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分段大间距结构合理崩矿步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红山铁矿高分段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结构参数,结合物理模拟实验和现场工业实验,研究了放出椭球体的排列规律,以回贫差作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matlab求解出最优崩矿步距。工业试验表明,所求最优崩矿步距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说明用这种方法确定的最优崩矿步距是可靠的,对生产实际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放矿理论认为放出体的形态近似于椭球体,长短轴之比为2—3,其分段高度应该大于进路间距,但在采矿实践中,加大分段高度存在工艺技术困难。大间距集中化无底柱采矿新工艺研究在放矿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采矿结构参数优化的实质就是放出体的空间排列问题,排列的孔隙度最小者为最优,从而为大间距无底柱采矿新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大间距开采地压活动规律及控制技术方面,高气压环行潜孔钻机、粉粒状炸药装药车等配套设备方面有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大间距结构参数间的关系,提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出体的空间排列形式,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实验室实验和工业试验,确定了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取值条件和大间距条件下合理崩矿步距的取值范围。通过实践验证了大间距结构参数开采能够大量减少采准工程量、降低采矿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采矿强度,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放矿工作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核心工作,结构参数的选取则是放矿工作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影响着采场的出矿效率及各项回贫经济指标。采场主要结构参数是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和崩矿步距,根据放矿学理论,这3个参数的不同组合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回贫指标。大红山铁矿一期采用的是20 m×20 m的大结构参数组合,即分段与进路间距都为20 m,二期规划拟在400 m水平以下采用30 m×20 m的结构参数,即将分段高度提高到30 m,属于高变分段放矿形式。针对大红山铁矿二期高变分段的放矿形式,利用实验室相似材料制作放矿模型,进行低贫化放矿研究,得到了高变分段下放出体发育形态,高变分段下最优崩矿步距及进路口规格,试验结果证明采用低贫化放矿明显提高了资源回收率,有效降低了矿石的损失贫化。  相似文献   

5.
高分段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大红山铁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仁刚  王健  徐刚 《现代矿业》2009,25(9):84-86
以放矿理论研究为基础,优化采矿结构参数为切入点,提出了高分段大间距的采矿理论,通过采场试验及生产实践验证,高分段大间距(20m×20m)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大红山铁矿采矿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矿工作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核心工作,结构参数的选取则是放矿工作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影响着采场的出矿效率及各项回贫经济指标。本文首先阐述了近年来"高分段"及"大间距"理论在实践中的新认识,并结合昆钢大红山铁矿高变分段放矿研究实例,从实验室相似模拟放矿试验、PFC3d软件数值模拟两方面分别展开放矿步距及进路尺寸参数组合优选、进路间距优选研究等,得到了高变分段放矿条件下合理放矿步距指标为6.72~7.56m,合理进路间距指标为25m等结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结构参数优化研究对指导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四方金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17m分段过高导致悬顶的问题,提出12.5m的低分段方案。通过端部放矿相似物理实验,结合椭球体放矿理论和数学回归分析,测定了反映四方金矿矿石流动规律的移动边界系数和移动迹线指数,分段高度为12.5m时,矿石放出体a轴长12.5m,b轴长4.0m,c轴长4.5m。在此基础上,根据矿石放出体大间距排列理论确定最佳进路间距为14m,根据放出体为前倾扁椭球体缺推导出崩矿步距与矿石回收率、贫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回贫差计算模型,以回贫差评价矿石回收效果,确定最佳崩矿步距为3.1~3.3m。研究结果为矿山优化结构参数、避免悬顶事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制约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指标优劣的关键参数包括放矿方式、分段高度、进路间距与崩矿步距等。随着国内外相关采矿设备的发展,上述放矿参数也在逐步增大。以松湖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为例,在分析现有放矿参数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从放矿方式、进路间距、放矿步距(崩矿步距)三个方面优化确定合理的放矿参数。借助Image 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对井下出矿进路爆堆及地表摊平矿堆进行拍照分析,确定了松湖铁矿崩落法采场实际矿岩块度粒级。根据相似物理模型试验要求,相似比选择为1∶100,通过对比5 mm以下原矿与10 mm以下原矿、5 mm以下原矿与6 mm以下配矿的椭球体形态参数,确定了采用6 mm以下配矿散体用来模拟原矿全粒级的放矿椭球体形态。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开展单口放矿试验与多口放矿试验,以回贫差作为评判指标,推荐松湖铁矿采用无贫化放矿方式组织生产作业,确定了最佳进路间距宜采用13.5 m,并且综合确定了最优崩矿步距为4 m。采用上述放矿参数之后,贫化率由现在的21.35%降低至8.77%,损失率由现在的23.61%降低至13.4%,改善了崩落法采矿的回采指标,为松湖铁矿深部矿体回采参数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随采矿装备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大,过渡分段相邻分段的采矿进路未形成标准的菱形布置方式,不同出矿进路的顶部矿岩空间形态不同。文章以黄山铜镍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调整的过渡分段为研究对象,采用3DMine软件构建矿岩分界面、放矿椭球体等三维实体模型,分别显现放矿椭球体包含的矿石和废石,并获取其体积信息,进而计算出不同出矿量时所对应的出矿品位、贫化率、出矿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制定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调整的过渡分段最优放矿方式,为各出矿进路实施差异化放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管理提供三维可视化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大间距采场结构参数理论,进行了三维单体放矿实验。根据数理统计方法,绘制了矿石放出体形态;利用Matlab拟合了放出体各轴向偏心率回归方程,得出了放出体主要形态参数。以马鞍山2~#铁矿为例,在分段高度为12.5 m的情况下,确定最佳进路间距为14.5 m、最佳崩矿步距为4.5 m。  相似文献   

11.
苗胜军  史丽超 《矿冶》2016,25(2):1-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产量在地下铁矿开采过程中占总产量的85%以上,小尺寸的采场结构参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采矿方法的开采效率,制约矿山经济发展。从放出体空间排列优化、爆堆体与放出体吻合度等角度,对比分析高分段结构和大间距结构两种大结构参数方案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的适用性,认为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能够大幅降低采掘比,改善采场地压环境,控制矿石损失贫化,降低采矿成本,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并结合矿山开采实践,采用FLAC3D软件对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开采的围岩应力及位移变化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安全稳定性满足生产要求,验证了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及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引入我国已有近50 a的历史,在铁矿石开采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正向大结构参数发展。从历史地位、铁矿石经济发展需求、待开发矿体赋存特征、露天转地下的适应性等方面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仍将是未来主要的采矿方法。并从设备配套、爆破问题、基于现场出矿的放矿理论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大结构参数发展下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大结构参数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优越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缓倾斜矿体应用条件的不断扩大,目前生产矿山中出现了加大采矿方法结构参数的趋势。对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缓倾斜中厚矿体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研究。研究表明,在缓倾斜中厚矿体条件下,下盘残留矿量的回收是关键。而且在矿体的赋存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结构参数的加大,将使下盘范围内的残留矿量占分段回采矿量的比例显著增加。但只要下盘退采充分,即便是大结构参数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其矿石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回收,大结构参数方案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采场结构参数与出矿设备配套与否非常重要,当采场为大结构参数时,采用大型先进开采装备与其相配套可显著提高生产能力,降低采矿成本。首先介绍了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理论,后详细论述了大型先进开采装备在我国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的应用与实践,从实用情况、安全环保、经济效益分别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计算机模拟(SLS)系统的特点及功能,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截止品位放矿、无贫化放矿和低贫化放矿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利用SLS系统对3种放矿方式进行多分段放矿模拟研究后认为,截止品位放矿的贫化率最大;无贫化放矿与截止品位放矿相比较,在矿石回收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贫化率可大幅度降低,在8%以下,当不能一步到位地施行无贫化放矿时,可采用低贫化放矿,逐渐提高截止品位,从而过渡到无贫化放矿。  相似文献   

16.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过渡分段放矿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趋势是增大采场结构参数,因此现行许多矿山都存在如何使采场结构参数从普通间距向大间距过渡的问题。以金山店铁矿为例,针对过渡分段出现的放矿问题,以无底柱低贫化放矿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综合考虑多分段的优化放矿方式,得出与之相配套的崩矿步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最优放矿的措施,即爆破优化、放矿管理及截止出矿品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陶冠  周波  伍垂志  陆芳萍 《金属矿山》2013,42(10):28-31
详细介绍了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在那林金矿实验研究的情况。根据矿体的赋存特征,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开采该矿的倾斜中厚矿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验采场选择在660 m中段676 m分段至684 m分段14~20勘探线之间,工业储量22 778 t,实验取得的采矿损失率与贫化率分别为23.65%和18.18%。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弓长岭井下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指标,结合弓长岭井下铁矿下盘围岩极不稳定的实际,对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脉内沿脉布置采矿进路,采矿进路的不同断面、不同位置布置进行了实验室放矿模拟,提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下盘围岩不稳定的矿体中,出矿进路无法靠近下盘布置时,沿脉布置采矿进路的大断面放矿方案,该方案可使该矿矿石总回收率提高14.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