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浮选新工艺的设计近来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研究表明,黄铜矿在不同浮选环境和矿物表面状态下,显示出不同机理的诱导浮选。表面原生的黄铜矿在合适矿浆电位范围内自诱导可浮性;表面原生或轻微氧化的黄铜矿,经硫化钠处理后显示的诱导可浮性;黄铜矿的捕收剂诱导可  相似文献   

2.
铜铅分离有机抑制剂FCLS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pH值和矿浆电位下有机抑制剂FCLS对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未添加FCLS时, 方铅矿和黄铜矿都具有良好的可浮性。FCLS存在时, 黄铜矿的浮选回收率略有降低, 方铅矿受到强烈的抑制。随着pH值增大, 矿浆电位逐渐降低, 矿浆电位对这两种矿物浮选回收率几乎没有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FCLS与矿物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FCLS在方铅矿表面发生了强烈的吸附而在黄铜矿表面发生了微弱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在加和不加捕收剂情况下,矿浆电位对这些矿物的浮选影响。试验研究了氰化物和铬酸盐对浮选和矿浆电位的影响。讨论了在黄药存在条件下捕收和抑制的机理。黄铁矿和黄铜矿和无捕收剂时是可浮的。而这三种矿物用Na2S还原时,都是可浮的。黄铁矿和黄铜矿在加捕收剂和不加捕收剂时可浮性都发生在同一电位区域,而方铅矿在加捕收剂时的可浮性是在更低的电位区域。在不加铬酸盐的条件下,氰化物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王亮  李育彪  李万青 《金属矿山》2018,47(12):84-88
随着淡水资源的匮乏,选矿回水逐渐用于浮选黄铜矿,回水中存在的杂质离子会影响黄铜矿浮选指标。因此,以Na+、Ca2+、Al3+为例,研究不同价态的杂质离子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aCl对黄铜矿可浮性有较强的促进效果,高浓度CaCl2对黄铜矿可浮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AlCl3对黄铜矿可浮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影响不显著。黄铜矿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及物相图表明:高浓度NaCl阻碍气泡兼并,增加矿浆起泡性,压缩矿物表面双电层,减小气泡到达矿物表面的能量壁垒,促进气泡-颗粒的附着,提高黄铜矿可浮性;CaCl2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是在溶液中形成了亲水的Ca2+羟基络合物(Ca(OH)+),通过很强的亲和力吸附于黄铜矿表面,降低了黄铜矿表面的Zeta电位负值,进而降低其表面疏水性,抑制黄铜矿浮选;AlCl3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形成的亲水氢氧化铝沉淀附着于黄铜矿表面,导致黄铜矿表面疏水性减弱,但由于形成沉淀浓度较低,对黄铜矿表面电位和浮选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磨矿过程会使矿浆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及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对矿物浮选溶液化学性质及其可浮性 产生难免影响。 通过磨矿试验、原生离子和新生阳离子含量检测试验、单矿物浮选试验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考察了 不同磨矿体系下新生阳离子的存在行为及其对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黄铜矿不同磨矿体系下矿浆溶液中 存在的新生阳离子为 Cu2+、Fe2+和 Fe3+,且干式磨矿体系下产生的新生阳离子含量高于湿式磨矿体系;适量的 Fe2+和 Cu2+在黄铜矿表面能够形成新的活性位点,可增强黄铜矿表面与丁胺黑药的键合作用,从而提高黄铜矿的可浮性;适 量的 Fe3+在 pH 值为 5~ 7 时对黄铜矿有轻微活化作用,但过量的 Fe3+会增大 Fe( OH) 3(aq) 和 Fe( OH) 4 -组分在溶液中 的含量,使得矿物表面亲水性增强,从而对黄铜矿产生抑制作用。 研究结果可为黄铜矿不同磨矿体系的选择及其对 浮选环境的调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进行了工业试验 ,以研究借助H2 O2 将矿浆电位提高至 0 3V时 ,在还原环境中研磨并与非常规捕收剂 (不同于黄药 )混合物调和的细粒黄铁矿基体复杂矿石中 ,所含方铅矿和黄铜矿的选择性浮选。结果表明 ,方铅矿和黄铜矿的最大回收率 (可浮性 )分别接近于 0 32和 0 2 7V。比较此类矿物 ,伴生的方铅矿和黄铁矿的回收率是相近的。银、金、方铅矿和黄铁矿的回收率与黄铜矿类似 ,说明这些物质达到的富集与浮选的黄铜矿颗粒有关 ,而不是独立的控制矿浆电位改进铅铜浮选步骤@许孙曲  相似文献   

7.
氧化预处理对铜钼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aClO或H2O2为氧化剂,研究了氧化对铜钼浮选分离试验效果的影响。探究了氧化剂用量、氧化时间和矿浆pH值等因素对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NaClO或H2O2氧化处理均可选择性抑制黄铜矿,且几乎不影响辉钼矿的可浮性。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NaClO或H2O2氧化预处理-浮选都能实现铜钼有效分离,且分离效果均优于传统的黄铜矿抑制剂硫化钠。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NaClO或H2O2氧化处理都可选择性地使黄铜矿表面亲水。Zeta电位和XPS分析结果表明,黄铜矿表面变得亲水是因为氧化处理后矿物表面生成了不溶于水的亲水性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8.
<正> 毒砂是自然金及重金属硫化矿矿石中最常见的伴生矿物。在选矿中毒砂经常混入精矿,降低产品质量,砷又是致癌物质,对精矿含砷量的要求越来越严。因此,研究毒砂的可浮性,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改善分选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探讨了毒砂在通常浮选条件下的可浮性。例如矿浆pH值对毒砂可浮性的影响,各种抑制剂对毒砂抑制作用的强弱,某些捕收剂对毒砂与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捕收性差异大小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乙硫氮为捕收剂时,方铅矿、闪锌矿和单斜磁黄铁矿这3种单矿物在不同矿浆pH值及不同矿浆电位下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方铅矿在整个试验pH范围内的可浮性均很好,单斜磁黄铁矿在低pH值下的可浮性差,闪锌矿的可浮性随着pH值的增大而急剧减弱;矿浆电位对单斜磁黄铁矿的浮选行为影响不大,方铅矿在矿浆电位升高时可浮性变差,闪锌矿在矿浆电位降低时可浮性变差。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通常会相互伴(共)生,为了探究Pb2+和Zn2+对黄铜矿浮选行为和表面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对黄铜矿进行了单矿物浮选实验,并利用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和XPS检测等方法,对比研究了Pb2+和Zn2+对黄铜矿浮选行为和表面性质的影响。黄铜上的Zn2+。矿石可浮性影响的差异。测试结果表明,Pb2+和Zn2+都会吸附在黄铜矿表面,改变黄铜矿表面的Zeta电位,抑制黄铜矿的可浮性,并且随着pH值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结合浮选实验结果可知,浮选所处的矿浆pH值范围内,锌主要以Zn(OH)2沉淀的形式吸附在黄铜矿表面从而对黄铜矿的浮选产生抑制效果,所以Zn2+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效果要比Pb2+显著;且XPS分析结果表明,Pb2+和Zn2+都能在黄铜矿表面形成沉淀物,并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出...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基因矿物加工”系统工程建设,探究基因特征与铜矿浮选的关系,以具有代表性的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XPS、溶解性试验、Zeta 电位、接触角等测试分析及 MS 模拟计算等分析总结了含铜矿物的基因特征。通过浮选试验得到了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为:斑铜矿>黄铜矿> 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在乙基钠黄药(NaEX)、丁基钠黄药(NaBX)、异戊基黄药(NaIAX)和丁铵黑药体系下的浮选规律为黄铜矿、斑铜矿有较好的可浮性,而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的可浮性较差,可浮性优异大致规律为:斑铜矿>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赤铜矿;结合基因特征分析得出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规律与断裂面、断裂键密度和断裂键等基因特征有关,而在 NaEX、NaBX、NaIAX 和丁铵黑药体系下铜矿物的可浮性规律与铜矿物的禁带宽度和表面 S 元素含量基因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矿物的单体解离是浮选分离的前提,查明矿石细度、目的矿物单体解离度和矿石可浮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为浮选前物料的准备提供指导。为此,以赞比亚谦比希西矿体矿石为例,借助矿物解离分析系统(MLA),初步探讨了不同细度下有用矿物的解离特性与可浮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谦比希铜矿中的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量为5.32%,脉石矿物主要有正长石、石英和云母;原矿中黄铜矿属于以微细粒为主的不等粒嵌布,黄铜矿颗粒介于10~500 μm,且多数与长石和石英毗邻,部分细颗粒被包裹在粗颗粒的长石和云母中,仅有少量单体解离颗粒存在;将原矿磨至-74 μm占70%,黄铜矿的自由表面由60.88%升高至78.14%,单体解离颗粒含量由28.90%增加至54.24%,但连生体中铜矿物的分布规律没有改变;试验矿石浮选过程最有效的选别粒度为18~100 μm,粗颗粒中铜的损失是由于铜矿物单体解离度低,过细物料的损失则是因为物料可选性差。  相似文献   

13.
Clay minerals are a commonly occurring gangue in mineral beneficiation operations and occur in a variety of ore deposits, including porphyry copper ores. The presence of clays in mineral beneficiation circuits can cause a wide range of different problems, including that of slime coatings on valuable minerals and elevated viscosities of flotation pulps.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decouple and estimate the relative magnitudes of the slime coatings and pulp rheology effects on the natural floatability of chalcopyrite in a model mineral system. It was found that the two phenomena can be partially isolated and that they both have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flotation performanc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level to which these two phenomena affect chalcopyrite recovery is of a similar order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14.
黄铜矿和方铅矿作为铜铅金属最主要的冶炼矿物,浮选分离问题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黄铜矿和方铅矿的半导体特性,从电化学角度分析了矿物表面的氧化规律、矿物学因素对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各种有机抑制剂在铜铅浮选分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黄铜矿和方铅矿在矿物加工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且氧化产物类型决定矿物的表面性质;矿物成矿过程中产生的流体包裹体及各种类型的晶格缺陷会影响矿物的浮选行为,电化学调控和有机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改变矿物固有的浮选行为,实现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浮选分离。分析认为,应注重矿浆电位对半导体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将浮选电化学和浮选溶液化学等理论相结合是研究复杂矿浆体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对金属铜、锌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有效的处理铜、锌矿石及对两者的高效利用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极大的意义。硫化铜矿以黄铜矿为主,通常与硫化锌矿中的闪锌矿伴生,因此对两者进行分离是选矿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由于磨矿过程中黄铜矿溶解出的铜离子会对闪锌矿造成明显的活化效果,使得两者可浮性相近,这是导致铜、锌矿物分离困难的主要原因。对于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为抑锌浮铜,但在闪锌矿抑制剂研究方面深度不够,必须进一步研究不同抑制剂的抑制机理,从而更加清楚地调控矿浆环境及合理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以此增强抑制剂对闪锌矿的选择性。而发展新型氧化型药剂、外界物理化学方法改性以及研究抑铜浮锌的新方法是今后铜锌浮选分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ce of aluminosilicate minerals adversely affects the floatability of copper during processing of Sarcheshmeh porphyry ores. In this work, ores containing different types and quantities of aluminosilicate minerals, as well as copper sulfides (i.e., chalcopyrite and chalcocite), were examined in the laboratory to determine how aluminosilicate minerals affect the floatability of copper and to find ways to decrease their unwanted effects. It was shown that ore types that contain muscovite and vermiculite have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floatability of copper sulfides.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two reagent strategies were used: (a) dextrin at 100, 200, and 600 g/ton and (b) a mixture of dextrin, sodium silicate, and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 (20%, 40%, and 40% by weight, respectively) at 200 and 300 g/ton. The reagent mixture (case b) at a dosage of 200 g/ton improved the copper recovery and decreased the grade and the recovery of Al2O3 and SiO2 in the flotation concentrate. As an alternative solution, flotation at reduced pulp density (24%) improved the grade and the recovery of copper and molybdenum and decreased the grade and recovery of Al2O3 and SiO2 in comparison to the currently used pulp density (29%) in the Sarcheshmeh flotation plant.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丹巴铜镍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给合理有效利用四川丹巴铜镍矿石提供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矿物组成复杂,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镍矿物以镍黄铁矿、紫硫镍矿、针硫镍矿、硫镍铂矿等多种形式存在;铜、镍矿物嵌布粒度微细,普遍被脉石矿物包裹,且多呈纤维状镶嵌在脉石矿物中,同时铜、镍矿物自身相互紧密连生;矿石中含镁的脉石矿物较多,它们具有质地柔软,容易泥化,自然可浮性好,吸附能力强的特点。这些都将给铜、镍矿物的分选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铜钼浮选分离所使用的传统黄铜矿抑制剂存在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发出新型辉钼矿的抑制剂以实现铜钼的有效分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开发黄腐酸(FA)作为新型高效的辉钼矿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究抑制剂浓度、矿浆pH、捕收剂浓度等因素对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及铜钼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Zeta电位表征手段探究FA在黄铜矿和辉钼矿表面的吸附行为。浮选试验结果表明,FA在pH为4~12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抑制辉钼矿的浮选,而对黄铜矿的浮选影响不大;FA能够显著地扩大辉钼矿和黄铜矿之间可浮性的差异。在pH为9,FA浓度为200mg/L,SIBX浓度为20mg/L条件下,人工混合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黄铜矿回收率高达70.20%,辉钼矿回收率仅有16.83%。FTIR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FA能够克服静电斥力吸附在辉钼矿表面,并且FA与SIBX在黄铜矿表面存在竞争吸附,SIBX能够取代黄铜矿表面已吸附的FA,使其表面恢复疏水性,而SIBX几乎不影响FA在辉钼矿表面的吸附,使辉钼矿表面保持亲水性,从而能够实现铜钼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澳大利亚布朗斯地区炭质页岩铜钴镍矿资源合适的选矿工艺,对该地区有代表性矿样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为典型的沉积型炭质页岩多金属矿,矿物组成复杂,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硫钴镍矿等,矿石中钴、镍等有价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或呈机械夹杂物分布于硫镍钴矿、黄铁矿及脉石矿物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炭质、白云母、多水高岭石等。2矿石中各矿物间共生关系复杂,普遍存在着交代结构和相互浸染构造,致使部分可浮性较好的炭质矿物易浮选进入硫化矿精矿中,同时部分微细粒硫钴镍矿被黄铜矿包裹,浮选时易进入铜精矿中。3矿石中黄铜矿和黄铁矿属中细粒嵌布范畴,硫镍钴矿属细粒—微粒嵌布范畴。根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建议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工艺依次回收铜、钴、镍、硫,尾矿可作为钾化肥。  相似文献   

20.
捕收剂复配效应解决羊拉硫化铜矿石选择性浮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钦羊拉硫化铜矿是一个含硫化铁矿物的硫化铜矿床。矿石中有用矿物嵌布粒度极细,其它非铜硫化物含量较多,且与黄铜矿共生密切,互相包裹,可浮性很接近,分离非常困难。根据矿石性质,研究并配制了兼顾选择性与捕收性能的混合型捕收剂,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捕收剂YG-7可以获得较好的精矿品位与精矿回收率;而捕收剂YG-6则能保证低的尾矿品位和高的总回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