 762~0.282 85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693~897 Ma。岩浆源区主要为来源于新元古起源于亏损地幔的变质玄武岩类,同时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岩石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中国东北部大陆弧伸展和岩石圈减薄时期。区内浅成低温成矿作用发生在火山机构演化的晚期,成岩成矿受控于统一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班—怒结合带中部班戈江错地区存在大面积侵入岩,该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4. 94±0. 93 Ma和115. 5±1. 1 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富集,呈现正异常,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Ta,形成环境为俯冲环境下的岛弧—陆缘弧环境;斑状二长花岗岩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富集,呈现正异常,Sr、Ti强烈亏损,形成环境为同碰撞构造环境,表明该地区洋—陆转换作用过程于早白垩世完成,中特提斯洋闭合,进入陆—陆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在娘娘顶钨铍矿区内开展铍钨多金属矿预普查工作,在钻孔中发现隐伏于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的中性岩体,其呈岩枝状侵入于娘娘顶花岗岩,主要岩性有四种,分别为弱蚀变斑状石英二长岩、弱蚀变斑状正长岩、蚀变二长岩、蚀变二长闪长岩。对隐伏中性岩体样品进行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隐伏中性岩体锆石呈独特的长柱状,为典型的中性岩浆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8.9~129.7 Ma,表明其形成于燕山晚期。主微量与稀土特征表明其属于A型花岗岩,主要为幔源成因,其是在造山作用后伸展环境下地幔玄武质岩浆上侵经分异演化所形成。隐伏中性岩体的不同岩石类型反映同源岩浆的演化特征,为地幔玄武质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矿区内铍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期,而娘娘顶花岗岩成岩时间为南华纪,杨新岩铍矿体产于娘娘顶花岗岩与黄麦岭组地层接触界面附近,严格受控于钠化、云英岩化等后期高温气液等围岩蚀变,表明娘娘顶花岗岩很可能仅为赋矿围岩。燕山期隐伏中性岩体的存在揭示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很可能还存有隐伏的与Be成矿关系紧密的燕山晚期小花岗岩体,如小岩株等,为铍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与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9.
TTG岩类是大洋俯冲起主导作用的一类岩石,英云闪长岩是TTG岩类的一个重要成员。出露于内蒙古固阳的英云闪长岩,其深入研究对探讨古亚洲洋俯冲消减阶段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固阳英云闪长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与投图研究,充分说明了固阳TTG岩的岩石成因、岩浆源区与构造环境。固阳英云闪长岩岩石成因类型为I型;岩浆主要来源于基性岩部分熔融,为洋壳基性岩浆和大陆上地幔岩浆的混合物;固阳TTG岩之英云闪长岩产于大陆边缘弧环境,属于大陆弧花岗岩类(CAG)。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由于古亚洲洋俯冲,起源于华北板块北缘的岩浆形成大陆弧岩浆岩(277±3Ma),即现今的固阳TTG岩。  相似文献   

20.
伊尔施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出露面积约260km2,由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三期侵入体构成。岩体侵入于石炭-二叠系地层,被晚侏罗世火山岩不整合所覆。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26.3±1.4)Ma,表明为晚三叠世花岗岩。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低钙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负异常明显。强不相容元素富集,亏损Ba、Sr、P和Ti。总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向碱性系列过渡的花岗岩,具有后造山花岗岩类(POG)的特征,形成于挤压造山向拉张体制转变阶段的构造环境,暗示该区受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持续到三叠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