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瑶  王施智  耿清  吕琳琳 《陕西煤炭》2020,39(1):89-91,107
在陕北侏罗系煤田中,除着重分析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富水性之外,大面积的基岩风化带也是防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做好疏放水工作,预防突水事故的发生,在梳理分析井田水文地质资料、区域构造、前人研究结论及区内风化带厚度、岩性、风化程度等的基础上,结合瞬变电磁勘探解释成果,以小保当井田部分勘查区为例,对其基岩风化带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圈定了区内基岩风化带富水异常区,并借鉴区内其他含水层富水性统一得出趋势结论。总结了风化岩特征及富水性影响因素后,结合其他含水层富水情况,发现本区基岩风化带的富水性为弱-中等,在测区西南部、东北部富水性较强,对开采工作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以为煤层开采过程中的疏放水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刘桥一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及工作面底板的富水特征,重点利用矿井音频电穿透法和直流电法探测煤层底板含水构造,并通过勘探资料处理后的音频电穿透成果和视电阻率成果,结合已知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在工作面底板共发现了2处低阻异常区,并推测其主要是第八含水层裂隙比较发育且相对赋水所致,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省某市城市地质调查的地面物探工作中,地质任务为圈定区域内含水区域。截至目前,物探方法找水除核磁共振法外都属于间接找水。结合该区地质情况,选用激发极化法开展工作,工作中对视电阻率和极化率2个参数结合地层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系及新近系含水层主要为砂砾石层,主要特征为视电阻率相对较高,极化率相对较高。根据特征,划定了工作区范围内含水区域。通过2处钻孔验证,强富水区含水层厚度达70 m,出水量在2 000 m3/d。通过本次工作,说明在地下水普查的工作中,激发极化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齐大山铁矿西帮涌水问题,采用分布式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通过电阻率异常断面图,对地层岩性和断层进行划分和识别,查明工作区地层岩性、结构和厚度、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发育程度、隐伏断裂等情况.经分析,分布式高密度电法呈现的异常特征清晰,共探明4条隐伏断裂构造,获取的结果真实合理;边坡岩石类型、风化程度及断裂构造等是引起...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某矿为例,探明了该矿矿区范围内采空区三带及构造裂隙富水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基于电阻率测深法,通过在测区范围内布置了8条探测线,获得了各勘探线成果剖面图。结合测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测区的物性特征及各探测线成果剖面图的电阻率分布特征,圈定该矿测区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或破碎含水影响范围2个,采空区三带充水或泥影响范围23个,采空区三带未充填或半充填影响范围6个,推断中度水患区9个。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和电阻率测深法勘探剖面成果图对比,证实该矿在测区范围内电阻率测深法探测剖面成果合理可靠,电阻测深法可预报该矿井测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含水层组划分、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等4个方面对大坡顶金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型,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矿床主要充水因素为弱富水的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地表水对矿床开采无影响,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巴拉素井田煤层富水机理与注浆堵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刚  梁向阳  黄浩  夏玉成  靳德武  刘洋 《煤炭学报》2019,44(8):2470-2483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北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区内大型矿井分布较多,煤层埋藏相对较深,在采掘过程中发现有富水煤层问题。为研究区内煤层富水机理及采掘过程中的水害问题,以巴拉素煤矿2号富水煤层注浆堵水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情况分析,查明了区内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类型,确定了2号煤层水为立井井筒过煤层段的主要充水水源,并提出了富水煤层注浆治理保障新技术。通过抽水试验、水化学测试,发现区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含水层、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孔隙-裂隙含水层、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2号煤顶板延安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2号煤层含水层等。第四系松散潜水含水层和白垩系洛河组孔隙裂隙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其他含水层之间均未发现水力联系。根据现场实际及多次实践,确定以"引流注浆、帷幕封堵"为总体思路,运用"井下打钻,地面拌浆,管道输送,高压灌注"的方法,完成2号煤层富水区段的封堵。研究及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多种材料结合、钻探注浆等组合工艺实施后,在副立井井筒马头门煤层揭露区段及待掘巷道周围形成了有效的止水帷幕,将掘进巷道与富水煤层隔开,最大程度地减小井筒涌水量,超出预期目标完成注浆堵水任务,副立井井筒总涌水量由最初的150 m~3/h(最高200 m~3/h)衰减至竣工时的11 m~3/h,注浆堵水率约为93%,实现了对富水煤层大量出水有效封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鄂尔多斯营盘壕井田的水文地质试验资料少,难以进行有效的富水性评价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声波测井数据与有效孔隙度的相关关系,分析有效孔隙度在平面上的展布,依据地质情况选择含水层厚度和有效孔隙度两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建立砂岩含水层富水性预测模型。通过抽水试验钻孔对砂岩富水性的验证,其结果与富水性的预测结果相符,且富水性预测结果符合水文地质试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说明该模型简单可靠,实用价值较高,有效地实现了研究区域砂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区,为含水层富水性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对某矿1106工作面底板的三灰、五灰含水层进行了探测研究,通过数据处理,形成了含水层二维电阻率剖面图和电阻率切片图。准确圈定出工作面含水层富水区的范围,并对富水性强弱进行了分区。实践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探测方法,可以准确地对含水层富水性作出定性评价,对煤矿水害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庆青  许进鹏 《中国煤炭》2012,38(7):29-31,80
分析了淮北矿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特征以及矿区内的5个水文地质亚单元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的富水性,经分析表明,太原组灰岩富水性与井田构造密切相关,并且其富水性具有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弱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是煤田地质勘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勘探手段。本文就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对地层划分、煤层对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冯秀荣 《煤炭技术》2013,32(3):189-190
Flash动态图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网站设计师和多媒体网站的关注,也成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潮流,并不断地在日益更新和突飞猛进地发展。通过Flash对网页和网站进行设计,能够促使网民对其多媒体效果的网页产生极大吸引力,开创了网络世界朝着更高的阶段发展。通过对Flash的发展和动态图像等进行概述,从而对网页设计在哪些地方运用Flash动态图像进行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物联网的技术及理念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与需求相结合,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提出了"智慧矿山"的理念与物流信息化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4.
15.
瞬变电磁法在江西煤矿采空区探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江西煤矿的水文地质探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探索和研究中国企业在新世纪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岩石的风化作用是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对风化信息的获取在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防中非常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面激光雷达数据相对反射率提取斜坡风化作用的方法。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激光扫描,对点云数据的回波强度信息进行校正处理,然后获得数据点的相对反射率,并以相对反射率为基准对点云赋色,从斜坡点云数据中探测出有风化作用的特征区域,最后通过与对应的摄影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肯定了基于相对反射率探测斜坡中风化作用这种特征地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西沉积型铝土矿层中金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地区沉积铝土矿成矿所需的地层条件、地理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及构造条件的研究,结合铝土矿的成矿过程,分析了金在沉积铝土矿成矿过程中迁移与富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20.
新疆五彩湾露天矿区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五彩湾矿区30个测点连续6个月大气降尘监测和实验分析表明:(1)地形因素、风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因素会影响降尘分布。(2)重金属As和Hg含量是随煤粉尘量的增加而增加,冶铅厂附近Cu、Cr、Pb和Zn含量普遍较高。(3)Cu、Cr和Zn三种元素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且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 81.8%。(4)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除Pb外其余皆大于3,呈现重度污染。Hg、Zn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危害性,研究区整体呈中等潜在生态危险。(5)主要污染区样点的As、Cu、Cr、Hg、Pb、Zn等6个主要的重金属元素均超出中国土壤背景值,其中Zn、Cu和As含量分别高出其80倍、10倍和3倍。长期下去,降尘污染会越发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