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攀枝花市近10年(2003—2012年),产业增长及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以四川省的同期产业结构值为参照。结果表明:攀枝花市在近10年间,第一产业的产业增长份额和结构〖JP+1〗转移份额最小,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最小;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增长明显,有较强的产业结构优势,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大,但其竞争力相对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较弱;第三产业区域竞争力相对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较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分析结果,对未来攀枝花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第一产业应突出特色农业的发展;2)稳定发展第二产业,提高区域竞争力;3)打造特色旅游,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地级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两种测评方法,结合锡尔指数和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地级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演变轨迹和现状特征进行了测评和分析,结果发现:2000年以来山东省地级市人口城市化水平总差异不断缩小,鲁东、鲁中与鲁西3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也不断减小,但对区域总差异的贡献呈不断扩大趋势,且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鲁中地区内部的差异。山东省地级市城市化水平综合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现代化水平、建成区密度和环境质量3个方面,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西梯度差异。  相似文献   

3.
吴泽斌  李瑾 《资源与产业》2014,16(6):100-103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的方法,选取了江西省1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江西省三大产业的空间集聚情况。结果表明,江西省的11个城市中三大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第一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最高,但三大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都相对偏低,基本都低于02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低于0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各城市的发展较均衡,但都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针对江西三大产业的空间集聚的不均衡发展情况提出了江西省应: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创新型产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时乐乐  赵军 《资源与产业》2012,14(6):126-134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承载着转新疆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新疆产业结构的重要使命,目前其发展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此文在应用“三轴图”法研究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轨迹及其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利用SSM模型比较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认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结构按右旋模式演变;乌鲁木齐处于产业结构发展的高级阶段,但第三产业竞争力趋于下降;乌苏、昌吉的第一产业基础较好且竞争力强;其第二产业均为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性产业,以奎屯和阜康为突出。依据分析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自身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并结合经济带中各城市的资源承载力水平和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和熵值法对安徽省城市化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耦合模型度量安徽省城市化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化效率的变动主要是技术效率变化引起的,并且各地市的城市化效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由于历史、人力资本、产业和政策等因素,安徽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安徽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情况总体较差,表明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并不明显。此外,区域之间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调高整体耦合度,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石油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1993—2013年石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石油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分享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第一产业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发展速度较慢;第二产业是石油城市的支柱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是竞争力较弱;第三产业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为此,石油城市应当发展有特色的第一产业,加快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次产业相关数据和投入产出模型,对新疆产业结构整体水平、产业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准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不合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易受其他产业的影响,国民经济基础不稳固;第二产业由于缺少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仍然处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的状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此提出巩固第一产业的地位,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挖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等对策建议,期望能够调整和优化新疆三次产业结构,促进新疆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煤炭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为支柱,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较大,第三产业发展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导致产业结构很不合理,生态环境问题比其他城市更为严重。本文以山西省古交市为例,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对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带来诸如水体、空气受到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结合古交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疆第三产业发展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基于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机制的原理,本文分析了1979-2005年期间新疆第三产业及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轨迹,对新疆人口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人均第三产业产值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城市化率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相关性较显著,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对新疆城市化具有很强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新疆城市化率与人均第三产业产值显著相关。基于此提出新疆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引导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小煤炭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为支柱,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较大,第三产业发展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导致产业结构很不合理,生态环境问题比其他城市更为严重。本文以山西省古交市为例.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对由于产业结构的不舍理带来诸如水体、空气受到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结合古交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标准差椭圆模型,选取2007—2016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数据,分析江苏省非农产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江苏省第二、第三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其中苏州、无锡、南京的第二、第三产业集中程度较高;第二产业在全省的分布比第三产业更为均衡,第二、第三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苏南、苏中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明显高于苏北地区;江苏省第二、第三产业空间格局在近十年间较为稳定。据此,建议苏北地区在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产业集群;苏中地区应加快融入长三角产业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具有优势的制造业企业的影响力,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苏南地区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应大力建设专业化园区,并注重国际化经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王生荣  李巍 《资源与产业》2014,16(3):120-126
文章结合甘南州1984—2010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理论、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从长期关系、短期波动两方面对甘南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甘南州城镇化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从短期来看,产业结构的提升可以持续促进甘南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城镇化可以带动甘南产业结构的升级,但由于甘南州城镇化起步较晚,城镇化和产业发展水平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提升互动较弱。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波动受自身冲击影响非常显著,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对其冲击影响一般,因此,甘南州产业发展没有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着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兼顾环境规制、绿色创新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获取环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三重红利”,已成为当今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在3种权重矩阵下比较环境规制、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测算出主要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并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是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在3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均具有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其中环境规制强度在地理距离矩阵下每增加1%,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将提高0 065%;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表现最为显著,影响系数达到0 066。2)从溢出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能够直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绿色创新则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倒逼推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3)在区域异质性方面,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在东部、中部地区作用并不明显;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驱动作用则呈现出西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东部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区应努力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积极推动高污染企业的产业转型,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和实施地区差异化政策,以避免“污染避难所效应”式的产业转移,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升环境效率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讨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区域,利用Undesirable-SBM模型及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测度了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环境效率及产业集聚水平,结合能源消耗结构、城镇化、科技水平等关联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环境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环境效率值在研究期间总体偏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明显差距,东部地区环境效率值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结论与其产业集聚水平相契合,东部产业集聚水平最高,西部产业集聚水平最低,中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环境效率与关联变量皆通过了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环境效率对产业集聚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区域差距,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高限效应”已经显现,进一步产业集聚将阻碍该地区环境效率的提高,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产业集聚有助于该地区环境效率的改善,因为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能源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集聚所带来的交易成本、运输成本降低,使得企业有更富足的资金投入污染物处理中,同时产业聚集带来扩散效应,使得能源节约效应开始显现;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改善以一次能源消耗为主的局面,从而减少高耗能资源的消耗,提高环境效率;5)科技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能显著提高其环境效率值,在中西部地区则并不明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以科技创新驱动环境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反现实函数法从抵抗性和恢复性两个维度对江苏省整体经济和三次产业的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抵抗性维度看,江苏省经济抵抗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的“凸”字型分布格局。产业抵抗性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的经济抵抗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异。2)从恢复性维度看,研究期内江苏省经济恢复性始终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由前期的自南向北的高-低-高-低相间分布式格局转变为后期的南高北低式格局。产业恢复性方面,第一二产业经济恢复性明显提升,而第三产业经济恢复性却显著下降。3)从各影响因素的解释力来看,外贸依存度、复工进度和产业结构对经济抵抗性的解释力较高;产业结构、医疗水平和复工进度对经济恢复性的解释力较高。从韧性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来看,医疗水平、复工进度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因素对区域经济韧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外贸依存度、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区域经济韧性有抑制作用。最后,对江苏省疫后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湖北省作为中部大省应该抓住中部崛起的有利时机,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振兴传统工业,加快技术革新;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尽快实现区域经济由工业化稳定阶段到后工业化阶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湖北省作为中部大省应该抓住中部崛起的有利时机,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振兴传统工业,加快技术革新;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尽快实现区域经济由工业化稳定阶段到后工业化阶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