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构造区在地质历史上经历多次强烈构造运动,区内发育有多套烃源岩和多套生储盖组合,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多次的生排烃和多期成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通过综合分析狮子沟地区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以及运移等成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结合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建立了多烃源岩供给、两期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厘清了本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储层、油源断层、喜山运动中晚期活动以及流体动力等。  相似文献   

2.
江汉平原构造演化与中、古生界成藏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平原自晚元古代变质基底形成,中扬子准克拉通化之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以及晚燕山~喜山期四次大的构造旋回,空间上形成了海盆、煤盆和盐盆纵向叠置的"三层楼"构造格局.江汉平原构造的复杂演化过程,使江汉平原海相地层具有改造盆地的特点,也决定了本区的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动态演化的复杂性,即"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之高极为鲜见,后期改造十分强烈",造就现今江汉平原海相改造盆地油气成藏规律与原型盆地的成藏规律差别极大,因此具有早期聚集早期成藏、早期聚集晚期成藏、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及次生混源等多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马井-什邡气田的主力勘探层位是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藏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蓬莱镇组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其他重烃及非烃气体组分含量较少,干燥系数基本在0.95以上,为典型的干气特征。气源对比结果表明,蓬莱镇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C1/C1-5、CO2/CH4、N2/C2H6及流体包裹体组成特征等多组示踪参数综合显示,天然气以燕山晚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带为运移通道,由须家河组垂向运移至蓬莱镇组砂岩储层,并沿输导砂体由高势区向低势区侧向运移,至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时期为白垩纪末至古近纪早期,主成藏期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晚期。  相似文献   

4.
马井—什邡气田的主力勘探层位是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藏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蓬莱镇组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其他重烃及非烃气体组分含量较少,干燥系数基本在0.95以上,为典型的干气特征。气源对比结果表明,蓬莱镇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C1/C1-5、CO2/CH4、N2/ C2H6及流体包裹体组成特征等多组示踪参数综合显示,天然气以燕山晚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带为运移通道,由须家河组垂向运移至蓬莱镇组砂岩储层,并沿输导砂体由高势区向低势区侧向运移,至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时期为白垩纪末至古近纪早期,主成藏期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晚期。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平原海相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盆地沉积演化及石油地质响应特征研究认为,江汉平原海相地层经历了加里东-早印支期克拉通盆地期、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期、晚燕山-喜山盆地伸展改造期、晚喜山期盆缘挤压变形期等多期盆地演化与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主要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二叠系等四套海相烃源层;发育了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上石炭统黄龙组等三套主要储集层系;存在下寒武统、志留系、中上三叠统-侏罗系和白垩-下第三系四套区域盖层.形成了包括古隆起发育区、"晚期成藏"立体勘探区、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逆冲推覆体发育区等多个勘探领域.其中,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晚期成藏"立体勘探区是目前主攻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沉积时期构造活动频繁和油气成藏期次复杂的情况,采用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烃源岩生排烃史法、伊利石测年法及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等综合分析了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研究区南屯组油气藏形成时期主要为距今110Ma~120Ma,主要发生在伊敏组沉积中期至晚期。油气藏形成时期的确定,对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的油气勘探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通过成藏要素及其特征、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油气成藏机理等多项研究,总结了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油气成藏的3个主要要素,即成藏期古构造、烃源岩和储层。齐家地区长期受西北高、东南低古构造格局控制,物源主要为北部物源影响,青二三段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南部,且深部优于浅部;高台子油层储层北部相对较厚,而物性特征则浅部优于深部。油气成藏主要受3个要素成藏期空间配置:受先致密后成藏、压实及胶结等成岩作用影响,以及油源供给程度等多因素的影响,油气主要分布于储层物性较好、多油源汇聚古凹陷周边斜坡带;同时,运移输导量越大、砂地比越低、盖层越发育,越有利于形成纯油区;另外,活动断裂可作为油气垂向输导运移的通道,开启断裂附近油柱高度高,油水界面上移,导致上部储层油水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8.
在对塔里木盆地的成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塔里木盆地具有以下五个构造控油特征;三大伸展期的原型盆地发育了三套优质烃源岩;三次关键构造变革期孕育了三个有效成藏时期;原型盆地的叠合界面导致出现了新的成藏组合类型;多旋回盆地叠合导致出现了多种成藏模式;油气分布受控于叠加地质结构,具有有序性与层次性。通过上述构造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9.
秦胜飞  李金珊  袁苗  杨春  杨雨  赵长毅 《煤炭学报》2018,43(11):3178-3186
致密气成藏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天然气在致密储集层中能否大规模运移是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天然气地球化学角度,以川中须家河组典型致密气藏为研究对象,用天然气组分参数对川中须家河组致密气进行地球化学示踪研究,来回答天然气能否在致密储集层中发生大规模运移的问题。川中须家河组气藏平面上大面积断续分布,纵向多个独立气藏互相叠加。研究表明,在横向上,川中须家河组相邻气田之间,相同层系的天然气组分参数有明显差异,天然气没有发生横向运移现象。在纵向上,须家河组内上、下气藏之间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符合天然气运移分馏规律,说明天然气也未发生明显的垂向运移。换言之,须家河组致密气是原地或近距离聚集成藏,天然气没有经过大规模运移。  相似文献   

10.
周家湾地区在近几年勘探评价过程中取得了较大进展,长6、长8油藏发现多个含油有利区,资源潜力较大。但该地区地质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成藏模式不明确。通过沉积相、成岩作用、烃源岩、油气运移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周家湾地区成藏主要受5个方面因素控制:沉积相控制优质储层平面上分布;差异成岩作用形成的相对高孔高渗储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长7烃源岩为成藏提供物质基础;高角度裂缝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异常压力为油气运移充注提供动力条件。最后。总结出周家湾地区长6、长8成藏模式,为该区下步油田勘探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缅甸伊洛瓦底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洛瓦底盆地基础地质、石油地质和已知油气田特征综合分析,可知盆地具有多种成藏类型。古生新储、自生自储油气藏为盆地内的主要成藏模式。生烃向斜的位置和构造带走向控制油藏的平面分布,所处的构造部位及埋深控制油气藏的纵向分布。发育在逆冲断层上、下盘的冲断背斜是油气成藏最有利的圈闭类型。盆地目前认为有三套油气成藏体系,始新世以及渐新世-中新世成藏体系是已得到勘探证实的成藏体系;下中新统-中中新统成藏体系是尚待证实的成藏体系;上白垩统以及上白垩统-下始新统成藏体系是推测存在的成藏体系。由于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原因,盆地没有进行过系统勘探,总体勘探程度较底,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一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认为在该区油气主要在南屯组一段聚集成藏,此外在大磨拐河组二段存在次生油气藏,前者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后者为晚期构造运动导致的次生型油气藏.南屯组一段的油气藏具有油源条件好、晚期构造运动未被破坏、成藏条件好、单井产量高等特点,早期的断裂活动形成了油气的运移通道,遇有利的岩性砂体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搞清博乐盆地石炭系地层“涌水携气”现象与页岩气成藏模式,根据录井数据分析和现场岩芯观察,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烃源岩地化特征、含气性特征、地层压力特征对该现象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博乐盆地页岩气气藏聚集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在博乐盆地页岩气具有裂缝型和原地型2种成藏模式,其中裂缝型成藏的页岩气主要来源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烃源岩生烃,通过开启性断层和裂隙的沟通运移而来,而自身TOC含量一般较低,气藏中以游离气为主,“涌水携气”现象是裂缝型气藏的具体表现。原地型成藏是在盆地中心附近由于烃源岩本身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生成的页岩气未发生明显运移在原地自生自储,TOC含量控制气藏分布与规模。综合分析2种模式来看,裂缝型气藏模式具有成本低、勘探难度较小,易于实施等优势,是博乐盆地页岩气下一步勘探寻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是三肇凹陷紧邻的重要自生自储式成藏凹陷。由于受到多重成藏要素影响,对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油气勘探的步伐。通过对沉积、储层、砂体、构造及断裂等要素的精细分析研究,认为安达地区在四方台时期构造定型,成为独立的生烃中心,向斜成熟烃源岩的发育范围控制该区油气成藏范围,局部的超压进一步控制源灶内扶余油层油柱高度;同时储层整体上的非均质性较强,次生孔隙作用直接影响油气的富集程度。在综合认识基础上,形成了安达地区自身特有的断—压双控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永刚 《中州煤炭》2023,(10):135-144
松辽盆地断陷期油气成藏研究仍比较薄弱,制约了松辽盆地深部的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以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微束荧光光谱、显微测温,结合盆地埋藏史模拟研究,厘定了断陷期油气成藏历史。结果显示,沙河子组储层中发现了近黄色和蓝白色荧光的2期石油包裹体,前者主要赋存在穿石英的微裂缝中,后者主要赋存在石英次生加大边中,反映了2种不同成熟度的石油充注过程。盆地模拟结果显示,梨树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成熟度由南向北降低,距今105~98 Ma开始生烃。利用与石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结合热史模拟,确定研究区距今98~92 Ma和88~80 Ma两个时间段为油气的充注时间,储层油气充注时间晚于烃源岩生烃高峰。深化了松辽盆地断陷期的油气成藏过程认识,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震、测井、钻井、分析化验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油气成藏条件。塔东地区有多口井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获得工业油气流,见到好的油气显示。储层有利沉积相带为滨岸、潮坪和三角洲相,整体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塔东地区柯坪塔格组发育3套盖层,塔塔埃尔塔格组红色泥岩段全区分布,为区域性盖层;柯坪塔格组中段泥岩和致密砂岩盖层为局部盖层。油源对比表明油气主要来自下奥陶统—寒武系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油气成藏时间有2期,分别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喜山期油气充注。塔东地区多期次构造运动造成志留系成藏条件十分复杂,志留系成藏保存条件对油气改造影响很大,因此寻找储盖组合有利、保存条件好的圈闭是勘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邮凹陷许庄地区泰州组构造、沉积及烃源岩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泰州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建立了泰州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泰二段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平面分布范围,区域主干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许庄地区泰州组油气有三种成藏模式:第一种是储层侧向运移、反向正断层封堵形成的成藏模式;第二种是控凹大断层垂向油源沟通、小型构造或岩性圈闭控制形成的成藏模式;第三种是储层侧向运移和断层垂向沟通组合控制油气疏导,在断块、鼻状构造圈闭区带形成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方法,对库车坳陷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古流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Ⅰ期为黄绿色的液态烃包裹体,为早期原油的充注;第Ⅱ期为发蓝白色荧光的气液包裹体与无荧光的气态烃包裹体,显示晚期天然气充注。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呈双峰型分布特征,也指示两期油气充注。储层颗粒荧光定量分析表明,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中的油可能为不同源或不同成熟度原油的混合。结合迪北气藏沉积埋藏史研究得出,迪北气藏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18~16 Ma期间的油充注;第二期为5~3 Ma期间的天然气充注。西域组沉积期以来构造运动强烈,气藏经历改造在构造低部位成藏。  相似文献   

19.
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勘探领域,迄今为止发现了多个与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相关的原生油气藏,展示了该领域良好的勘探前景。由于东部渤海湾盆地及南华北地区古生界遭受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改造,油气成藏条件异常复杂,该领域持续增储上产面临与生烃成藏、资源潜力相关的一系列关键地质问题与技术难题。立足渤海湾盆地北部,以煤系烃源岩精细地质评价、多层系油气充注成藏过程及残留盆地原生油气藏勘探评价技术研发为重点,重新认识渤海湾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油气藏地质特征,评价勘探潜力。研究表明,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既生气又生油,尤其是太原组更利于煤中富氢组分形成和保存;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证实太原组煤系烃源岩更早进入生油门限和生气门限,具有更好的生油和生气潜力;生烃范围比原有认识扩大,黄骅坳陷大港探区石炭—二叠系总生气量达56.17万亿m3,生油总量20.63亿t,提升了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潜力。基于油气藏解剖与油气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潜山多元内幕油气差异富集模式,提出靠近输导通道附近的优势厚层储集体、断层转折部位、低角度逆冲断裂输导体是潜山内幕油气藏优势运聚区,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0.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活动时间长且多期次叠加,对油气成藏作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生长指数剖面法、典型剖面伸展(压缩)率法、构造平衡剖面法3种方法联合,研究了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的发育特征、活动时期及其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主要发育早期逆冲断层、晚期逆冲断层和长期活动断层3种类型; 断裂活动时期有5期,分别为古近纪(E)、新近纪吉迪克组沉积期(N1j)、康村组沉积期(N1k)、库车组沉积期(N2k)、第四纪(Q),其中N1j、N1k、N2k为断裂活动的关键时期; 断裂活动会导致克孜勒努尔组(J2kz)烃源岩沉积厚度变大,有利于构造、岩性等多类型圈闭的形成; 断裂活动期(N1j、N1k、N2k)与烃源岩的主生排烃期(E、N1j、N1k、N2k)匹配关系良好; 断裂活动有利于依南2和吐东2油气藏的生成和聚集,也会使依南4井和依深4井油气逸散,导致成藏保存条件被破坏。研究结果对分析该区油气藏成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