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矿业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近年来矿业废弃地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成为目前世界上尤其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阐述了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主要对植被恢复中基质改良和植物种类选择两个环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矿业废弃地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矿业废弃地受损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很难实现,通过人工措施加快废弃地植被恢复,是矿业废弃地治理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水平,在对国内外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占幼鸿 《矿冶》2018,27(2):96-100
有色金属矿业废弃地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带来重金属污染、水体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恢复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手段。本文介绍了矿业废弃地带来的环境问题,并从基质改良、植被重建两大核心方面阐述了有色金属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问题,以此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基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王志宏  李爱国 《中国矿业》2005,14(3):22-23,27
矿业废弃地破坏和侵占了大量土地资源.因此这些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成为目前世界尤其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矿业废弃地的基质改良是生态恢复的核心问题与技术,本文介绍了几种植被恢复中的土壤基质改良方法,如施用营养物质、Ca^2 、施用石灰等改良剂,并且就具体问题提出了表土转换、生物修复、植被恢复等土壤基质改良措施。最后提出了矿山废弃地土壤改良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的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并形成了很多矿业废弃地.本文在国内外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艳  侯明明  王宏镔  卿华 《矿业快报》2006,25(11):36-39
大量的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并形成了很多矿业废弃地。文中在分析了国内外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金属矿山开采后的废弃地(如尾矿库)表面形成极端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生态恢复.简述了恢复生态学在废弃地治理方面所应用的理论基础,总结了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包括废弃地工程处理、植被恢复、区域生态系统重建等途径,介绍了我国在金属矿山废弃地复垦、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改良土壤肥力及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等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讨了今后我国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矿山及矿业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治理,针对矿山及矿业废弃地人工植被恢复覆盖率低、生长不佳等问题,选取皖江沿线环城铁矿山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通过调查矿山及其周边植被种类及生长状况,拟优选出适宜皖江流域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从而为长三角经济带内同类矿山植被恢复提供借鉴。通过分析得出,大型矿山人工引进的植被种类与自然植被种类数量基本一致,人工植被多选用香樟、广玉兰、紫叶李、石楠、竹子等当地常见园林植物,自然植被多以刺槐、构树、泡桐、马尾松、野蔷薇、狭叶山胡椒、狗牙根为主。自然植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结构稳定,而人工恢复植被养护成本相对较高,植物结构抵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差,建议植被恢复时尽可能以自然植物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9.
沈刚  李香梅  赵艳 《现代矿业》2010,26(10):70-73
演替是植被恢复的基础,也是矿山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重要环节。综述了矿山植被恢复演替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演替、采石场生态恢复演替以及其它矿山的生态恢复演替。矿山植被恢复演替的研究对于矿山生态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为改善和治理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深入研究各种类型的矿山生态恢复演替机制,有助于指导开展人工恢复技术和自然演替相结合的矿山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0.
牛峰 《矿业研究与开发》2020,40(3):后插7-后插8
正"美丽乡村"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物种全会中提出的,"美丽乡村"是指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其中包括关系到人民未来发展大计的生态文明建设。当前,矿山开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产业,我国作为矿产资源大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的全球占比约12%,矿产资源储量与开采量均位居世界第三。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目前,全球矿产资源开采形成的矿山废弃地而引发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如果不及时对废弃地进行人工恢复,未来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些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工作,但矿山废弃地植被面临着环境条件恶劣等问题,使得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难度较大。基于上述问题,2010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雷海清等人编著的《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实践与发展》对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内容与进展进行探析,从十个章节对矿山废弃地植被修复的研究概况、浙江矿山废弃地修复现状、边坡加固稳定技术、适生植物材料的选择、植物生长基质的配制和固定、森林化植被修复、人工植被养护、人工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植物的繁殖技术、浙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优良树种选择等内容作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并结合矿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矿山开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遗留众多难以利用的矿业废弃地,如何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与再利用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梳理近30年中国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及再利用研究文献共4 448篇,根据时间尺度分为缓慢发展阶段(1990-2000年)、快速增长阶段(2001-2010年)、平稳递增阶段(2011-2020年)三个阶段,依据不同时期的高频关键词初步把握近30年国内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再利用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矿山公园、生态补偿等方面,实现从自然生态视角到生态经济目标、从单一土地复垦到系统生态修复、从传统修复方法到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转变,回顾由单维度过渡到多维度的研究内容。在后续研究中需着重加强理论系统研究、多学科融合与交叉、综合效益评价、公众感知参与等方面,促进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渐达到“人”“地”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论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振琪  龙精华  王新静 《煤炭学报》2014,39(8):1751-1757
煤炭开采不可避免导致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去大多数研究和实践都是侧重人工修复,如何区分和合理选择及应用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对经济合理地修复矿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矿区生态修复概念的基础上,分别对人工修复、自然修复和自修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提出成本效益型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战略。研究表明:对矿区损毁的生态环境通过人工或自然的力量恢复的过程分别称之为人工和自然修复;生态系统的自修复、自我修复都是依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统称为自然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是指采矿驱动力在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损毁的过程中,又自动修复部分生态损毁的现象和过程。基于开采沉陷学原理,揭示了煤矿区自修复的机理。矿区生态修复应该首先根据损毁的自然条件,分析是否存在自修复和自然修复的可能性并尽可能发挥自修复和自然修复的作用以节约修复成本;科学划分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的区域并采用相应的修复对策;对生态脆弱区尤其要重视自修复和自然修复,尽量减少人工修复,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和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的方法与实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煤炭开采引起矿区周围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地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影响了矿区周围居民正常的生活.近年来,随着世界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煤矿区生态修复已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介绍中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意义、程序和方法,并以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为例,具体介绍了煤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的程序及研究内容,可以对相关研究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露天开采严重破坏了矿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而实现绿色发展则要求矿山企业及时对遭受破坏的地区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为评估宝日希勒露天矿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效果,本文选取该矿区范围内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计算该区域1996—2019年期间的遥感生态指数,并在矿区内部选取已修复区域和对照区域,通过对比矿区开...  相似文献   

15.
Mining activities may cause serious damages to the ri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mining areas. It has been realized that challenging is faced for optimal decision-making on the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ulting from system complexity, multi-objectives, long term restoration in which multiple stages may be needed to take, and difficulty in detailed process quantification. By analyzing and fully reflec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entral zone and surrounding zones of the restored river passing through the mining area,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of the central zone and surrounding zones are separately suggested firstly. Then a scenario-based optimization decision-making model for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mining areas was established with taking advantages of spatial divisions and following procedure of first going through optimization by sub-region level, then optimizing by integration. Then, a framework for scenario-based optimal decision-making on water-deficient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mining areas is proposed in which a multi-objective and multi-stage spatial division optimization method is considered to improve decision-making efficiency and enhance its practicability. It is indicated that this optimization framework is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which is expected to offer reliable decision support in identifying the effective solutions on optimal management of the water-deficient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mining area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implications in general land reclam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mining areas.  相似文献   

16.
风沙区井工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的影响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金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能源开发的主战场,该区域大都位于风沙区,煤炭开采对该区域生态影响直接关系到矿业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多年的监测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该区域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的影响和修复方法.研究表明:土地生态的监测方法是揭示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影响的关键,以井下开采信息为先导的多源信息采集与处理以及定位、动态和长期的监测方法更具有说服力;煤炭开采对风沙区土地生态具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形变、裂缝、土壤水分、土壤理化特性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些影响除沉陷盆地边缘裂缝外,都能在较短时间内由于自修复和自然修复而逐渐消除;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应采用分区修复模式,即均匀沉陷区的自然封闭修复和非均匀沉陷区的植物修复为主、工程修复为辅的人工诱导修复模式;同时要尽可能采用超大工作面和边沉陷边充填裂缝的边开采边修复模式,从源头减轻土地生态损伤和及时修复.  相似文献   

17.
开展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重建、提高矿山废弃地生态产品输出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历史遗留和修复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废弃地,本文探讨其所输出的生态产品概念和内涵。基于投入主体和修复方向角度,总结矿山废弃地修复治理的主要方式。在对矿山废弃地分类基础上,分析矿山废弃地输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困境:生态产品价值依附于土地再利用产生的经济收益中,无法单独体现。根据矿山废弃地输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阶段特性,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提高矿山废弃地输出的生态产品数量和品质,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激励多方主体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18.
高原高寒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山的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是保证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原高寒煤矿区生态修复涉及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冻土、水资源、草甸湿地、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科学问题,难度较大。根据问题导向、科学精准、集中整治、分类施策的要求,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青海木里矿区煤炭露天开采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发现,目前矿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土地挖损和压占、冻土破坏、水系湿地破坏与采坑积水、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不稳定边坡8种类型。针对以往煤矿开发造成的八大生态环境问题,以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理论为指导,综合研究并形成了地形地貌重塑技术、土壤重构及植被恢复技术、水系自然连通技术、煤炭资源保护技术、边坡稳定性综合监测技术五大关键技术。综合运用以上技术,系统对采坑渣山治理、植被恢复、水环境和资源等进行统筹规划,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形成4种具有高原高寒特色的生态修复重点治理模式,分别为水系连通、引水代填、关键层再造以及依山就势。治理工程实践中按照“地质+生态”、“自然恢复+工程治理”的综合治理思路,通过与各井渣山边坡稳定程度、水系传输与采坑积水情况、资源赋存状态等相结合,最终形成“一坑一策”的7种治理方法:边坡阶梯整治+坑底部分复绿+引水代填形成高原湖泊(聚乎更三号井)、保留采坑积水形成的高原湖泊+边坡与渣山整治+覆土恢复植被+水文定期监测(聚乎更四号井)、采坑部分回填形成梯田+边坡与渣山整治+植被复绿+地表水系自然连通(聚乎更五号井)、资源保护+边坡与渣山整治+采坑形成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植被复绿(聚乎更七号井)、边坡与渣山平整+植被复绿+保留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聚乎更八号井)、资源保护+采坑回填+削坡整治美化+地貌恢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聚乎更九号井)、采坑回填+边帮整形+坑底就势整平+景观协调(哆嗦贡玛区)。探索了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修复治理路径,在木里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