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丰峦鹤林地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丰茂—亚布力地槽褶皱带、格金河—双河断褶束(黑龙江省地质志)。区内分部大面积的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其中晚三叠世花岗岩,锆石U-Pb法测年结果为二长花岗岩(216.56±1.30)Ma、花岗斑岩(216.42±0.88)Ma。晚三叠世花岗岩,锆石U-Pb法测年结果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253.4±1.10)Ma、片麻状二长花岗岩(250.56±0.90)Ma。其主量元素表现出岩石具富硅、低碱、富钠和钙特点。稀土元素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表现为轻稀土略有富集近于平坦型,具有幔源型特点。微量元素配分图上明显的Ce峰及Zr谷,表明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并受地幔玄武质岩浆的混染。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大面积NE向展布的岩体为碱性花岗岩,电子探针测试数据显示岩体内的暗色矿物为碱性暗色矿物。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5件碱性花岗岩样品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定年结果显示为(278.1±4.8)~(299.4±2.1)Ma,属于早二叠世。岩体化学成分显示高SiO_2(73.42%~76.79%),富碱(w(K_2O+Na_2O)为8.41%~9.16%),贫MgO(0.06%~0.23%)、CaO(0.04%~0.50%)的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海鸥型,轻稀土分馏程度较高,重稀土基本不分馏,Eu具有深"V"谷的曲线。显著的Ba、Sr、P、Ti负异常表明岩浆源区有大量斜长石和金红石残留,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强烈。综合研究表明: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为造山后拉张伸展环境岩浆作用的产物,指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区域上华北与西伯利亚构造格架的重大转折期,由俯冲、碰撞造山的挤压转为拉张伸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祁连玉龙滩晚志留世龙王山侵入岩由早到晚可划分为科胜措卡单元中细粒石英闪长岩、龙王山单元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石墙子单元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三个单元。经主量元素分析及图解,区内序列侵入岩属于高钾、过铝质-偏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反映出花岗岩浆为壳源物质熔融形成的产物。岩体稀土元素特征为:ΣREE在(126.94~297.83)×10-6之间,LREE/REE=10.73~16.90,(La/Yb)N=11.82~24.87,表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且轻稀土具较强的富集;δEu在0.50~0.88之间,反映岩石铕具弱负异常;配分曲线中三个单元岩石各曲线相互平行,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微量元素显示出低Rb、Ta、Nb、Zr、W、Cr,富Sr、Th、Hf、Ba、Sc的特征,且Rb、Ba、Th三元素具明显的富集;蛛网图曲线基本呈三隆起型式,兼有I型和S型花岗岩的两种属性,总体具有造山期壳源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宝兴沟地区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北部位于漠河前陆盆地,南部位于塔河—翠岗岩浆弧。中生代以来经历了燕山期—喜山期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和陆内块断升降演化大阶段,古亚洲洋陆缘增生演化大阶段。区内分布大面积的古生代花岗岩。其中晚寒武—早奥陶世花岗岩,锆石U-Pb法测年结果为二长花岗岩482.8Ma±4.2Ma、花岗斑岩476Ma±3.0Ma。其主量元素表现出岩石具富硅、低碱、富钠和钙特点。稀土元素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表现为轻稀土略有富集近于平坦型,具有幔源型特点。微量元素配分图上明显的Ce峰及V谷,表明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并受地幔玄武质岩浆的混染。通过岩相学分析,了解该区域岩石特征。  相似文献   

5.
伊尔施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出露面积约260km2,由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三期侵入体构成。岩体侵入于石炭-二叠系地层,被晚侏罗世火山岩不整合所覆。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26.3±1.4)Ma,表明为晚三叠世花岗岩。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低钙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负异常明显。强不相容元素富集,亏损Ba、Sr、P和Ti。总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向碱性系列过渡的花岗岩,具有后造山花岗岩类(POG)的特征,形成于挤压造山向拉张体制转变阶段的构造环境,暗示该区受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持续到三叠纪。  相似文献   

6.
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缘,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前缘地区,实武牙复式花岗岩体是该岛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至今仍缺少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制约了对其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深入认识。本文对Sarudik地区实武牙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其年龄值为225.3±0.8Ma,表明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指示其为A1型花岗岩,结合苏门答腊岛区域地质研究结果,晚三叠世实武牙地区总体处于陆内伸展环境,实武牙复式岩体Sarudik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中-晚三叠世苏门答腊岛局部地壳伸展减薄、岩浆上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佛冈岩体南缘佛冈汤塘—从化良口一带,广泛出露二长花岗岩类,时代上主要为晚侏罗世,岩性主要为粗粒斑状(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少量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钾质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中等,富轻稀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明显负Eu异常,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于后造山拉张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北山马鬃山地区深井正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 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正长花岗岩锆石U Pb年龄为(417.8±6.6)Ma(MSWD=6.8),形成于晚志留志—早泥盆世。岩石富硅、富钾、弱过铝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Eu异常不明显的右倾型,富集Rb、K、U,亏损Nb、P、Ti,岩石具有I S花岗岩的特征,源岩为壳源成因,具有同碰撞和火山弧构造环境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深井正长花岗岩为晚三叠世—早泥盆世由岛弧向同碰撞构造环境转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大通沟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秦祁昆中央造山系阿尔金构造带(Ⅱ)和柴达木-西秦岭微地块,柴达木地块与阿尔金构造带交界处,广泛分布了元古代碳酸盐岩-碎屑岩中深变质岩系建造,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侵入岩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少量二长花岗岩。分析了分布较广的闪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367.5±5.2 Ma,属晚泥盆-早石炭世;锆石中Th/U比值在0.28~0.94之间,平均0.58,具典型岩浆锆石特征;岩体类型属钾质钙碱系列,具较强的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的配分模式,岩体侵位与海西期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构造作用诱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承德大北沟组火山岩的下部由柱状节理玄武岩组成,其岩性为橄榄玄武岩,对其进行LA-ICP-MS 锆石U-Pb 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玄武岩中的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告示,206Pb/238Pb加权平均年龄117 Ma-144 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表现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左倾配分模式,表现出明显的铈正异常和铕负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国南北地区不同金矿床成矿特点方面的差异,利用稀土元素的示踪性,对南北地区不同金矿床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金矿矿石中稀土元素的总量差异较显著,最高为江西金山金矿,稀土总量为16639×10-6,最低为黑龙江乌拉嘎金矿,稀土总量为347×10-6,由此推断不同地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的深度不同;大部分金矿床显示轻稀土元素较明显富集,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稀土配分曲线向右倾斜,但河南杨砦峪金矿与黑龙江乌拉嘎金矿的稀土配分曲线形态较为平缓,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低;黑龙江乌拉嘎金矿、辽宁白云金矿具有铕正异常,其余金矿床为铕负异常,这可能是因为不同金矿床成矿环境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多龙矿集区北侧的究浅西铜金矿床与早白垩世究浅西岩体有关,该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斑岩,LA-ICP-MS方法测得石英二长斑岩锆石206 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0±1 Ma(MSWD=1),属于早白垩世,与扎普-多不杂岩浆弧内的普让(116±2 Ma)、青草山(122±1 Ma)、多不扎(121.6±2.0Ma)以及波龙(119~120 Ma)等岩体侵位时间基本一致。该岩体含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等富铁镁质矿物,无堇青石、白云母等富铝矿物,高SiO_2(63.66%~67.12%),高K_2O(43.60%~4.65%),总碱(K_2O+Na_2O)含量高(7.94%~8.96%),低Al_2O_3(1.83%~2.33%),中等CaO含量(2.94%~4.15%)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43)为2.71~3.31,A/CNK值为:0.84~0.93。在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了透辉石而未出现刚玉。在ACF图解上,样品落于I型花岗岩范围内,Th、Y与Rb,Pb与SiO_2含量正相关,P_2O_5与SiO_2含量负相关,表明究浅西石英二长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均位于羌塘南缘主要早白垩世花岗岩的范围内。球粒陨石配分曲线具有向右倾斜的"海鸥"形特征,轻稀土曲线较陡,重稀土曲线较平缓,具明显的Eu异常,基本无Ce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曲呈像右倾斜的起伏曲线。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Hf、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综合分析认为,究浅西花岗岩为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的背景下,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承德大北沟组火山岩的下部由柱状节理玄武岩组成,其岩性为橄榄玄武岩,对其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玄武岩中的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告示,206 Pb/238 Pb加权平均年龄117 M~144 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表现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左倾配分模式,表现出明显的铈正异常和铕负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4.
觉罗塔格海西期花岗岩带岩石主要以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为主,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平滑右倾的曲线,并且与辉石岩有类似的分布趋势,表明其中含有地幔基性物质,并且属同熔型花岗岩分异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鹿井铀矿床主要出露的岩性为印支期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微量元素方面,富集元素Rb、U,而Ba、Sr、Ti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9.35)和Zr/Hf值较低(平均为25.03),铀元素富集,可为岩体内铀矿床的形成提供铀源;稀土元素总量偏低,平均为120.84ppm,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明显。从微量元素蛛网图来看,样品演化的趋势基本相同,表明可能为同时代同来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具有壳源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该岩体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是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原始岩浆经历了高分异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缘,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前缘地区,实武牙复式花岗岩体是该岛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至今仍缺少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制约了对其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深入认识。本文对Sarudik地区实武牙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其年龄值为225.3±0.8Ma,表明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指示其为A1型花岗岩,结合苏门答腊岛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晚三叠世实武牙地区总体处于陆内伸展环境,实武牙复式岩体Sarudik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中-晚三叠世苏门答腊岛局部地壳伸展减薄、岩浆上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西藏东部纽多地区石墨矿主要赋存于晚二叠世细粒花岗岩中,属晶质石墨矿,其产状总体呈脉状、透镜状。为探明该矿地质特征,通过对矿区矿体地质特征研究和电镜扫描,表明石墨矿固定碳含量较高,达到工业品位以上,矿石质量相对较好,有望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结合区域背景和该地区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区内下石炭统卡贡地层中的含煤层为其提供了碳质来源,受晚二叠世细粒花岗岩侵位、同化影响在其接触带形成岩浆混染型石墨矿,之后为早三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改造,呈脉状、透镜状产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丰峦—鹤林农场晚三叠—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分析,表明该地区晚三叠—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馏较弱;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研究区花岗岩Zr/Hf值为18.78~43.84,地幔平均值为34~60,显示出壳幔混源的特征。通过花岗岩MgO-FeOT和CaO-MgO+FeOT构造环境判别图可知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俯冲带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在娘娘顶钨铍矿区内开展铍钨多金属矿预普查工作,在钻孔中发现隐伏于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的中性岩体,其呈岩枝状侵入于娘娘顶花岗岩,主要岩性有四种,分别为弱蚀变斑状石英二长岩、弱蚀变斑状正长岩、蚀变二长岩、蚀变二长闪长岩。对隐伏中性岩体样品进行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隐伏中性岩体锆石呈独特的长柱状,为典型的中性岩浆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8.9~129.7 Ma,表明其形成于燕山晚期。主微量与稀土特征表明其属于A型花岗岩,主要为幔源成因,其是在造山作用后伸展环境下地幔玄武质岩浆上侵经分异演化所形成。隐伏中性岩体的不同岩石类型反映同源岩浆的演化特征,为地幔玄武质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矿区内铍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期,而娘娘顶花岗岩成岩时间为南华纪,杨新岩铍矿体产于娘娘顶花岗岩与黄麦岭组地层接触界面附近,严格受控于钠化、云英岩化等后期高温气液等围岩蚀变,表明娘娘顶花岗岩很可能仅为赋矿围岩。燕山期隐伏中性岩体的存在揭示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很可能还存有隐伏的与Be成矿关系紧密的燕山晚期小花岗岩体,如小岩株等,为铍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与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20.
对内蒙古阿巴嘎旗阿尔音呼都格地区早二叠世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 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该岩石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给予制约。该区域侵出的花岗岩主要为中细粒文象花岗岩,其锆石U Pb年龄为291.8±3.1 Ma(MSWD=1.5),形成于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细粒文象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富集(LILEs)Rb、Th、U、K,亏损Ba、Sr以及高场强元素(HFSEs)Nb、P、Ti和中等较强负Eu异常的特征,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陆壳岩石的部分熔融。结合岩石学及研究区区域构造特征,认为研究区早二叠世中细粒文象花岗岩为后造山拉张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